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4月22日
□郑中天
70多年前,我在渝中区十八梯防空洞旁的益德小学读四年级。一天放学路上,同学掏出一块“袁大头”在我面前显摆。“这块银圆从哪儿弄来的?”我很好奇。“这是我爸爸以前清理防空洞时捡回来的。”同学说。
这时,后面有人叫我,原来是住在坎井街10号院子的徐世鼎。他大我一岁,在十八梯永兴巷树德小学读五年级,平时上学,我俩经常同行到永兴巷口。
看见同学手中的银圆,徐世鼎也很好奇,听完银圆的来历,徐世鼎眼睛发光:“明天我们就去防空洞,看看里面还能不能捡到‘宝贝’。”
1
益德小学距离十八梯防空洞洞口只有几十米,当年那场“六·五”惨案,为这个防空洞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人们经过洞口时,常会产生一种阴森的感觉。老师也经常告诫我们:“放学后千万别进防空洞玩,迷路了会有生命危险。”
虽然有老师的告诫,但“袁大头”诱惑力实在太大,徐世鼎说,找到银圆后去银行换钱,能买一大堆肉包子。于是,我俩约定第二天进防空洞“寻宝”。若真能找到一块银圆,在坎井街的崽儿们面前,以后我们就有了炫耀的资本。
2
第二天是星期天,我们备好火柴和蜡烛,来到了十八梯防空洞隧道。
洞口栅门早被拆除,谁都可以进去。我们刚准备进洞,一位老婆婆看见了,很认真地提醒:“娃儿,进防空洞莫走远了,洞子里容易迷路!”
我们嘻哈一笑,并没把她的话当回事,昂首挺胸往洞子里走。走了几十米,前面越来越暗,伸手不见五指。我取出蜡烛点燃,借助微弱的光亮继续往前走。洞子里有风,烛火飘浮不定,反射到洞壁上的人影也晃荡起来,我一下子联想到了鬼怪,恐怖感骤然在心中升起,后背不觉冒出了冷汗。
我们壮着胆子又走了一段路,最终停下了脚步。我俩面面相觑,都在等对方先说“往回走”。
就在我们犹豫不决时,前方几米处突然蹿出一个东西,那家伙速度极快,眼睛发出两道绿光。我吓得魂不附体,“妈呀”一声尖叫,转头就跑。徐世鼎也跟在我后面跑,手中的蜡烛被风吹熄,我在黑暗中摔了一跤。徐世鼎脚下一绊,摔倒在我身上,我顿时哭出了声。
当我们连滚带爬逃出洞口时,老婆婆还未离开,看见我俩狼狈的样子,她一脸的幸灾乐祸:“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洞子里看见什么啦?”我泪痕未干,哭丧着脸说:“洞里有个怪物,眼睛冒出绿光,好吓人!”
这时,一只大花猫从洞里跑了出来,老太婆见状笑得更来劲:“小崽儿,这怪物就是我家的猫,它进防空洞逮耗子,以后这种地方还是少来玩。”听完老太婆这番话,我和徐世鼎一溜烟跑了。
3
这事过去了很久,徐世鼎仍不死心,总想再找机会去防空洞“寻宝”。第二年春天,他来找我,还带了手电筒,约我再去防空洞。
第二次去,我们已没有多少恐惧感了。徐世鼎打着手电在前面带路,我们走了一阵,发现洞顶的岩石到处都在滴水,地面湿漉漉的,除了泥土和石头,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找到。看着地上的积水,我们都不想再继续前进了。
于是转身往回走,徐世鼎用电筒在洞壁和地面搜寻。洞壁凸凹不平,我突然发现一处洞壁有刻痕,用电筒抵近一照,石壁上刻着“敢生在此绝处逢生”几个字。字迹已有点模糊,但还能勉强辨认。我很好奇,“敢生”是谁?他在洞里遇到什么危险了吗?走出洞口,我们不禁为自己冒险寻宝的行为感到自豪。只是,我不明白为何有人要在洞里刻下那么一行字。
4
洞口斜对面的屋檐下,坐着一位老婆婆。我一眼就认出来了,她就是上次那位婆婆。我们激动地把在洞壁发现刻字的事告诉了她,没想到她平静地回应说:“这个人我知道,每年6月5日,他都要来这里悼念亡魂。娃儿,你们还小,不知道啥子是‘六·五’惨案,我可是见证者哟。”
随后,婆婆向我俩回忆起往事:“那天傍晚,突然响起了警报声。我家离防空洞近,所以一点不着急。没想到人太多了,等我想进洞时,栅门已被警察用铁链锁上,我们只好离开……谁知阴差阳错,竟让我活到了今天。那晚,日本的飞机来了一批又一批,投下大量炸弹,爆炸声震耳欲聋,到处是大火,整个天都照红了……等到空袭警报解除,警察打开栅门,发现防空洞里横七竖八躺满了人,有窒息死的,有被踩踏死的,真是惨不忍睹。那晚,这个洞子里的人起码死了一大半。”
这是我童年时代第一次听说十八梯防空洞惨案的故事。
多年后,我两鬓斑白,孤独时总想找人说说话。这时,我突然想起那位老婆婆。她为啥不厌其烦地给我俩讲“六·五”惨案?也许是怕后人忘记这段惨痛的历史吧!那时我还小,无法完全明白幸存者们劫后余生的心路历程。为弥补这一遗憾,写下此文,纪念那位耐心给我们讲故事的老婆婆。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