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6 2025年04月22日
◀大辉参观生态农场
晨雾漫过嘉陵江时,大辉正用手机拍摄居酒屋的铜锅,这个日韩混血青年的镜头里,重庆的辣椒与清酒杯折射出奇异的光谱。大辉喜欢拍摄短视频发在YouTube上,在他的视频中,既有南川区金山湖流动的雾瀑奇观,也有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的生态重生;既聚焦老茶馆里盖碗茶升腾的袅袅茶香,也捕捉渝中区解放碑商圈奢侈品店的变迁……大辉,用镜头打破了文化的边界,将他在重庆最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
烟火人间
大辉与重庆的温暖相遇
“他的牙齿很白,帅气,阳光。”大辉的重庆朋友王先生笑着说起他对大辉的初印象。王先生是大辉在重庆的合作伙伴,据他所说,大辉在社交媒体上的宣传吸引了粉丝。
2025年2月,大辉收到了另一位重庆朋友——博主“傅永琪”(以下称为“永琪”)的邀请,前往他的家乡重庆市合川区过春节。一到永琪家里,他就品尝到了大多数重庆人都喜闻乐见的侧耳根。在永琪的大家庭里,大辉第一次和50个人一起过春节。白天,大家共同下厨,做了鸡鸭鹅鱼一桌子的饭菜;晚上又围坐在用铁锅烧起的篝火旁有说有笑,伴随着歌声一起跳舞。“春节很棒啊!太有意思了!”大辉仍然难忘那个和重庆朋友们一起放鞭炮、仰望漫天烟火绽放的夜晚,那是他第一次过中国年。
“合川给我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大辉跟我们分享了他在合川的故事。他来到一家饭店吃了一碗炸酱米线,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和老板的“川普”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得知他是外围人,老板夫妇主动为大辉免单。大辉再三拒绝,但还是盛情难却,“他们真的太亲切了,我们还加上了微信。”用餐结束后,大辉前往水果店,为夫妇二人买了些水果来表示感谢,“他们东西做得好吃,而且非常友善。”走出熟悉的渝中,来到重庆另一边,饭店老板简单却真挚的接待方式,唤起了他内心深处久违的温暖。
触摸重庆
大辉视角下的山城脉搏
2023年大辉因为王先生的邀请,决定来重庆开一家日式居酒屋,从这以后大辉便开始了他的山城“奇遇记”。工作之余,他会用镜头记录下自己在山城的体验,并发布到社交媒体上,与中国网友探讨交流。
大辉初来重庆便在小红书发视频寻找辣味美食推荐,“我想挑战重庆的辣!”网友的热情回复让他尝遍特辣火锅、疯狂烤翅等美食。他自信宣称“点都不辣!好吃!”却在原汤蘸碟的冲击下额头冒汗。向火锅店老板请教“巴适得板”的发音时,他笑称:“重庆辣度像当地人性格,直爽又复杂。”两个月因美食增重四斤的大辉,用蹩脚重庆话总结:“重庆的辣,安逸惨了!”这种带着温度的记录方式,让他的镜头成为跨文化对话的桥梁。
除了美食,大辉对重庆的其他方面也很感兴趣。“我在路上看到非常古老的街道,于是就试着进去了。”路过的重庆大爷热情地告诉大辉,这是老重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居民区。大辉很喜欢这种嘈杂、拥挤却温暖的重庆老社区味道。“我想住在这样的地方,这种气氛很酷。”社区里藏着一家老式的理发店,大辉也进去体验了一把,花20元剪了一个中国式的发型。大辉夸赞说:“我很满意,这种旧时代的重庆感觉很有意思。”
配送小哥、咖啡店员工……大辉热衷在重庆体验各种不同的职业;老街冰棍、豌杂面、走地鸡……大辉还爱上了许多重庆特色。“大家好,我是Daiki(大辉)呀!”这是大辉视频的经典开场白。透过手机屏幕,大辉与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客观传播
大辉镜头里的真实重庆
在国际舆论场中,偏见与误解如同迷雾般笼罩着某些认知角落。而在大辉的镜头下,那些被偏颇报道所遮蔽的真实中国图景正徐徐展开,尤其是充满魔幻色彩与烟火气的重庆。他的视频,既有南川区金山湖流动的雾瀑奇观,也有渝北区铜锣山矿山公园的生态重生;既聚焦老茶馆里盖碗茶升腾的袅袅茶香,也捕捉渝中区解放碑商圈奢侈品店的变迁,见证着城市发展的蓬勃脉搏。这种跨越国界的观察视角,宛如一座桥梁,正在构建一种新型的中外文化交流模式。
