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山与九池与九寨

版次:010    2025年04月14日

□牟方根

数字“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个数字,而且承载着人们对“长久(九)”“九五之尊”“九是最大单数”“九九归一”等的深刻理解与美好寄托。

近日,我和文友一起到万州区的九池街道采访,深刻感受到“九”字在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1

境内有“九山”形似九条龙

2021年10月,我曾作为群众代表,参加过万州区原九池乡举行的撤乡设街揭牌仪式。

作为万州区最年轻的街道,九池的历史却很古老。春秋时期,九池属于巴国辖区。《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巴人因参与武王伐纣而立功,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分封姬姓周王族宗亲于巴国,都城设在江州(今重庆渝中区)。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攻克巴国全境,在江州设置巴郡,九池等地被纳入了秦国的郡县体制。

随着历史的演变,九池的行政归属也经历了多次变化。西汉时,属于朐忍县;东汉时,属于羊渠县;三国蜀汉那段时间,改属南浦县;明朝时,属于万县大周里;清朝时,属于三正里十甲(简称三十甲)。清宣统二年(1910年),置清泉乡;1929年,属万县第七区;1956年6月,改称九池乡,驻下场(现九池街道下场社区);2021年9月25日,九池乡改为街道,成为万州城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九池街道的西部和北部虽然多为小山岭,但名气不小。2001版《万县市志》记载:“九池乡驻地有九山形似九条龙。”这九座山分别是:金龙山、泉活山、四方山、铜盆山、水口岩、马鞍腰、金鸡公、黄虎坪和风坡岭。

在当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登临了金龙山。放眼望去,此山蜿蜒起伏,宛如一条沉睡的巨龙,静静地俯卧在广袤大地上。它的身躯庞大而威严,起伏的峰峦似巨龙的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间云雾缭绕,像是巨龙吐出的气息,神秘而又壮观……

龙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图腾,蕴含多重隐喻。九池街道境内这九座形似龙的山岭,既生动描绘出山的雄浑形态,又具有威严、力量等文化意象。

2

“九山”下各有一池得名“九池”

九池之名,源于《万县市志》。《万县市志》记载:“九山形似九条龙,山下各有一池,故名九池。”民间传说,这九个池子是龙王“一脉九子”戏水的地方。

九池地名的由来,虽然有着神秘色彩,但在九池的九座山下,至今仍各自流淌着一眼矿泉。在泉活村的泉活山下,我们看到:一汪碧泉从山间“叮咚”淌出,似一曲自然的乐章在耳边轻吟。置身于泉水之畔,可以清晰地看见泉底的砂石和在水中自由穿梭的小鱼,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采访中,我们还发现:九池街道低洼地带较多,山谷、河谷不少,极易积水形成池塘。再者,地下水容易通过地质断裂带上升并积聚在地表,形成天然塘库。历史上,还曾修建过一些人工堰塘、水库,使其水资源的储备更加丰富。

为了将丰富的水资源贯通全境,供应给万州城区及周边地区,一种输送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渡槽,又称高架渠、输水桥,成为九池街道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九池街道黄梅村8组,我们见到了一座名为乌龟包的渡槽。它是一组由桥梁、隧道和沟渠构成的输水系统,架设于山谷、洼地、溪流之上,把远处的水引到水量不足的地方,供人畜饮用和农业灌溉。

九池街道尚存另一座名为“凤凰”的渡槽。它位于凤凰村7组,主要用砌石、石灰等材料建成,为我们研究古代水利工程提供了重要实物证据。

3

“九池”之畔曾修建有“九寨”

寨堡及其相关的防御设施,体现了古人保障民生、防御匪患、建立联系、聚集同类的生活思想,象征着古时因势利导、居高临下、保境安民的生存理念。

九池位于古万州的“中大路”(又名“成万线”驿道,全长1360华里),且与万州城区距离较近,是拱卫万州古城的重要屏障。清代和民国时期,九池发生过的几场战事,都是关乎万州城安危的保卫战。当时修筑的寨堡、碉楼、卡洞等,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据民国《万县志》卷一《地舆·扼寨》记载,九池曾经修建的寨堡有太平寨、万安寨、九龙寨、八仙寨、金星寨、高峰寨、葵花寨、泉活寨和水清寨“九寨”。

太平寨,位于今天的九池街道黄虎坪,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21000平方米,修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以土、石为主要建筑材料。该寨现存前、中寨门,前门高2.8米、宽1.72米,中门高3米、宽1.05米,后门已毁。寨上有地理标识,最高点海拔888米。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清代以来的文献,对太平寨均有记载。成书于清末的《万县乡土志》载:“黄虎坪,在三正里十甲,左峻岭,右狭沟,现修卡门。三、四、七各甲赴县之孔道在焉。”

九池街道民间故事非遗传承人姜元清老人告诉我们:“太平寨所处的黄虎坪,山形似老虎,头尾四肢俱在。清中期白莲教起事,曾占领黄虎坪。夜间,传说中的‘黄虎’现身,虎虎生威,吓退了起事的教乱人员,也解除了万州城的警报……”

九山、九池与九寨,不仅是历史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还是今日九池街道打造具有文化精神和文旅体验项目的特色资源,未来可期。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文评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