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4月18日
□冉启蕾
涪陵城对岸的北山坪南麓,有一带天然大石岩,涪陵人称其为北岩。在北岩西头,有个人工开凿的石洞,洞门门额上刻着“点易洞”三个笔力稳健的楷书红字。因为这个石洞的典故,竟使北岩生辉,驰名海内外。
而这个“点易洞”,与北宋理学家程颐密不可分。
—1—
程颐(1033—1107),字正叔,洛阳(今河南伊川县)人,自幼聪明绝顶,学问过人。18岁时,以《颜子所好何学论》名震当时,有著名弟子87人分布全国各地。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亲政,复行新法。因程颐过拘礼法,冒犯了哲宗,说他“妄自尊大,在经筵多不逊”。绍圣四年(1097年)十月,程颐被罢官削职后,遣送至四川涪州(今涪陵),交地方管制。
就在那年冬天,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程颐在涪陵北岩对《易经》进行注释,刚开始在北岩普净院内潜心注解《易经》,后移至点易洞内著书立学,将生平钻研所得,写成《程子易传》一书(又一说为《周易程氏传》),于元符二年(1099年)正月成稿,全书共4卷。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理学著作之一。程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位著名哲学家,为推动宋代理学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当年心灰意冷的程颐被贬涪州后,在涪州得到门徒谯定(系涪州人)的帮助,除了点注《易经》外,程颐还在北岩办起学堂以讲学为生,他以其渊博的学识认真讲学,很快便名声大振。当时,黄庭坚早已被贬至涪州,由于志同道合,常与程颐相会于北岩,他还鼓励程颐在北岩扩大讲学规模,并亲手为程颐的讲学地题名“钩深堂”。
程颐虽身穷但风骨未变,他不为贵贱浮沉所动,治学严格精深,坚守志向与情操,其矢心治学、乐兴教育的精神为百姓称道。他敢以天下为己任,议论褒贬,无所顾忌,在涪州声名日渐鹊起,崇拜者越来越多,当地一些达官贵人和富户,纷纷将孩儿送到程颐那里求学。
—2—
一个冬日的清晨,程颐在“钩深堂”内讲学时,发现窗外有一少年在聆听,其神情专注,认真思考。中午放学后,程颐走出学堂,只见这位少年面容清瘦,衣衫单薄,还打着赤脚,脸和手冻得通红,顿起怜悯之心,便邀他一起吃午饭。少年红着脸,低下头喃喃道:“谢谢先生,我带有干粮。”然后躲到一旁,从打着补丁的布包里掏出两个红薯,大口嚼咬起来。下午,程颐讲学时,又发现那位少年在窗外目不转睛听他讲学,恻隐之心再起,便开门请他到堂内坐着听学以避严寒。少年拘束地摆摆头,不肯入内,直到夕阳西下仍伫立于寒风中,在窗外认认真真听程颐授课。
程颐爱怜地上前摸摸他的头,关切地问道:“你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少年羞涩地回答:“我姓张名三娃,家住北岩后面的北山坪上。”
程颐和颜悦色地问:“且问张三娃,寒风如此刺骨,为何不入堂坐下来听我讲课?”“我,我,我……”少年话未说完,早已泪流满面。
经程颐进一步询问,才得知张三娃自幼父母双亡,与种田的爷爷相依为命,但他极爱读书,曾念过几年私塾,听闻程颐讲学精辟,博学多闻,而且不嫌贫爱富,便想拜程颐为师,专心求学,无奈家道贫穷,交不起学费,只好在窗外偷听。
程颐闻此,异常感动,当即表示分文不取,收其为徒,还在书院为他免费提供食宿和笔墨纸张。张三娃听了激动不已,立即跪地给程颐磕头拜师。从此,张三娃成了程颐的弟子。
张三娃进入“钩深堂”后,学习非常刻苦,他勤奋好学、认真钻研,不到三个月,便将他之前没听到的课程全部补上了。程颐发现,张三娃比其他学生更加努力,乐于思考,很快就成为了程颐所有学子中的佼佼者,深得程颐喜爱,程颐也认定张三娃日后必定会有很大的出息。
元符庚辰(1100年)哲宗卒,徽宗赵佶即位,四月辛亥,大赦天下。程颐复宣德郎,离开涪州顺江东下,还归洛阳。临别时,他的学生和涪州百姓依依惜别,以泪相送。张三娃更是不舍恩师,含泪送了一程又一程,不愿分离。
后来,张三娃先后通过童生试、乡试,在科举场上脱颖而出,获得秀才头衔,人称张秀才。之后,张秀才又考上了举人,对程颐自始至终都十分崇敬,自觉加入到了传播程颐学术思想的行列中。
—3—
话说程颐获得赦免回到洛阳复职后,由于性格太过于直率,不愿趋炎附势,不久又受到排斥。彻底看破红尘的程颐遂遣散门徒,隐居龙门,不久含愤病死家中。
程颐死后,其学说由再传弟子、南宋大学者朱熹所继承和发展,形成南宋以后封建王朝在思想上长期保持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这个学说也曾流行于日本德川时代(1542—1616)。因此,程颐便成了“程朱理学”的鼻祖。
受程颐影响创办的北岩书院同样享有盛名,学人辈出。有这样一组数据:“宋代出了进士9个,明代出了进士34人、举人139人,清代出了进士41人、举人264人。其中9人供奉翰林,3人充任尚书,而有著作传世者,仅清代就有28人……”可见,当时的涪州文风蔚起,文脉悠长,文运昌盛,北岩书院为涪陵厚重深邃的文化积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程朱理学”推崇“去人欲,存天理”,深得封建统治者赞赏,地方官吏更是顶礼膜拜,学者名流频来涪州北岩瞻吊程颐,感慨之余,题咏岩壁。
如今,点易洞已成为旅游景点,程颐当年帮助张三娃求学的事,也流传至今。
(作者单位:重庆市涪陵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