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周最高31℃,重庆领取“初夏体验卡” 后半周最高11℃,羽绒服又要拿出来穿起
版次:012 2025年03月24日
近日,我国大部地区的阳光“充值”成功,气温进入回暖快车道,多地气温暖如常年五六月,仿佛跳过了春天,直接一键入夏。重庆亦然,未来几天山城市民将领取“初夏体验卡”,最高气温可达31℃。值得注意的是,大回暖之后会有大降温!本周中后期,寒潮将影响中东部,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20℃。面对这种“急速升温又乍暖还寒”的剧烈温差,我们的身体如何遭得住?别担心,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吴斌会教大家如何应对“变脸天”。
重庆领取“31℃初夏体验卡”
3月23日白天,重庆市中西部大部地区阵雨转阴天到多云,其余地区多云到晴,气温9~24℃。截至下午3点,各地气温均在16℃以上,沙坪坝、秀山、城口、武隆、大足等多地最高气温超过了20℃,市民普遍反映天气好暖和。
市气象台预计,未来几日重庆各地多云到晴,升温明显。其中,市内最高气温将突破30℃大关达到31℃,体验到“初夏的感觉”。后半周,我市最高气温急剧下降,两三天时间,最高气温将降到11℃。
全国多地开启火箭式“大回暖”
3月22日白天,北京海淀的气温直接“卷”成了全国(并列)第一,不仅刷新了当地3月最高气温纪录,更是在之后成功冲上30℃,成为海淀自1959年有完整观测以来,首次在3月达到30℃,也成为最早的30℃日期纪录(原纪录2004-04-08)。为何北京升温这么猛?中国天气网气象分析师林楠表示,最近北京持续大范围晴朗天气,白天光照加热暖化,并且午后还有三四级的西北风下沉增温,导致气温回升迅猛。
林楠告诉记者,此次升温过程节奏快、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目前全国各地气温已经是明显偏高的状态。预计到26日前,全国各地暖热程度还将继续升级,气温将连创新高,北方创新高多集中在22~25日,南方稍有滞后,多在25~26日。对于黄淮、江淮、江南北部一带来说,本周前半段甚至可能出现同期少见、破纪录的暖热,气温将比常年同期偏高10℃以上!江南、华南局地还可能出现35℃的高温天气,恍如夏日,部分地区可能刷新史上最早高温纪录!
寒潮接踵而至气温“满30减20”
暖得轰轰烈烈,气温跌起来也剧烈、凶猛!林楠表示,本周后半段,将有多股冷空气上线,其中的强冷空气甚至可达寒潮级别。24日会先有一股冷空气影响东北、华北一带,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吉林中西部、辽宁北部等地有10℃左右的降温。
之后寒潮将在25日率先影响新疆,26日影响西北地区东部,27日~28日东移南下,给中东部带来10~20℃的剧烈降温,郑州、杭州、合肥等不少地方气温将从30℃+直接暴降至10℃+,气温降幅可达20℃左右。
重庆天气预报
24日白天,重庆各地多云到晴,7~27℃;中心城区:晴间多云,11~26℃。
24日夜间到25日白天,各地晴到多云,7~29℃;中心城区:晴间多云,12~27℃。
25日夜间到26日白天,各地晴到多云,7~31℃;中心城区:晴间多云,14~28℃。
“变脸天”为何易伤身
“急速升温又乍暖还寒”的剧烈温差,不仅挑战人体适应能力,还可能诱发多种健康问题。中医认为,春季阳气升发本应循序渐进,但气温骤升易导致“阳气亢盛”“湿热内蕴”,引发多种健康隐患。吴斌告诉记者,人体表面有一层“卫气”,负责抵御外邪。气温骤变时,卫气需不断调整以适应外界环境,若本身气虚体弱(如老人、熬夜者),卫气难以固表,风寒、湿热等“六淫邪气”便易入侵。
此外,春季对应肝木,本应疏泄条达。但忽冷忽热会导致肝气郁结或升发过度,引发情绪烦躁、头痛失眠,甚至诱发高血压患者病情波动。空气湿度大的地方,湿邪与热邪结合,阻滞中焦,还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皮肤湿疹、痤疮加重。
忽热忽冷注意4大健康问题
1.呼吸系统:风邪袭肺
症状: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反复感冒。
原理:肺为娇脏,温差大时风邪挟寒热从口鼻入肺,尤其儿童和过敏性体质人群。
2.消化系统:湿困脾胃
症状:食欲减退、腹胀腹泻、舌苔厚腻。
原理:骤热贪凉饮冷,寒湿直中脾胃;或湿邪困阻中焦,影响运化功能。
3.心血管系统:气血逆乱
症状:头晕胸闷、血压波动、心慌气短。
原理:温差刺激血管反复收缩扩张,气血运行失常,心血管疾病患者风险倍增。
4.皮肤问题:风热郁表
症状:荨麻疹复发、湿疹瘙痒、面部潮红。
原理:热时毛孔张开,冷时风邪入里,导致营卫不和,血热蕴肤。
中医调护4法助你平稳度春
1.防外邪:洋葱式穿衣法
内层透气(棉质)、中层保暖(针织)、外层防风(薄外套),根据温度灵活增减。重点保护大椎穴(后颈)、神阙穴(肚脐),可佩戴丝巾或贴敷艾灸贴。
2.健脾胃:一粥一茶祛湿浊
◆薏米陈皮粥:薏苡仁30g+粳米50g+陈皮5g,健脾利湿。
◆紫苏姜枣茶:紫苏叶3g+生姜2片+红枣3颗,解表散寒。
3.通经络:每日3分钟穴位按摩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拇指按压顺时针揉按,健运脾胃。
■合谷穴(虎口处):点按至有酸胀感,疏风解表。
■风池穴(枕骨下凹陷):搓热掌心温熨,驱散风邪。
4.调情志:疏肝解郁小妙招
晨起拍打两胁(腋下至肋部)50次,疏通肝经;午后冲泡玫瑰花3朵+薄荷叶2片,缓解郁热烦躁;睡前听一些轻柔缓和的音乐,助肝气平和。
吴斌表示,若已出现明显不适,建议及时就医辨证调理,切勿盲目“春捂”或自行用药。
据央视、新重庆-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