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全是“抖、僵、慢”出现这些情况也可能是帕金森病

版次:012    2025年04月11日

帕金森病,经常如同一位“不速之客”悄然来临。它有哪些症状?发病机制是啥?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重医附一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承欧梅提醒,抖、僵、慢,是常见的帕金森病症状。此外,要特别注意运动并发症,10年病程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90%都有运动并发症。

什么是帕金森病

据了解,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显示,在我国,65岁以上的男性帕金森患病率为1.7%,女性为1.6%。

“帕金森病的发病跟年龄有很大关系,年龄越大,患病的风险就越高。”承欧梅说,在临床接诊中,虽然也有三四十岁的患者,但更多的还是年龄在65岁以上的患者。

如何识别帕金森病

承欧梅说,简单来说就是抖、僵、慢,这是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僵,就是患者的面部、颈部、四肢很僵硬;慢,即动作迟缓,40岁的人看起来像六七十岁一般。”

除了这些症状,在帕金森病治疗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运动并发症,即姿势、步态的异常或运动过多、异常,比如说挤眉弄眼、手舞足蹈等。“运动并发症还表现为疗效的不稳定,时好时坏,吃了药可能与正常人无异,药效不够时又出现帕金森症状。”承欧梅表示,一般来说,患帕金森病5年后,约50%的患者可能出现运动并发症;10年病程的患者,这一比例可能会上升到90%。

专家提示,帕金森病除了表现为人们相对熟悉的“僵、慢、抖”等运动症状,还可能表现为嗅觉减退、焦虑等非运动症状,后者往往更早出现并伴随全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通过中医治疗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帕金森病核心治疗原则

由于运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因此,临床上是通过提供持续性多巴胺能刺激(CDS),来改善患者运动症状、降低运动并发症风险。目前,CDS已被写入国内外指南作为核心治疗原则。

“帕金森病是中脑的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坏死引起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后,会导致多巴胺合成的减少,所以我们通过多巴胺能药物做替代治疗。”承欧梅解释说,多巴胺能药物受自身药物特性的影响,进入血液后很容易受到代谢影响,导致其半衰期很短。意思就是吃了药后很快见效,但很快又被代谢掉了,导致疗效有波动。因此,需要更长效、更能保持稳定的多巴胺能药物。

如何预防帕金森病

承欧梅说,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公众来说,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保持心情愉悦;

二是适度运动;

三是营养丰富、均衡饮食;

四是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珩

缓解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不妨试试中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孙林娟介绍,帕金森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时期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尚无法治愈,主要表现为运动和非运动两类症状。前者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平衡障碍,后者包括便秘、嗅觉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精神和认知障碍等,往往早于运动症状5至15年出现,易被患者忽视。

“中医能够根据帕金森病患者的不同证型辨证论治。”孙林娟说,中药复方拥有多种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较好,例如,中医认为汗证是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针对以多汗为主要表现的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中医辨证为实证的以解表、清热、化湿方法治疗,辨证为虚证的则以补气为主要方法,兼以滋阴、助阳、补血方法治疗,临床效果较好。

“针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中医治疗的主要原则是补益肝肾,平衡阴阳。”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主任医师付磊介绍,针刺、艾灸、推拿、刮痧、耳穴压豆等外治疗法对于帕金森病导致的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精神和认知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均有较好疗效。

付磊提示,中医讲究“治未病”,预防帕金森病,日常生活中可适当多食黑豆、核桃、山药等补肝肾、健脾胃的食物,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并注重情志养生,避免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出现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时应尽早就医筛查,积极干预。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