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

校外教培机构应主动将预收费全额纳入监管

版次:002    2025年03月27日

近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办法》明确提出,培训机构应按照政策要求和技术标准直接入驻或系统接入全国平台,真实准确全面填报信息并及时更新。应主动将预收费全额纳入监管,通过全国平台介绍、展示、售卖相关课程和服务,取得经全国平台认证的合规码牌,按要求查阅、使用相关数据,并享受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相应权益。

《办法》提出,“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下称全国平台)是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网(官方网站)三端(家长端App、机构端App和管理端App)为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办法》明确,家长学生可通过全国平台查询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应树立安全意识,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选课、支付、退费、评价、投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培训机构售课退费、监管资金变动等情况应全部记入全国平台台账,确保可溯源追查。

《办法》明确,教育部负责全国平台建设优化和运行维护,指导各地按要求将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全流程监管,引导家长学生通过官方途径选择合规机构,完善相关政策及配套文件,制定统一技术标准。此外,省、市、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全国平台推广应用,将本区域内线上线下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全流程监管。银行等资金监管机构、相关应用方等按统一技术标准适配全国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新闻纵深

问:全国平台主要功能有哪些?如何应用?

答:《办法》规定,全国平台是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一网(官方网站)三端(家长端App、机构端App和管理端App)为校外培训全流程监管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撑。家长端App主要提供查询、检索、评价等功能,支持家长学生在线选课、支付、退费、评价、投诉等需求;机构端App提供课程上架、统计查看、机构内部管理评价等功能,支持机构智能管理;管理端App提供预收费监管、风险预警、执法监督等功能,助力数智化监管。

问:全国平台如何保障家长学生权益?

答:全国平台从合同、课程、资金等多个角度保障家长学生权益。一是全国平台提供格式合同在线签订服务,保障在全国平台购课家长的权益;二是全国平台展示合规机构的培训课程,帮助家长学生避开无资质、质量难以保证的“黑机构”及培训课程;三是全国平台构建了严格的从业人员准入及查询机制,与公安等部门实现数据对接,落实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要求,守好校外培训安全底线;四是全国平台定期开展校外培训材料抽查,重点聚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确保培训材料的育人导向和质量水平;五是全国平台会同资金监管机构落实国家资金监管要求,对纳入全国平台的预收费进行监管,对通过全国平台购课的家长学生,支持其按照合同约定退还未消课程费用;六是全国平台已上线“先学后付”功能,支持家长学生自愿选用“先上课再付费”模式,从源头上避免家长学生资金损失。

问:全国平台为培训机构提供什么支持?

答:全国平台为培训机构提供多方面服务,支持其发挥对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作用。一是支持培训机构向全社会公开展示其培训课程、从业人员等相关信息,便于家长学生知晓其规范性并做出选择;二是为培训机构提供支持全量业务运行的线上系统,提供运行数据分析,助力提升运营效能;三是支持优质机构享有相关政策,各地引进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开展课后服务的,应当在纳入全国平台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中,遴选具备资质、符合条件、信用良好的优质机构。同时,全国平台及时曝光依法查处的搞恶性竞争、扰乱行业生态、损害家长学生权益的“黑机构”,打击“劣币驱逐良币”,保护合规机构。目前,纳入全国平台统一管理的合规机构达12万余家,培训内容不断丰富,培训质量不断提升。

问:将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统一管理有什么益处?

答:《纲要》指出,巩固校外培训治理成果,加强数字化、全流程管理。《“双减”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等多个文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将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统一管理。全国平台将《纲要》《“双减”意见》及有关政策要求具体化,以数智化赋能校外培训监管服务。将培训机构全部纳入全国平台统一管理,有利于支撑校外培训全国一盘棋监管服务,提升工作效能;有利于规范培训机构健康规范运行,提升校外培训质量;有利于便捷家长学生安心选择合规机构,防范“卷款跑路”“退费难”问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考虑到培训机构个性化需求,全国平台提供直接入驻或系统接入等多种方式,供培训机构选择。

另外,全国平台为家长学生、培训机构、主管部门免费提供相关服务和技术支撑,不收取任何费用。据教育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