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 看这里

版次:005    2025年03月25日

原本是“0元体验课”,最后却被要求花2980元买课。想学唱歌来丰富退休生活的金大爷遇到了“假老年大学”。

“代办社保”“以房养老”“养生保健”“黄昏恋”“低价旅游”“文玩收藏”……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套路,千万别上当!

A 推销陷阱版

0元体验课→2980元 金大爷遇到“假大学”

本想报个老年大学,结果却掉入了推销陷阱。体验课还没上完,销售人员就一直信息轰炸催促报正式课,价格还不便宜。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有不少机构打着“老年大学”的旗号对外招生,有些老人误以为其是政府所办,但殊不知这只是私人所办的俱乐部,有些甚至连办学资质都没有。

直播课变录播

群里全是“托儿”

65岁的金大爷,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一家“老年大学”推出免费唱歌体验课的广告。本就打算丰富退休生活的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据接待他的班主任介绍,体验课在线上进行,共6天,每天晚上有2小时的直播内容。前三天的课,老师确实讲了一些唱歌的技巧,到了第四天,老师变成了推销员,原价12000多元的课,特价只要2980元,而且只有200个名额。

乍一看,学费一下子免了1万元,好像捡了个大便宜,但金大爷转念一想,2980元的课,还是在线上,比不少老年大学的线下课还要贵很多,实在不值。更何况,班主任一直在微信上“狂轰滥炸”催促报名,金大爷实在不胜其烦,体验课也不上了,直接删除了对方的联络方式。

金大爷报体验课的机构,有0元唱歌和0元弹琴两种体验课。记者同时报名了两门课,实际体验与金大爷很相似,前三节课比较普通,第四节课则变成了直播带货现场。两门课的推销套路很雷同,都是12000多元的价格“优惠”到2980元,都是只有200个名额。

记者报名体验课之后,班主任还给学员们统一拉到了一个微信群。在老师推销课程之后,就有不少人在群内声称自己“已报名”,还附上了支付截图。但奇怪的是,有些人前一天明明已经付过了学费,第二天又装模作样地咨询该如何缴费,随后又报名并支付了一次,看起来很像“托儿”。

此外,记者还对比了前后两个星期的体验课,发现内容完全一样,可以断定课程并非直播而是录播。在第四节课上,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强调优惠课名额已经越来越少,显然也并非真实情况,而是提前录好的话术。这些话术连同微信群里的各种“托儿”,都是为了营造出一种优惠名额很快会被抢光的紧张氛围,诱导老人缴费报课。

自称“老年大学”

却无“办学许可证”

“中老年大学春季最新课表来了”“×××老年大学欢迎您”……在社交平台上,记者也看到了不少类似的广告,从评论区看到,有些老人误以为这是政府所办,还在问地址和价格。这些“老年大学”的真实名称,都是“××中老年文娱俱乐部”“××退休俱乐部”。金老师报的“老年大学”也在其中,在北京甚至还有线下校区,推出各种文艺类课程,一节课的价格就要200元。

记者看到,卖课程只是这些俱乐部变现的其中一环,背后还有一条更为完整的链条。一家自称老年大学的俱乐部,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文娱联营”账号,负责对外加盟招商。里面写着,中老年俱乐部的秘诀就是“多做活动”,通过活动来引流,之后让老人充值“低价会员”,报“兴趣课程”,再发展老人成为“正价会员”,最后开展“旅游研学”等后端增值服务。

退休俱乐部对外自称“老年大学”,是否有问题?办老年大学应该有怎样的资质?记者费了很大劲,最终才查询到,金大爷体验的那家“老年大学”,根本就没有办学许可证,属于非法办学。

专家提醒

靠谱的老年大学这样找

想要找一家靠谱的老年大学或面向老年人的培训机构,目前最简单的办法,还是直接咨询区教委、街道和社区,询问辖区里是否有这样的机构。记者了解到,现在北京的各街道都有一家“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一般是以街道名称命名,这些区域养老服务中心都开设了“老年学堂”。有些养老服务中心还会建立微信群或公众号,在上面不定期发布活动内容。此外,有些街道和社区还与民间协会、学会合作,开办社区老年大学,可以和社区咨询,是否有类似的机构。

