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4月14日
□向永蓉
遗世风韵,平河无双。
平河的三月,村在山中,院在画中,人在花中,处处寻得着乡村烟火气。
古树参差,石墙院落,断垣残壁,彰显着岁月的风韵;小桥流水,垂柳依依,三五成群的游人与村民促膝欢谈,虽无江南小曲那般诗情画意,却有怡然自得的东晋桃花源之味。九门洞小院,创意集市诸多元素书写唯美古风。集市上那一排排乡村土货,一双双纯手工鞋垫儿,那飘香勾人味蕾的炕洋芋……人到中年,遇见童年的岁月印记总是格外感怀,倍感温暖。
一行人沿着田间阡陌而行,疗抚人心的乡村原野,山水相依、田田相连。满眼是山青水绿,是菜地花黄。油菜地边沿似绣花镶边的蚕豆苗豌豆秧,初绽花蕾,似在跟油菜花赛着风姿,一个热烈奔放,一个温婉恬淡。
在石缝里、田道旁,会遇见很多野花野草,我情不自禁地以美食养生之法加以分享。只见那蒲公英、荠菜、马齿苋、婆婆纳,多似繁星不可胜数。我最爱婆婆纳,源于她温暖的名字,源于她似若蓝色精灵的小花,也源于她甘于寂寞的心境、顽强的生命力。不管是长在农田中、荒地上,还是生长在石缝里、土坡上,虽然微如苔花,但仍能疯狂生长、恣意绽放。俯身凝眸,那一片片铺天盖地的嫩绿中间闪耀着朵朵幽蓝,像洒落一地的银河,最是治愈的花语。就如美丽生动的平河,经得住风雨,也等得来花开。
平河,傍山顺水,坐拥自然山水之秀。它,地处小小三峡和五里坡大峡谷景区腹心之地,拥有里河风光,峡谷风情,串联起小小三峡与大九湖的无限风景。早在二十多年前,平河曾因马渡河漂流,吃上了“旅游饭”。随着旅游格局的改变,平河旅游一度进入萧条期。“大九路”横贯境内,盘活了平河旅游经济命脉。以“山海原乡,嬉水平河”注解平河原生态内核,“泛下庄”发展理念注入新生活力,如今平河漂流重启,“平河夜漂”更添亲水之趣;国际户外运动挑战赛再度入驻平河,各大旅行团蜂拥至此。在平河,可听山泉飞瀑之韵,闻鸟语山风之音,品山村小院之雅……它,以山的坚毅与博大,以水的柔韧与包容,行走于岁月经纬间,走出如春天花蕾般勃然生机。
放眼原野四处,春意盎然,庄稼拔节向上。
春早,人更勤。一处农田,村民忙碌穿梭于行列间,在每个窝里丢下三两颗玉米种子,随后又用五指撮上一点专用肥下去。在我们眼中,她在花丛中的劳作甚是唯美,充满诗情画意。但在她心里,此刻种下的是秋收的希望,是一家人衣食温饱的保障,心无旁骛,无须他人赞美。是啊!乡村,关乎衣食住行,永远是我们的根脉所在。于春光里,我似乎看见一个立体多彩的平河,低中山区遍地金黄,桃李芬芳;高山区核桃刚抽嫩芽,中草药飘香,多元化的产业体系正在这片宁静的土壤里扎根生长。
要想真正了解平河乡,走马观花是肤浅的,唯有放慢脚步,或驻足停歇,或席地而坐,等等风;或者,等等一只小蜜蜂,一只花蝴蝶;等等一声清脆鸟鸣,一波潺潺流水;等等自己的灵魂回归真我,也等等关于平河发展的新故事。回头望去,村庄里一幢幢农家小院,静默在蓝天白云下,于花丛中,于春风里。三两株桃李,正从房前屋后旁逸斜出……
徜徉于平河的悠闲时光,回味起那些荒芜岁月。小时候拼命挣脱乡村的怀抱,长大后才发现,故乡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之地。也许历经人生风雨之后才发现,乡村的日子,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与喧嚣繁杂,没有人情世故的迂回遮掩,淳朴而真挚的情绪才是最禅意的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袅袅炊烟、鸡鸣犬吠的松弛感,才是那缕浓浓的乡愁,是灵魂的归属。故乡,是一生也走不出的精神原乡,又如母亲永不疲倦的怀抱,每一寸泥土都藏着人生的答案。
行走平河,你自然懂得它的平淡、宁静,且治愈。有人说,平河得名是源于当地一条“平定河”。我却以为,利用谐音“平和”注脚更为妥帖。走进平河,着实令人“心平气和”。
(作者系重庆市巫山县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