唐治中:为非遗喊号子 □史良高

版次:009    2025年02月14日

唐治中先生是我们的“步友”,大家亲切地称他唐哥。几年了,我们几乎天天在一起散步。我只知道他每天忙忙碌碌,不是去艺术团排练,就是参加演出。原以为,那无非就是一场游轮商演,或是和一帮“舞友”在一起娱乐健身。直到最近看了朋友发来的视频,我才惊异莫名:唐哥,居然把自己跳到了央视。

那年10月,央视《江山如画》节目组拍摄“国家级非遗”——重庆川江号子传习所老船工艺术团表演的《起桡》。节目先后在央视音乐频道和综艺频道播出。那是一场规模何等恢弘、气势何等磅礴的演出!主唱主演者是川江号子传承人曹光裕。

在20多名伴唱伴舞的演员中,唐哥是舞台前端10名头扎白头巾、身着白马甲、腰系红腰带的壮硕船工之一。他那1.74米的个头,魁梧的身躯,拔山扛鼎的动作,让我为之鼓掌叫好。

“唐哥是大明星了!”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我们“步友”中的热门话题。我们一起谈非遗,谈川江号子,谈艺术团的演出,夸唐哥真正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可唐哥一脸羞涩,说,主演主创都是曹团长,我们只是跟着他伴伴舞,跟着他为非遗吼一嗓子。大家都说,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团队精神在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没有你们一群彪形大汉和姐妹们齐心协力的伴唱伴舞,如果靠一个人独唱,就没有了整个舞台轰轰烈烈的气氛,那也就不成为川江号子了。

自幼在长江边长大的唐治中,听惯了船工的粗犷嘹亮的川江号子,目睹纤夫“打霜落雪天下雨,一年四季滩上爬”的艰辛,退休以后有人推荐他进老船工艺术团,他想也没想就去了。开始他只想和大家一起演演节目,让身心愉悦。渐渐地,他就萌生了一种责任感、使命感。他要和团队的兄弟姐妹一起抢救、发掘、保护川江号子,弘扬传承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如果让川江号子在这代人面前断裂、消失,那就愧对后人。从此,他远离麻将桌,更加热爱自己的团队。他从走步学起,到整体造型,再到伴唱,一招一式都精益求精。

那天,我们请他唱川江号子,他边走就边来了一曲:

太阳出来照山坡哟

喊起号子把船拖哟

齐心协力往前走哟

船到码头把酒喝哦……

一身号子一身汗啰

一声号子一身胆啰

……

唐哥,在我的心目中真的算是大明星了!我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唐哥,可唐哥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他说在重庆这片土地上,有许多为川江号子的传承做出艰辛努力的真正明星,除了他们团队的顶梁柱川江号子非遗传承人曹光裕,还有他的师傅陈邦贵,还有蔡德元、吴秀兰等,他们都是地道的船工、纤夫,他们早年喊出的号子,是劳动的号子,是与狂风恶浪搏斗、与命运抗争的战歌。“今天,我们的川江号子虽然从朝天门唱到天安门(奥运会),从长江上游唱到下游(上海世博会),在国际大赛中捧回金奖,但那已是一种艺术的升华,是川渝这块热土上的文化传承。我,作为一个傍江而居的重庆人,只是为川江号子的传承做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的事!”

(作者系中国石化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