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海“委员通道”上讲述自己40年来的“汽车强国梦”
版次:003 2025年03月08日
张兴海 新华社发
赛力斯超级工厂
问界M9 赛力斯供图
昨天上午,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二场“委员通道”正式开启。穿着蓝色西装,佩戴问界汽车标志胸针的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在第三轮亮相,并回答记者提问。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这位扎根汽车产业的“老兵”却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和朴素真挚的感情,把自己40年来追逐“汽车强国梦”的感悟娓娓道来。
“作为民营企业家能走上委员通道发声,我非常自豪,备感振奋!”委员通道结束后,张兴海再次被媒体簇拥。面对长枪短炮,他感慨地表示,未来一定要更好地履职尽责,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高端化、国际化。
窥一斑而知全豹。张兴海讲的是他和赛力斯的故事,但是透过他的讲述,能看到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换道超车”中展现的中国加速度。
新的一年,如何延续发展势头?重庆的答案是:锚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建设目标,走出一条强化产业创新、深化产业融合、优化产业生态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子。
三个“离不开”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行稳致远
“不久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引发热议,也提振了市场信心,您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对此有何感受?”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兴海话语铿锵:“我来自工商联界别,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我深受鼓舞,备感振奋,信心倍增,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大有可为。”
巨大的信心背后是强劲的发展动能和牢固的产业基础。
张兴海援引数据进行佐证: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了1300万辆,这个数字是全球的70%,也是连续10年全球排名第一。
“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离不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支持和市场化的资本参与,离不开广大用户对国产品牌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和喜爱,离不开汽车全产业链的企业孜孜不倦地追求。”说这话的时候,张兴海露出由衷的笑容。在他看来,三个“离不开”缺一不可,正是在各方的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才能行稳致远。
通道上,张兴海还谈到了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以赛力斯为例加以证明,4年前赛力斯以用户为中心,坚定走软件定义汽车的技术路线,探索整车企业与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企业的跨界业务合作,致力于打造高端车的品牌。打造高端车离不开技术创新的“加持”。“我们的技术创新主要体现在智能增程电动、智能辅助驾驶、智能绿色制造。”张兴海说。
扎根产业近40年
“重庆造”改造“豪华车”格局
“我是扎根重庆、在汽车行业干了快40年的‘老兵’,亲眼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市场换技术’,到现在搞自主创新、在多个领域实现领跑的转变过程。”谈及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绩单”,张兴海言语中充满了骄傲。
40年的坚守不过短短几字,但只有身在其中,才知道过程有多么不易。张兴海多次回顾这个历程——在改革开放好政策的滋养下,赛力斯经历了三次创业:从一根弹簧起步,到做一台微车,再到做一台智能电动汽车,实现了由“刀耕火种式”的生产向数字化制造及质量自动化跃迁。
2016年是赛力斯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赛力斯开始高起点、系统性探索、发展智能电动汽车。“我们洞察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驱动汽车产业全面重构,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趋势,智电融合成为必然,跨界成为常态,产业边界在不断扩展中渐趋模糊。我们更加坚定了转型升级的决心。”张兴海表示,特别是在2021年,赛力斯和华为开创了汽车产业与ICT产业跨界融合的先河,彼此发挥长板效应,探索“智慧重塑豪华”的“新豪华”造车理念。
张兴海坚信,自主培育核心技术才是中国汽车高端化发展的底气。为此,赛力斯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用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通过持续研发大投入,落地了行业领先的问界魔方技术平台、超级增程、智能安全体系等一批成果,筑牢了技术护城河。
“三个加速”抢机遇
重庆车企以“三个加快”应对
“接下来,中国汽车产业要继续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要行稳致远,稳中求进,走向国际化,努力为汽车强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张兴海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随着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技术加速迭代,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要想取得更快、更大发展,重庆新能源汽车如何“向未来”?
在张兴海看来,未来新能源汽车将上演“三个加速”——首先,新能源汽车在整个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加速提升;其次,以自动辅助驾驶、AI+等为特征的智能化进程加速,大量核心的智电技术将加快上车,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和用车安全;最后,中国品牌将在高端汽车市场掌握充分的技术话语权、市场主导权。
张兴海认为,针对“三个加速”,重庆车企应以“三个加快”抢抓机遇、面向未来。
一是加快核心技术突破,加大投入加强自主研发、深化产业跨界合作,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二是加快产业协同,构建行业头部供应链生态体系,共同为用户制造汽车精品。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时代,一家企业再强大也难以独自应对所有挑战,要从过去的“链条型”发展变为“生态型”融合。
三是加快走向全球汽车市场,打造世界级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树立国产汽车高科技、高品质的形象;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法规标准,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市场策略,推出受用户欢迎的汽车产品,不断提高“重庆造”在国际上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不进则退、慢进亦退。2025年,重庆的目标是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30万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罗静雯 周尤
2024年重庆汽车产业
重庆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6.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重庆造”20万元以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占比达48.3%,同比提升21.6%
2024年重庆汽车出口
47.7万辆,同比增长29.6%;货值431.1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电动车出口6万辆,同比增长96.5%
2025年重庆目标
汽车产量达到26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30万辆
新闻多一点
张兴海口中的“ICT” 揭示未来产业 发展新方向
昨天的“委员通道”上,在谈到赛力斯缘何出圈时,全国政协委员、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揭秘”——“探索整车企业与ICT企业的跨界业务合作”是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热度居高不下。大家不约而同谈到要坚持科技创新,走高端化发展道路。如何创新,离不开也绕不过的就是ICT(信息与通信技术)。
重庆的另一家“明星车企”长安汽车与腾讯集团自2018年合作以来,围绕数智化持续深入协同合作,为传统制造业与ICT企业跨界合作提供了参考解决方案。
梳理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可以发现,除了“发展”“建设”“经济”等高频词汇外,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一系列新词如“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它们都与ICT密切相关,揭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志杰认为,ICT在重庆现代制造业转型升级中作用重要,目前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服装等5个产业大脑已完成驾驶舱建设上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稳步推进;其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大脑(赛力斯)通过打造精品供应链集聚、超级制造数字化运营、营销服务一体化等场景,实现了来料不良率降低10%、订单准时交付率提升10%、生产效率提升17%、整体运营效率提升15%。
未来已来,我们将如何应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市科协主席潘复生说,现在科普还有短板,能真正理解科技创新新词热词的公众比例不高,未来要发展,提升公众整体科普水平同样重要,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助力形成尊重、重视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新重庆-重庆晨报特派记者 陈军 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