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4月11日
□陈志
公元1101年,是一个注定被载入巴蜀文化史的重要年份。
1095年正月,黄庭坚因新党章忄、蔡京等人排斥异己,从《神宗实录》中找岔子给他扣上“诬毁先帝”的罪名,被谪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今重庆彭水)安置”。他在黔州生活了整整三年后,又被调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一直到6年后,他命运的齿轮才开始转动,1100年宋徽宗即位,黄庭坚奉诏复出做官,方结束谪居生活。
1
黄庭坚怀着愉悦的心情乘船东下,次年二月途经南浦(今重庆万州)。时任南浦郡太守的高仲本喜出望外,在西山备下宴席,为好友接风洗尘。
山城早春的阳光,暖意融融,与黄庭坚彼时的心境格外契合。黄庭坚在高仲本及其部属谭处道的陪同下,畅游太白岩南麓(今高笋塘一带),但见鲁池宽阔、庭榭环绕,竹柏丰茂、僧舍俨然,烟霏云敛、光影斑驳,令他心旷神怡,一路谈笑风生,赞不绝口。宾主一行来到宴饮处,觥筹交错,把酒赋诗,畅叙友情,不亦乐乎。有学者考证,高仲本待客的宴席,就设在至今尚存的流杯池,文人欢聚,曲水流觞,更添雅趣,想来也是极有可能的。席间,高仲本乘着酒兴请黄庭坚留下墨宝,勒石以铭,黄庭坚欣然应允。或许是酒喝高了,或许是腹稿尚未酝酿成熟,他并没有当即提笔书写。
随后,高仲本邀请黄庭坚同游岑公洞。岑公洞,位于长江南岸翠屏山麓,因隋末荆州人岑道愿曾在此隐居仙逝而得名。洞口一道瀑布自悬岩飞下,淙淙作响,潺潺不绝,形似水帘,“岑洞水帘”为万州古八景之一。高仲本陪同黄庭坚夜宿江上船中,准备次日到岑公洞一游。遗憾的是,因大雨不停未能成行。
虽未如愿,但不妨碍神清气爽的黄庭坚吟诗,有《万州太守高仲本宿约游岑公洞而夜雨连明戏作二首》作证。
“肩舆欲到岑公洞,正怯冲泥傍险行。定是岑公閟清境,春江一夜雨连明。”诗的大意是:我们乘坐轿子要到岑公洞去,正为踏泥冒雨傍着险岩行走而心怯。一定是岑公不愿有人打搅,为了关闭这清幽的境地,特地降下这场春雨,致使江上一夜之间大雨下个不停,一直到天亮。诗人把一场春雨说成是岑公为“閟清境”而下,这不仅消解了因行路难而生的胆怯和沮丧,而且把访胜受阻的暗淡心情,转化为一片兴味悠长的意境。
“蓬窗高枕雨如绳,恰似糟床压酒声。今日岑公不能饮,吾侪强健且频倾。”诗人写道:倚着高枕透过蓬窗看到雨丝粗如绳,雨声好像酒坊里的糟床压酒的声音,今天岑公不能饮酒了,而我辈趁现在身体尚强健,频频举杯开怀畅饮吧!其诗意与苏东坡的“诗酒趁年华”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并未因此而感到失落,而是在听雨畅饮中,遣兴寄情,得其乐哉。
2
黄庭坚在万州“戏作”的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乐天旷达的真性情和诗酒自娱的文人意气。此外,黄庭坚还曾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创作了两首与万州有关的作品,即《送徐景道尉武宁五律二首》。“武宁”,北宋时期是万州南浦郡管辖的一个县,治所在今万州区武陵镇。“尉武宁”,即到武宁做县尉。“当官莫避事,为吏要清心”“官闲莫歌舞,教子诵诗书”,黄庭坚在诗中语重心长地提醒要去武宁县为官的徐景道:“当官不要逃避事务,要敢于直面困难和矛盾,善于处理复杂问题;更要有一颗清廉之心,才能够得到人们的亲近和拥戴。”“为官在清闲的时候,不要沉溺于声色歌舞,要好好教育子女诵读诗书。”黄庭坚近千年前对万州为官者的谆谆告诫,至今仍然振聋发聩,激荡人心。
黄庭坚在万州稍作逗留后便乘船东下,前往夔州(今重庆奉节)。黄庭坚在南浦未留下墨宝,执拗的高仲本岂肯善罢甘休,携谭处道同船而行,追随至奉节,终于得偿所愿。黄庭坚挥毫写就《西山题记》,高、谭二人如获至宝,携回南浦刻于一形如牛心的山石上,人们习惯称其为《西山碑》——“庭坚蒙恩东归,道出南浦。太守高仲本置酒西山,实与其从事谭处道俱来。西山者,盖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柏荟翳之门,水泉潴为大湖,亭榭环之,有僧舍五区,其都名名曰勒封院,楼观重复,出没烟霏之间,而光影在水。此邦之人,岁修禊事于此。凡夔州一道,东望巫峡,西尽存阝马阝,林泉之胜,莫与南浦争长者也!寺僧文照喜事,作东、西二堂于茂林修竹之间,仲本以为不奢不陋,冬燠而夏凉,宜于游观也。建中靖国元年二月辛酉,江西黄鲁直题。”
《西山碑》碑文是一篇融记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记游散文,自然灵动,清新隽永。它就像一张永不褪色的摄影作品,为我们真实再现了900多年前的西山美景。
《西山碑》是黄庭坚晚年三件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成熟时期的“黄体”风采,也是其现存题刻中篇幅最长、字数最多的一件,慕名前来观赏者络绎不绝。南宋淳熙年间,诗人范成大到万州游览观赏时“极称许之”。清咸丰年间,万县知县冯卓怀,将其石刻拓片送好友曾国藩,被曾氏赞为“海内存世黄书第一”。
春江夜雨声,往事越千年。而今,黄庭坚遗憾未至的岑公洞已淹没水下,但历代诗人寻访仙迹的诗篇却流传至今。黄庭坚对为官从政的深刻洞见,警示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后来人。西山南麓高笋塘一侧,那座红墙绿瓦的百年小亭依然矗立在闹市之中,而她所护佑的,正是栉风沐雨而幸存的《西山碑》。走进西山碑亭,便可与黄庭坚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其纵横恣肆的生命活力,还有那温厚儒雅的亮节高风。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