在南川区金山湖的视频中,大辉边走边发出由衷的感叹:“重庆的自然风光真是奇妙,这些尖尖的山就像从神话里走出来的!”他毫无保留的情感流露,已然成为他视频的标志性风格。当湿润的气流遇冷凝结成雾,在重力的牵引下沿陡峭山体倾泻如瀑,大辉仿佛置身于瀑布的怀抱之中,重庆的美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无法磨灭。“这种辽阔的自然景观,在日本是难以想象的。”他感慨道。
离开如梦如幻的金山湖,大辉又投身于重庆市渝北区的文旅推广。他来到沐丰园蔬菜基地,记录下工作人员手工除草的传统农耕方式。他轻轻摘下一根豌豆尖,笑着说:“这是我采摘的第一个重庆本地食材。”
当漫步在渝中区十八梯街区,大辉惊喜地发现了中日文化的奇妙共鸣。“这些修复的古建筑让我想起京都的町屋,但重庆的层次感更加立体。”当话题从建筑延伸至街头美食时,大辉的探索欲愈发旺盛。他在解放碑品尝脑花料理后,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口感像冰激凌,质地很让人惊喜。”那细腻的口感、独特的味道,打开了他探索重庆美食的大门。而最让他震撼的,当属“地下之城”火锅。这座由军工厂改造而成的洞穴式火锅店,巧妙地将工业遗产与美食文化完美融合。“建造它一定很辛苦,我真的觉得中国人非常了不起。”大辉眼中满是敬佩,这种对城市肌理的尊重,成为他理解中国的重要维度。谈及火锅,大辉想起了一位在重庆生活12年的美国朋友的建议——“一碗放食材,一碗作油碟。”这独特的吃法,让他对重庆火锅有了更深的体会。
重庆的美妙不仅体现在自然美景与市井美食,还延伸到了地下交通。大辉介绍着重庆地铁的便捷:“重庆地铁用二维码扫码购票,线路用数字区分,屏幕上点选站点就能买票。沙坪坝站真的超级大啊!”镜头跟随他的脚步,展示着站内错综复杂的通道和熙熙攘攘的人流。
视频结尾,大辉总是以热情洋溢的话语收尾:“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实况!想了解更多真实中国资讯,请订阅频道+点赞留言!我们下次见!”评论区也随之热闹起来,大量互动留言涌现:“中国拥有很多值得欣赏的自然风光,我也想去看看!”“渝北火锅看起来太诱人了!”……通过这种“第三视角”的记录,重庆的自然之美、市井烟火与城市记忆,正跨越语言和文化的边界,向世界传递着独特的中国魅力。
记者手记
他用镜头打破文化的边界
在重庆街头,这位帅气的日韩混血博主用镜头捕捉到的不仅是城市的烟火,更是一种跨国生存的智慧。大辉的故事始于身份的迷惘,从日本到韩国,再从韩国到广州,城市的变换伴随着身份的转变。大辉不曾想过,当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这儿,竟在这山城的街巷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答案。
不同于大多数短视频创作者——用镜头包装自己,大辉用镜头打破了文化的边界,将最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分享给更多的人。当他端起火锅油碟挑战最辣的九宫格,当他在邻居的咖啡店里笨拙地练习拉花,当他和王先生一起工作到深夜,这些瞬间早已超越了短视频内容本身,成为文化交融的鲜活隐喻。
当他在YouTube上向世界展示中国时,镜头下的重庆不再是一座陌生的城市,而是一个充满温度的生活舞台。每一次的分享都仿佛是大辉写给多元文化的情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理解是放下成见,亲身体验,走进彼此的生活。王先生的邀约、永琪家的年夜饭、陌生人的笑脸,这些碎片拼凑出来的,是一个关于接纳与归属的答案。
或许,真正的文化交流从来不需要刻意标榜,就如大辉镜头里那碗热辣的火锅——最初让人畏惧,最终却成了瘾。那些文化壁垒击碎的梦想,如今在长江与嘉陵江的交会处重新拼合,焕发出新的光彩。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一座以热情著称的城市,碰撞出新的文化火花。
镜头之外,他的故事仍在继续,有一点逐渐明晰:在这个常被偏见撕裂的世界里,总有一些人用微光,悄悄缝合着文明的裂缝。而重庆,这座写满山水人情的城市,时常做着抛光者的工作,用它的包容与热情,告诉像大辉一样的人们:“这里也可以是你的家。”
文/胡玉堃、范海纳、江中怡、王润桐、陈思言
图/王润桐(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指导老师/张世超
总策划/刘丹凌、郭小安、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