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5年04月22日
□莫测
天水,是我同学的小名。读书的时候,老师在他小名前添加了姓氏——蔡,于是便成了书名蔡天水。但从小到大,整个场镇的人仍然叫他天水,似乎叫天水更亲近一些。
天水是男孩,但皮肤比女孩还白皙、细嫩,似乎轻轻一弹都会冒出水来。再加上那张娃娃脸和天塌下来都不急不躁不焦虑的性格,感觉就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男孩。在他心目中,似乎所有人都是好友,都能坐到一条凳子上品茗喝酒侃大山。
“天”字,在我们老家含有贬义。如果谁爱惹是生非、调皮捣蛋,大家就认为这人太“天”,称其为“天棒”,其义与“顽童”“千翻”差不多。性情温顺的他,怎么与“天”沾上了边?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疑惑不解。更让我疑惑的事还有一桩:我从未见过天水的父亲,并引起了我的诸多猜想。直到有一天,学校开展传统教育,邀请天水的母亲作了一场报告之后,我心中的疑团才慢慢散去。同时,对蔡天水母子俩还多了几分敬意。
原来,在天水的名字背后,还承载着一段悲壮凝重、刻骨铭心的经历。
天水的父亲叫蔡清云,16岁那年当兵离家,成了一名战士。1952年10月1日,被提升为副连长的蔡清云,参加了国庆大阅兵之后,随部队挥师甘肃天水,去完成剿匪平叛的光荣任务。
1955年夏,蔡清云回老家与家乡人刘朝珍完婚之后,次日便奔赴前线。部队进入甘肃后,蔡清云先后参加了十多次战斗,其中最大的两次是甘青川剿匪和甘南平叛。当时,甘南有国民党残部“马家军”,以及地痞流氓等武装力量数万人。他们沆瀣一气,与政府和解放军抗衡,并先后打死打伤我军民数千人。一场接着一场的战斗,让蔡清云写信的时间都没有,哪里还能顾及家人。1956年春,身怀六甲的刘朝珍辗转来到天水蔡清云所在部队驻地,直到儿子出生,才见到从300多公里外前线风尘仆仆赶回的丈夫。为了不拖累丈夫,儿子还未满月,刘朝珍便抱着离开了部队。没想到那次离开,便成了妻子与丈夫、儿子与父亲的永诀。
1958年4月27日,蔡清云的连队在执行任务途中,突然与500余名叛匪相遇。由于敌众我寡,不足百人的连队很快被叛匪三面围攻。经过七个多小时生死鏖战,连队伤亡过半。在形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指导员刘交旺指挥副连长蔡清云率尖刀队猛冲猛打,不仅挡住了叛匪二十多次进攻,还顽强地攻下了叛匪盘踞的制高点。战斗至当晚九时许,叛匪趁着夜暗,突然发起疯狂进攻,蔡清云不幸身中两弹英勇牺牲。
那年,蔡清云不满30岁;那年,蔡清云的儿子天水还差6天才满2岁。
刘朝珍悲痛欲绝,丈夫当初与她约定:把叛匪消灭后,就回去给儿子取名字,可她等来的却是噩耗。深夜里,泪如泉涌的她望着门前默默东去的天灯河,猜想着丈夫会给儿子取个什么样的名字:“是果果、蛋蛋,还是念念……”想着想着,她不由自主想到了儿子的出生地天水,“对,就叫天水。”于是,天水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
天水的母亲在学校作报告那天,主持报告会的杨校长说,天水这个名字虽然直白简朴,但意义深邃。它既是儿子对父亲的缅怀,又是后辈对先烈的纪念,同时还饱含着一位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
(作者单位: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