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点再睡”还是“饿着睡”好

这3类人建议别饿肚子睡觉

版次:012    2025年04月01日

睡前饿了,是来份夜宵还是饿着肚子睡觉?很多人为了减肥,甚至选择不吃晚饭,也有人选择“16+8”减肥法(上午9点到下午5点之间吃东西,晚上饿着)。“吃点再睡”还是“饿着睡”哪个更健康?专家告诉你答案。

饿着肚子睡觉有什么危害

食物在胃里排空的时间约为4~5小时,如果18点吃饭,到22点时,胃里的食物就基本排空了。此时身体会分泌一种让你想吃饭的激素,也就是俗称的“胖素”,与之相对的是“瘦素”。熬夜时,身体会分泌“胖素”,而“瘦素”只有在睡眠状态下才会分泌。因此,很多人会发现睡得越晚越想吃东西,甚至饿得难以入睡。研究显示,长期饿着肚子睡觉对身体有这些危害:

■胃炎、胃溃疡

不管是否吃饭,胃肠道都要分泌胃酸。胃酸是一种强酸,如果直接和胃黏膜接触,时间久了容易导致胃炎、胃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影响睡眠

饿着肚子睡觉可能会引起心慌、出汗、乏力、手抖,严重可能会影响睡眠质量,使人难以进入深度睡眠。

■低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空腹睡觉会引起“黎明现象”,严重可能会引起昏迷。

这3类人建议别饿肚子睡觉

既然饿着肚子睡觉不好,那睡前吃点夜宵可以吗?专家表示,吃夜宵没问题,但如果乱吃的话会有以下风险:

●肥胖

夜间活动减少、代谢减慢,睡前增加饮食,人体会将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从而引起体重增加,导致肥胖问题。

●失眠

睡前吃得太饱,容易引起大脑活跃,导致失眠。

●增加胃肠负担

夜间睡眠期间,通常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相应减少,睡前额外增加饮食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导致出现消化不良、食物反流、恶心、呕吐等症状。

●可能引起胃食管反流

很多人习惯在睡前喝牛奶,牛奶营养丰富,其中含有的色氨酸等成分有安神助眠的作用,但在睡前饮用可能会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胸骨后疼痛、咽部不适、慢性咳嗽、哮喘、鼻窦炎等,都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的表现。

●损害肾功能

烧烤、火锅、炸鸡、泡面……这些高盐、高油的夜宵会引起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肾脏代谢负荷。

虽然睡前不进食对大多数人来说更健康,但专家建议这3类人别饿肚子睡觉:

1.糖尿病患者

为了避免出现“黎明现象”,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在睡觉前吃一些健康食物,这样能够保证夜间血糖平稳。

2.胃病、肝病患者

这些患者容易出现食欲下降,虽然很容易饿,但是吃一点就饱,吃夜宵能让患者在夜间维持营养吸收。如果把加餐放到白天,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正餐,所以建议晚饭两小时后吃一些夜宵,比如粥、馒头、面条、小馄饨等,夜宵的量可以和正餐一样。

3.消瘦的老年人

老年人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加之患有基础疾病,造成食欲不振、饭后容易腹胀,以致体重持续下降,这时候建议养成睡前加餐的习惯。一方面不影响一日三餐,同时也利于胃肠道吸收营养,防止体重进一步下降。

“16+8减肥法”是否健康

“16+8”减肥法是一种断食减肥法,与“轻断食”“5:2间歇性禁食”大同小异。如果严格坚持断食,减少了能量摄入,是能看到减肥效果的。但断食并不是值得推荐的方式,目前也没有权威的健康机构向人们推荐断食减肥。

长期断食减肥,很容易出现副作用。由于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会带来强烈的饥饿感,精神不济,严重者会影响学习、工作甚至日常生活,还可能出现营养不良、头晕头痛、烦躁焦虑、白天犯困晚上失眠等问题,也很容易反弹。

专家建议,如果平日大鱼大肉不善节制、身体肥胖、腰围太大、患有高血脂或脂肪肝的人群,可适当采用断食减肥的方法;平日吃得不多、肉蛋奶不足、怕凉怕冷、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的人群,万万不可断食减肥。长期而言,减肥的根本路径是控制总能量的收支平衡,并维持身体的活力。

我们如何健康吃夜宵

从健康角度,我们要尽量做到规律地安排好一日三餐,不要不吃晚餐“饿肚子睡觉”,但也不能过量吃夜宵。如果想要吃夜宵,建议尽量做到:

1.临睡前1至2小时吃夜宵。临睡前不宜吃大量的食物,很容易影响睡眠,导致第二天精神差。建议在睡前1至2小时吃完夜宵,比如计划12点睡觉,可在10点左右吃夜宵。

2.尽量选择清淡、健康的食物,建议优先选择水果、谷物、豆类和奶类,这些食物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低,消化吸收较为容易,不会给胃肠道增加负担。例如,一小碗无糖酸奶,一个煮鸡蛋,或是一片高纤维面包,一份100克左右的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方便面、烧烤、炸鸡等都是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不适合作为夜宵。另外,夜宵也不适合吃辣椒、花椒之类令人兴奋刺激的调味品。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