除了线下,网上也有一些面向老年人的学习资源。比如国家老年大学的官网上,就有“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链接,课程资源十分丰富,涵盖了健康、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据北京日报客户端

B 免费骗局版

凭身份证领鸡蛋被起诉 七旬老太成了被执行人

近日,75岁的张彩凤在菜市场买菜付款时,却发现自己的银行卡被冻结了。她立即去银行询问,被告知银行卡冻结是法院要求的,她被起诉了,而这都缘于“领免费鸡蛋”。

原来,她经常去摊点免费领鸡蛋,“领取时需要提供我的身份证,说要先注册,我就给了。有时还让我对着手机眨眼摇头。”殊不知,她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被泄露了。

骗子利用她的信息开通网店出售假冒产品,被起诉后,她就成了被执行人。目前,她已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书。

用7天时间、10个鸡蛋

骗了上百名老人

以免费鸡蛋为诱饵,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例并不少见。

“凡是准时参加活动者,可免费领取鸡蛋10个。”山东德州的一个村庄里,一群陌生人向当地老人发这张传单。很快,老人纷纷来到活动现场。活动的前两天,老人们确实免费领取到了礼品。后面几天,活动的“福利政策”不断加大,骗子以开始时交钱得“高档产品”、结束后将钱全数返还为诱饵,刺激更多的老人带钱到现场。

然而到了第七天,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当现场的老人们纷纷交了少则100元、多则4000元后,5名工作人员便以拿礼品为由,匆匆收拾物品驾车离开了现场,直到天黑也没有回来。此时,上百名老人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参加免费领菜免费聚餐

聚餐结束花了2万多

82岁的李大爷接到一个电话,邀请他参加免费聚餐,还有免费的蔬菜可以领。聚餐中,大家聊起一款“神药”,能治疗许多种疾病,在市面上轻易买不到。组织饭局的人,当场和药品生产方反复沟通,对方勉强同意再多提供一些。

李先生直接掏钱买了一份,花了23800元。这款药真的能治病吗?经查,“神药”未取得国家药品和保健品批准文号,这些劣质产品的进价一盒只要200元左右。

所谓老人免费聚餐活动,也都是骗子一手策划的,老人的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都是骗子通过免费发鸡蛋获取的。

搜集到老人的联系方式后,骗子就预订好饭店包间,以免费领蔬菜、免费聚餐的理由邀请老人前往。他们还会请一些人作为“托儿”,为所谓药品的疗效做担保,并制造出药品十分紧俏的气氛。

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神药”,又是市面上买不到、药厂破例提供的,如此难得,有不少老人掏钱购买,自然上当受骗。

防骗指南

常见养老骗局有这些

●“代办社保”骗局:不法分子谎称认识社保局等部门工作人员或冒充银行、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谎称可以代为补缴“社保”、代办“养老保险”等,收取相关费用后,携款跑路。

●“以房养老”骗局:不法分子以“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办理房产抵押,再把借来的钱拿去买其所推荐的理财产品。一旦资金链断裂或公司跑路,房子将被收回,最终房财两空。

●“养生保健”骗局:不法分子以免费体检、领取奖品为诱饵,吸引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专家义诊”等活动,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黄昏恋”骗局:这是“杀猪盘”的一种,不法分子利用单身老人情感缺失、生活孤独的特点,通过网络或短信交友发展为“恋爱关系”,再编造各种理由索要钱财。

●“低价旅游”骗局:不法分子以“低价游”“免费游”为噱头,通过强制、诱导、捆绑销售等手段,诱导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奢侈品,或是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产品。

●“文玩收藏”骗局:不法分子以帮助老年人拍卖其收藏品为诱饵,诱骗老年人委托代为拍卖,收取高额“服务费”;或将一些工艺品冒充为高档收藏品,虚假承诺短期内会有较大增值空间,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