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4 2025年03月28日
近日,在重庆第十八中学的报告厅内,一幅由小学生手绘的《我心中的英雄》水彩画被交到红色军医宣讲团成员的手中,画中一位佩戴醒目红十字袖标的军医抱着小女孩,眼神中尽显忠诚与担当。这场双向奔赴的互动生动诠释了这场国防教育活动的深刻意义。
今年以来,西南医院江北院区通过选派一批执行过重大任务、能力素质过硬的优秀模范官兵组建成立一支“红色军医宣讲团”,通过“学校点单-军医上菜”的精准供给机制,推出“国防教育+健康科普”双主线课程体系,创新“订单式”教育新模式,常态化走进驻地学校和社区开展教育讲座,真正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我们不仅要与恶劣环境作对抗,更要时刻守护战友们的健康……”曾多次在高原执行任务的张渝科主任通过提问“什么是国防”引导讨论,在授课过程中用一张张实拍照片生动还原戍边军医的日常,这种沉浸式教学让抽象的爱国奉献精神变得可触可感,不仅深化了同学们对边防战士的情感认同,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卫国戍边精神的热情。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校区的课堂上,急诊与创伤骨科吕福林副主任跪在模拟人旁边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心肺复苏实操演练,针对校园常见病急救采用“理论漫画+实景演练”模式,几百名学生通过实况转播同步进行练习。课程结束后,连初中学生都能准确掌握相关急救的正确处理办法。
“每次讲述维和故事时,孩子们眼里的光让我更深刻理解红色军医使命的重量。”曾赴黎巴嫩执行任务的陈亚平护士长在一次讲座结束后说道,这也印证了红色基因双向激活的独特价值。
作为军队医院,既要当好卫勤保障的战斗队,也要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播者。如今,“红色军医宣讲团”的足迹已走遍驻地周边校园,不断向社区、企业延伸。下一步,医院党委将持续深化“课程库”建设,培养更多“能战善教”的复合型人才,用战位故事传递信仰力量、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需求,让军地联动教育模式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