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溪

版次:011    2025年04月22日

□罗光毅

四月天里,我回到了清溪。

清溪是涪陵区的一个镇,坐落在长江边上,是一个美丽的山水小镇。五十年前,我和一大批同龄人响应号召,胸怀抱负、意气风发地唱着:“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儿,在亲人和朋友的欢送下,车出重庆,一路跋山涉水,夜抵涪陵南门山旅店住下,次日换乘小客轮顺长江而下来到了清溪镇。

踏上清溪的土地,我们青春的热血和命运的交响就澎湃和燃烧在清溪的山水之间。

我们这次返回生命里的第二故乡,是经过长时间策划并得到当地政府的热烈欢迎和支持的。大家要返回各自的村子看看,各村的书记或主任,早早地就等候在我们住下的旅店里,像当年迎接我们下乡一样,热情地把我们带回到各自的村子里。

我们回到了各自的村子里,看到了山乡的变化,感受到了亲人一般的情感。石迅说,我们随村支书来到村委会,支书还未介绍,站在门口迎接他们的村委会杨主任便开口说:“石老师,你好!我是你当年的学生。”石迅看着眼前的壮汉,疑惑地说:“你确定当年我教过你?”“确定。”杨主任肯定地回答。

当年,石迅下乡后不久,就到村子里的学校当了代课老师。五十年过去了,她已记不起以前学生们的模样。

杨主任为了唤起石老师的记忆,开口唱起了一首歌:“谁给咱砸断锁链,谁把咱救出火坑,通往幸福的阳关道,谁给咱指明,天上的太阳,心中的明灯,毛主席呀共产党,锡伯人民的救星。”

“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石迅激动起来。石迅说,她的记忆之门瞬间打开,这是她当年教学生们唱的一首歌呀。她万万没有想到,她的学生五十年后还能当着她的面,完整地唱出来。石迅说,她太激动了,后来在村委会里,他们一起反反复复地唱起这首歌。这首歌就像一条电波,立即联通了知青和社员的情感。

国华说,让他最为感动的是,他在村子里碰见村委会的工作人员在给社员们发放《重庆市涪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书》。他说,回到村子里,看见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公路通到家家户户,低保户、五保户不仅在生活上得到照顾,对危房达到一定程度的,村里及时重建,不收取一分钱。现在又给社员更大的福利,按规定给予愿意入股的社员以股权,享受村里的利益分配,社员的生活越来越好。

是啊,我和国华一起回到我们下乡住的院子里,见到了今年刚好百岁的兰大娘。她老人家身体还挺硬朗,说起当年的小青年,她还能记起几个人的名字。问她生活怎么样,她说:“好得很,各种津补贴加在一块,一月有两千多元,用不完的。”看得出来,所有的幸福全都写在她那张饱经沧桑又充满笑意的脸上。

家利说,在村子里,他也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一位社员对他说:“你可能记不起我了,但我却记得你,还记得你给我们讲的很多故事。”家利问:“是么?我都讲了一些啥呢?”那个社员说:“你当年给我们讲了很多故事,有三国、有水浒,还有其他的,我现在都还记得你在给我们讲的故事中有这么一句很好玩的话。‘长胡子长胡子长胡子长,全国的胡子我为王;短胡子短胡子短胡子短,全国的胡子归我管。’”

家利听完后笑了起来,这是他五十年前在村子给孩子们讲故事时念出的一句诙谐语句,想不到竟被那个社员记了五十年。

村子里那两棵数百岁的黄葛树,历经几百年世事沧桑,山乡的变化它也看见了。它坚守在这里,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天。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