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

——纪念邹容烈士牺牲120周年

版次:010    2025年04月03日

□林必忠

120年前的今天(1905年4月3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宣传家、思想家、辛亥革命先驱邹容烈士牺牲的日子。

1885年,邹容出生于重庆夫子池街洪家院子(今渝中区邹容路)。1902年赴日留学,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回国后发起组织中国学生同盟会,1903年,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署名发表《革命军》,鲜明提出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成为宣传民主革命的巨作。《革命军》是反帝反封建的战斗檄文,被誉为“国民教育之第一教科书”,启迪众多爱国志士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1905年,邹容英年早逝于上海提篮桥公共租界监狱,时年仅20岁。1912年初,邹容被南京临时政府追誉为大将军。

1961年,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写下七言律诗《纪念邹容烈士》:“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挽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风雨巴山遗恨远,至今人念大将军。”

今日上午,重庆市委统战部、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与重庆历史名人馆等单位,将在邹容公园举行纪念邹容牺牲120周年活动。

1 纪念地

为了纪念邹容烈士,在他的出生地重庆和就义地上海,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邹容路。

重庆邹容路位于繁华的解放碑商圈。1939年5月3日和5月4日,日本飞机连续两天对重庆展开了猛烈轰炸,把重庆城区的繁华街道几乎全部炸毁,居民伤亡六七千人,史称“五三五四大轰炸”。在这场大轰炸中,从当时的大梁子(今新华路)中央公园(今人民公园)路口,到临江门的5条繁华街道:三王庙街、苍坪街、天官街、柴家巷街、夫子池街全部毁灭殆尽。由于这5条街道首尾相接,又是重庆最重要的商业区,后来在重建时,尽可能进行了扩宽、修直,合并成一条主街。因该路是重建的,遂取名“新生路”。1943年12月25日,当时的市政府为纪念邹容烈士,将新生路改名为“邹容路”,并沿用至今。如今的邹容路从公园路口起,由南向北一直延伸到临江门。重庆的标志性建筑——解放碑就耸立在邹容路和民族路、民权路交会处的街心处。

1994年,市政府将邹容路和靠近临江门的临江路交会处的广场命名为邹容广场,2000年建成投用。广场西邻重庆市第29中学,南面为都市广场,是人们休闲购物娱乐的好去处。

2 纪念碑

邹容烈士纪念碑坐落在渝中区两路口南区路三道拐。1941年,国民政府决定兴建邹容烈士纪念碑,由汉鸿顺营造厂承建,于1946年1月26日动工,同年6月29日落成。

纪念碑为青峡石砌筑,塔式上小下大,通高5.5米;碑身为四面体,高3.52米,东南西北四面,每面宽0.83米,均镌刻有“邹容烈士纪念碑”七个鎏金隶书大字;碑座为八面体,呈斜坡形,高1.17米,八面皆镌刻碑文。碑文是根据章太炎于1922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写的《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一文略加修改而成的,主要叙述了邹容烈士生平,碑文为隶书。

1981年,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邹容烈士纪念碑进行维修,纪念碑又重新焕发了光彩。1983年12月1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邹容烈士纪念碑”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7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将该纪念碑公布为直辖后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 政协提案

2005年是邹容烈士牺牲100周年。在重庆市政治协商会议举行的第二届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林必忠以市政协委员的身份提出了《关于兴建邹容公园之可操作性建议》的238号提案。该提案被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确定为当年的重点督办提案,并由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夏培度亲自督办。

夏培度率领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城环委、市政协提案委和提案承办单位渝中区政府、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园林局等单位负责人,以及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重庆电台、人民政协报与重庆政协报等新闻单位,深入位于渝中区南区路的邹容烈士纪念碑所在地进行了现场视察,随后在渝中区政府召开了提案督办会。

会上,提案人政协委员林必忠,提案主办单位渝中区政府,协办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园林局分别介绍了提案情况和提案的办理情况。提案、办案双方从保护文物、尊重历史、发挥历史文物教育功能的角度,就邹容纪念碑是否迁移及建立“邹容公园”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对渝中区政府以不迁为宜的答复,提案人表示满意。

提案、办案双方求同存异,就保护历史文物,促进邹容公园的筹建达成了共识。会上,夏培度和到会同志还对突出公园主题、充实供游人瞻仰参观内容、丰富美化有关的艺术形式,以及镌刻园名碑体、开好新闻发布会、择日隆重开园、加强管理等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渝中区政府负责同志在会上表示,充分接受吸纳这些好的意见和建议,并作进一步改进,使“邹容公园”早日建成。

无独有偶。2005年的3月,重庆文化代表人士邓义胜向市政府提出建议,将南区公园更名为“邹容公园”。

4 邹容公园

渝中区枇杷山麓,有一条长约800米的盘山公路,叫南区路。南区路是连接渝中半岛中部上下半城的重要支路,该处有一块面积不大的绿地公园——南区公园。1954年,南区公园变成了小游园,后因年久失修,风化剥蚀严重。

2005年,重庆市人民政府根据政协委员提案和人民建议,将南区公园更名为“邹容公园”,成为邹容烈士的重要纪念地。

邹容公园背靠枇杷山,面临长江,俯瞰珊瑚坝。公园内植被丰富,茂林修竹,绿树成荫,环境宜人。邹容公园的标志性主体建筑就是邹容烈士纪念碑。渝中区政府划拨专项资金,对整条盘山公路进行拓宽改造建设,对公园周边环境和景区进行精细化整治和修葺。并在公园的大门前塑起了一块硕大的大理石石碑,其上镌刻“邹容公园”四个鎏金大字,让更名后的“邹容公园”以崭新亮丽的姿态迎接八方客人。邹容公园的建立与命名,不仅是对邹容烈士的纪念,也是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这里时常会有人敬献鲜花,以表达对邹容烈士的缅怀之情。

(作者系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市文史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