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3月25日
□余孝安
传说古代某天,久居山西东条山的张果老正全神贯注念经化丹,突然一童儿快马来报:“长江洪水滔天,毁房无数,哀鸿遍野。”张果老一听,如坐针毡,立即从木箱子里取出一个纸驴,吹了几口仙气,那纸驴摇身一变成了真驴,四蹄腾空而起,张果老一把扯上仙童,跳上驴背,驾云向东而去。
顷刻间,张果老就到了长江上游的青藏高原。他从高空俯视,看到乌云滚滚、暴雨如注、天塌地陷。他降到低空,溯江而下,沿途两岸滚滚洪流吞沙吐石、折树灭房,灾民哭声震天,而下游更是凄惨,由于地势平坦、无山避险,黎民百姓只能躲在树上度日如年。看到此情此景,张果老心急如焚,思考着应对之策。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洪水更加汹涌。突然,张果老想起路过丰都县城时,目睹的两个关键水位,一个在县城的尾部江中,这里是龙河支流与长江汇聚之地,由于两水汇集水流激越,加上地势开阔,形成了强大的冲击力;另外一个在离丰都县城约60里的地方。因水位低和河面开阔,加速了水的流速,如能在这两个地方造一个沙丘,阻拦一下汹涌澎湃的洪水,这样岂不缓解了下游河道的压力,也许就能解决江水倒灌的问题。想到这里,张果老果断驾驴风驰而去。
不到一刻工夫,张果老就将黄土高坡上的两个沙丘运抵而来,一个倒在县城江尾,一个倒在高家镇下游的江水开阔地带。说来也怪,滔滔江水顿时变小,一个时辰过后,开阔地段的水面上慢慢形成了两个上千平方米的小岛,将一江之水一分为二,水不再是脱缰的野马,而是温柔地顺道而下,不几日,洪水渐渐退去。从此,张果老治水的故事开始在巴渝大地上流传,人们为了纪念张果老的功绩,将丰都县高家镇的那个沙丘命名为“拦阻坝”,将县城的那段命名为“丰稳坝”。后人为了好记,将“拦阻坝”改为了“楠竹坝”
而更加神奇的是,后来丰稳坝、楠竹坝上开始长出野草繁花、柳枝艾叶,桃树李枝也不知从哪里来到了这里,渐渐地长,慢慢地绿。春天一到,坝上开满鲜花,香气沁人心脾,山雀也应景而来,在此筑巢落户。纤夫路过这里,唱起船歌,山谷回响,荡气回肠,这里也成了桃园仙岛。
一天夜晚,一对凤凰从南方翩翩而来,原本打算凌空而过,可当它们看到,这两座江心小岛的美景堪比蓬莱仙境,忍不住扇动翅膀盘旋而下。见到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致,它们不知不觉降落到岛上仔细观赏起来,两只凤凰越看越喜,打算在此安家落户。
随后,两只凤凰开始谋划建设家园。母凤凰对公凤凰说:“我到福州选果,你到淮南测苗。”公凤凰回道:“你勘验过土,估算了两地温差之别吗?”母凤凰答:“这几日,我在楠竹、丰稳两坝来回穿越,就是在仔细勘察地理情况,淮南之橘、闽南之桂都适合在这里生长,一定会硕果累累。”公凤凰听了,佩服地点点头,第二日它们分工而去。
几天过去,两只凤凰分别从闽淮两地叼来桂圆、柑橘种子,它们将柑橘种子散播在楠竹坝里,将桂圆种子播在丰稳坝上。几年过去,夏末初秋一到,丰稳坝一串串桂圆挂满枝头,果肉雪白似羊脂,甜而不腻,淡香入鼻;初冬一到,楠竹坝上一片黄灿灿的柑橘流光溢彩,入口一品汁液满口,味纯甘甜。
凤凰筑起的家园,不仅引来百鸟,也引起了当地百姓的好奇。人们荡着轻舟登上岛来,观赏百鸟朝凤的奇景,品一品桂圆、橘子的甘甜。后来,有几个人干脆搭棚弄架,住在了岛上,与凤凰和百鸟为邻。楠竹坝的古巴渝人尝到可口的橘子后,开始有意识地在田边地角进行培育栽植,除自己食用外还用帆船送往外地销售,楠竹柑橘渐渐声名远播。
人们为了纪念张果老、凤凰的功绩,用陶瓷烧制成张果老、凤凰放在祭坛上,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划船赛狮、燃起篝火、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祭拜半月。随着岁月流逝,古代的巴渝丰都虽已成为历史,但丰都的文化却薪火相传,三月三日的“祈福节”也保留了下来,它不仅影响了巴渝,也传播到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本文据《丰都地名》及丰都出土的汉代文物考古创作)
(作者系重庆市丰都县作协常务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