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悬浮的秘密

版次:011    2025年03月21日

□王治刚

暮色中的街道被霓虹灯染成琥珀色,儿子像只不安分的小鸽子在人群里穿梭。我们路过街角的咖啡座时,一顶高礼帽突然出现在视线里——帽檐下是位蓄着山羊胡的魔术师,正用一根牙签挑起枚硬币。

“看好了各位!”他将硬币斜卡在牙签中部,轻轻架在咖啡杯口。围观人群发出倒吸冷气的声音,那枚硬币竟像被施了定身咒般悬停在半空。儿子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连睫毛都在微微颤动。

“想学吗?”魔术师突然变戏法似地掏出个丝绒小袋,“这是专门定制的平衡套装……”不等他说完,儿子已扯着我的衣角央求:“爸爸!求你了!”他仰起的小脸上,瞳孔里晃动着硬币的反光。

回家路上,儿子把那枚硬币贴在车窗上。“爸爸,是不是有隐形线?”他突然举着硬币对着路灯比画。妻子刚要开口,我轻轻按住她的肩膀:“等会儿你就知道了。”

推开家门,儿子立刻把书包甩在沙发上,迫不及待撕开丝绒袋。金属盒里整齐码着五根竹牙签、三枚特殊加工的硬币,还有张泛黄的羊皮纸——上面画着重心平衡原理图。

他趴在茶几上反复试验,硬币一次次从牙签上滑落,在玻璃桌面敲出清脆的声响。“再试试,我递给他一个苹果。就像杂技演员走钢丝,要找到那个看不见的支点……”话没说完,他突然把硬币竖在了铅笔尖上。夕阳的余晖恰好穿过窗户,在硬币边缘镀上金边,硬币仿佛悬浮在光束里。

“成功啦!”他蹦起来时碰翻了玻璃杯,清脆的碎裂声里,妻子举着手机冲进来:“快来看,刚才的悬浮过程被我拍下来了!”

晚饭后,我们用三个硬币摆出三角阵。“重心就像跷跷板的支点。”我用苹果演示,“当所有重量都压在这个点上……”儿子突然抓起苹果核放在铅笔尖上,虽然只维持了两秒,但那瞬间的惊喜足够点亮整个夜晚。

第二天科学课上,同桌的不倒翁模型总是立不住。儿子悄悄掏出硬币,在课桌上摆出平衡三角阵:“记住这个支点……”当老师宣布他的方法入选"班级智慧墙"时,他的眼睛亮得像两颗星星。

周末逛重庆科技馆时,儿子在磁悬浮列车展区突然停住脚步。

“爸爸快看!”他指着轨道惊呼,“他们用电磁铁制造支点,就像我用牙签托住硬币!”讲解员笑着点头:“没错,这就是现代科技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致敬。”

回家路上,儿子忽然蹲下身,用石子在地上画起平衡原理图:“要是把支点换成磁铁,是不是就能让书包浮起来?”他眼中跃动的火苗,比路灯更明亮。

后来我们查阅资料发现,这种重心平衡原理不仅应用于航天飞船的姿态控制,连北京冬奥会的雪车设计都采用了类似技术。当儿子在《科学世界》杂志上看到相关报道时,兴奋地说:“这和我的硬币一样,都是找平衡点!”

月光透过纱窗洒在他枕边,那根神奇的牙签静静躺在台灯下。我忽然想起曾看到的一个说法:多数孩子在12岁前因某个科学瞬间爱上探索。而此刻,这枚悬浮的硬币正成为他探索宇宙的支点,正如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整个地球。”

(作者系重庆市綦江区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