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4 2025年03月22日
商场里售卖的各类调味品
近日,“千禾0”酱油中检测出镉引发关注。镉是人体非必需且有毒元素,可能具有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
受此消息影响,千禾味业股价遭遇重挫。自“3·15”之后,千禾味业股价连续5天下挫,仅3月20日单日市值蒸发就达5亿元。截至3月21日收盘,千禾味业收盘价为11.34元/股,总市值为116.5亿元,总市值较前一日再度跌去3.7亿元。连续5个交易日暴跌,其总市值蒸发超13亿元。
凌晨发文道歉
该检测结果引发热议,有消费者认为,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作为一款“零添加”酱油,不应该检测出镉;也有人指出,千禾这款酱油并非零添加酱油,只是打上了“千禾0”商标,误导消费者以为是“零添加”酱油。
3月21日凌晨,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博发布《关于媒体报道酱油产品检出“镉”以及千禾0与零添加相关情况与消费者的沟通说明》。
就酱油检出“镉”,千禾味业称,千禾御藏本酿380天酱油的配料为水、非转基因黄豆、小麦、食用盐,未外源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剂。“镉”存在于水、土壤、各类农产品中,酱油产品检出的微量“镉”来源于原料。公司使用的原材料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千禾味业还表示,“千禾0”是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按商标法规定在核准的商品上使用。“千禾0”是公司“零添加”产品的重要标识,“千禾0”系列产品是“零添加”产品,有严格的生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使用食品添加剂。该系列产品不存在蹭热点混淆“零添加”概念的行为。该商标设立的初衷是为了对“零添加”产品做区别,便于广大消费者选购。
去年曾被质疑
有律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认为,“千禾0”这个商标本身并不违法,但在实际使用时,因同时宣传“零添加”产品,易让消费者产生概念混淆。如果“千禾0”并不意味着“零添加”,该公司主观上存在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嫌疑,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可介入调查,令其改正。
早在去年,不少人就曾在网上质疑过招牌产品“千禾0”系列,只是商标名,而非0添加,还扒出千禾味业曾试图注册多个“零添加”商标被驳回。据《新快报》,处于争议中的“千禾0”商标在2023年年初,即“零添加”产品受热捧之后被千禾味业提交注册申请,但中国商标网数据显示,该申请目前处于驳回复审阶段。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成立,总部位于四川省眉山市,2016年3月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22年9月,海天酱油爆发“双标”事件,让民众对食品添加剂问题越发重视,引发酱油行业的大洗牌,以“零添加”著称的千禾业绩迅速增长,2023年千禾营收32.07亿元,比2022年增加了7.71亿元,归母净利润也创下了5.3亿元的历史最佳。
然而,随着“零添加”概念普及、市场竞争加剧,千禾2024年三季报营收净利双降,报告期内营收22.88亿元,同比下降1.85%;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降9.19%。
监管尚不完善
目前,“零添加”已经成为调味品企业必争之地。千禾味业、海天味业、加加食品、李锦记等调味品企业无一不在布局“零添加”。然而,目前我国对“零添加”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监管也尚不完善。当品牌方与消费者对“零添加”的认知存在着误差,大火的“零添加”到底是健康新趋势还是短暂的营销噱头也到了需要明晰的时刻。
关于“零添加”泛滥的情况,相关监管正在趋严。2020年7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食品标识不得标注以下内容:对于食品中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物质,以“不添加”“零添加”“不含有”或类似字样强调不含有或者未使用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调味品产品很难做到绝对的“零添加”,国家现在对于“零添加”产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也在严抓监管,但不是所有产品都完全具备“零添加”的条件。另外,“零添加”的产品也不一定最适合消费者,更多只是卖一个营销概念。据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