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西沱

版次:011    2025年04月02日

□乐水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理环境对当地人性格特质的形成影响十分深刻。

一石成山,一梯成街,构成西沱古镇风貌特征。万里长江,唯有西沱古镇直立于江左之上,一条独街,伸展近三公里,像一架云梯,直达山顶。这条街也称“云梯街”和“通天街”。其实它就是一坡石梯子,凿在巨石上。五六米的狭窄街道,两边建满了木房子,开设了商铺。从远处看,西沱古镇就是一座海市蜃楼,一幅天然的水墨山水画,如梦似幻。因此,这条独一无二的云梯街,有“万里长江第一街”之美誉。

西沱也称西界沱,缘于长江流经这里,转了个湾,形成回水沱,如怀胎妇女,肚大如萝。因为这里早已被江水冲刷成一块石板,土地稀少贫瘠,过去争地争水纠纷不断,凿石建墓,成了西沱古镇的习俗。

西沱因江而起,因商而兴,因盐而盛。有典籍记载,清朝乾隆时期,这里“水陆贸易,烟火繁盛,俨然一沼邑”。太平天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成为盐巴水陆贸易的重要口岸。从四川到湖北,穿越武陵山的盐运大路就经过古镇,巴人后裔称这条路为“巴盐古道”。因为有长江和巴盐古道,这里闭而不塞,隔而不绝,客商云集,自古为巴楚商贸的边陲重镇,川江和巴盐古道上的重要节点。

西沱古镇不仅是商贸兴镇的典范,还是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这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近年还申办了中国非遗旅游小镇、重庆市民间文化之乡等。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也是西沱旅游业兴盛之本。西沱据此打造成“4A”景区。

石柱本地有句调侃话:“西沱人狡猾。”此话的背后其实另藏深意。不是贬责,实为佩服。古镇的沧桑历史,就是一部抗争拼搏史,一个“争”字渗透进了古镇人的骨髓。“光石板上为人”的西沱人,“凿石成路,破石扎根,踏石留痕”,开创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从“石栓码头、木船社、长江轮船公司”到“4A景区”的四次深刻变革,走过了艰难而曲折的百年创业创新之路,这也就是古镇人异乎寻常的“争”取幸福的密码。不争,在石板上就会站不住。这是西沱古镇人的性格特质。

西沱古镇既为商人汇集之地,也反映在建筑文化的多样性上。这里不仅有土家吊脚楼,还有“徽派”建筑。不足三公里的坡坡场上,有江西会馆(关帝庙)、四川会馆(张飞庙)、湖广会馆(禹王宫)、福建会馆(万天宫)等二十几座。这些远道而来的客商,来往于长江和巴盐古道上,也必然具备“竞争”意识,他们不仅靠“争”在这里站住脚,也把文化习俗传入。

一条大河,一条大路,一道天街,一道脊梁,构成西沱古镇梦幻般的四梁八柱。

西沱古镇独特的地理优势,熔铸了特有的豪迈气质。在长江和巴盐古道交通运输大道上,民族大融合、文化大碰撞,对西沱古镇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不屈不挠,勇于登攀”的背盐汉子,就是长江码头人和巴盐古道人“拼搏”精神的活化石,也留下“开放·包容·和善”的宝贵品格。

走进西沱古镇,丰富的历史文化在这里传承,独特的建筑艺术魅力大放异彩,大江大路在这里神奇交汇,记录川江小镇的辉煌与沉沦,共同缔造了“魔幻西沱”。(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