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旧乡俗

版次:010    2025年02月14日

□牟方根

农村有句俗话“腊月忌尾,正月忌头”。正月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万象更新,人们希望通过遵守一些乡俗,避免在新的一年之初就遭遇不顺,确保全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乡俗,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百姓对时间节点的敬畏与尊重。同时,一些乡俗也有因循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面,正在逐渐消失,日益淡出公众的视野。

正月忌剃头

“正月忌剃头”,不是不可能,我年少时就经历过,至今记忆犹新。

上世纪80年代前,快要过年的时候,村子里的男性大人和小孩都会扎堆剃头,而且尽量把头发剃短些,有的干脆剃成光头,俗称“剃年头”。为啥?正月里忌讳剃头,世俗有“正月剃头,害死舅舅”的说法。

一种观点认为,说法原本可能是“正月剃头,爱死舅舅”,用来表达对舅舅的极度喜爱。因为在古代,舅舅的地位非常高,比如有白事要先去舅舅家报丧,“娘亲舅大”,舅舅有评判乃至延缓葬礼的话语权;“天大地大,舅舅最大”,重要的宴会舅舅要坐上席,而且“无‘舅’不开席”;在家族财产分配、处理家庭矛盾纠纷等重点事宜、重大事项上,舅舅扮演着“一层天说了算”的重要角色……因而“爱舅舅”理所当然。由于“爱”与“害”谐音,传来传去竟被讹传。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正月忌剃头”与明、清王朝更迭有关。明朝之前,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儒家思想的教导下,汉族人是没有剃头习惯的。清朝入主中原后,为了加强统治,大力推行满族文化,提出了“剃发易服”的政策,也就是让所有人一律改剃满族发型,改穿满族服饰。一些不服从于清朝统治的人士,在“宁做束发鬼,不做剃头人”口号的号召下,奋起反抗,遭到镇压。虽然反抗失败,但反抗者的心里并不服气,为掩人耳目,于是就编造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辞,保留在正月间不剃头。这个说辞,其实暗含“思旧”的意思,也就是“思念旧朝”,这个“旧朝”指当时的明朝,把“思旧”故意说成了“死舅”。

持有“正月忌剃头”旧观念的人,一般在农历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去剃头。

而现在许多年轻人,已经把“正月剃头,害死舅舅”当作玩笑来开了。在他们看来,“正月不剃头”,既与客观现实不符合,也与主观需求相违背。

正月忌磨刀

有一年正月,我见家里的菜刀有些不锋利,准备去磨一下。父亲见状,神色慌张,赶紧阻止了我:“儿子,祖宗传下来有规矩,正月是忌磨刀的。”

从父亲的口中,我了解到正月忌磨刀‌的乡俗,源于旧时的传统观念:一是“磨”与“破”谐音,磨刀被认为会“破财”“破运”,避免在正月磨刀,是为保持在新年里有一个好的开始和顺利发展;二是磨刀时刀刃与磨刀石摩擦所发出的“霍霍”响动声,不但会让猪羊等牲畜产生“磨刀霍霍向猪羊”的心理恐惧,而且所磨掉的金属碎屑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

农历正月初十,古时尤其禁忌磨刀。因为这一天,被民间称为“石头节”,是传说中“石头神”的生日。关于石头神的起源,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人间陷入巨大灾难。女娲娘娘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了天空,斩神鳌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使万物得以安居。据传,女娲娘娘炼的这“五色石”,包括赤、青、黄、白、黑五种颜色。赤:象征热情、活力;青:代表生机和希望;黄:与尊贵、吉祥相关;白:寓意纯洁与美好;黑:表示神秘及庄重。人们为了纪念女娲娘娘炼石补天这一伟大功绩,便尊称她为“石头神”,并把正月初十定为“石头神”的生日。古人认为,如果在这一天磨了刀,惊扰了“石头神”,会影响一年的家庭安宁和庄稼收成。而且在这一天,石磨、石臼、石碓、石槽、石磙、石碾、石桌、石凳、石缸、石雕十类石制用具都不能动用,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的农家还会举行仪式,将家里使用的各种石具用红布绸缎覆盖上,焚香祭拜,祈求“石(时)来运转”。

磨刀真会磨走财气和运气吗?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现在的人一般都不会执行“正月忌磨刀”的陈规陋习,大家都会坚持“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原则。

正月忌洗被子

直到今天,我那年过七旬的老母亲仍在信奉“正月不洗被子”的老一套。尽管我和妻子再三奉劝,说“正月不洗被子”是旧乡俗,洗不洗被子决定于被子是否脏了,但母亲始终听不进去。为了坚持“正月不洗被子”,腊月下旬,母亲就会将家里的被子、床单、枕套等床上用品全部拆下来清洗。

在母亲根深蒂固的思想里,“正月不洗被子”有三点见解:一是民间信仰。认为正月将要立春,“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生机勃发的春季。如果在正月洗被子,不仅不尊重自然规律,也会影响新一年的吉祥好运;二是文字谐音。在汉字中,“被”与“背”发音相似,而“背”常用来形容倒霉或不吉利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音韵上的巧合而带来心理上的阴影,“正月不洗被子”逐渐成为一种乡俗;三是条件限制。正月里,气温通常会有较大起伏,早晚温差较大,降水较为频繁,尤其是雨雪天气较多。过去,乡村拥有脱水、烘干等功能的洗衣机不多,正月不洗被子,以避免因天气不好,而导致晾晒不容易干燥。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洗涤设备如洗衣机和烘干机的大力普及,使得洗被子不再受天气、季节等条件的制约,变得十分方便、快捷。再者,现代人更注重卫生,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会根据需求换洗。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