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5年04月23日
□谭鑫
我一直觉得,阅读就像一场赛跑。
我时常怀念手捧书本的阅读年代。我与文字争相追逐彼此誓分高下的浓烈热情,好似窗帘也挡盖不住的夏日阳光,无论是在紧张氛围下的校园课堂,或是在作业复习的假日家里,在如窗帘一般绵实的主科课本的遮掩下,总预伏着一两本伺机而出的课外读物。它们多以杂志和小说为主,有时由于书本太厚不利于隐藏,一部完整厚重的小说便被人为地分为了轻轻薄薄的上、中、下,不仅方便多人传阅,也防止被老师“捉拿归案”后不至于全军覆没。
有了老师或家长们如裁判巡检一般地参与进来,阅读就更无限接近于一场游击般的赛跑游戏。同时也被迫产生了“游戏规则”,它们像约定俗成的经验总结一般,被口口相传地罗列出来:浅尝辄止、保持警惕,切忌深读、观察避免暴露;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只要够快,裁判也难追逐……
我个人臆测,这样的阅读方式,是否为后来的碎片化阅读的前身?值得一提的是,这样费尽心思的“一心二用”之法,并没有因为阅读速度和深度上“蜻蜓点水”,而仅仅是在脑海中“意在微醺”。或许是因为题材的缘故,书中的某些情节连同所在页面位置,至今想来仍然记忆犹新,时间的积灰和做旧并不能将其抹杀,比起那些死记硬背下在脑海中烙出的条文,反而轻轻松松就变得历历在目。
今天,我和阅读的赛跑游戏还在继续,只是场地从宽阔的书本搬到了小巧的手机。视线不似曾经开阔,阅读环境不再苛刻和受限,阅读时也无需长时间保持坐姿,翻动时从两指夹页换成了触控按键或单指横划……电子页面与纸质文本相比,没有哪方完胜,只是互有优缺,但都能被习惯所克制。
时间改变了文字的容器,但文字的本质依然如斯,并不影响我和阅读在赛道中重新连接——在月上梢头的睡前时分,我与阅读赛跑,彼此温和地走进这个良夜;在偶然失眠的夜半三更,我与阅读赛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通常情况下,我习惯登录阅读赛道的时间背景是上下班途中必经的地铁和公交车上。打开手机,插入随身携带的降噪耳机,甚至不用点开背景音乐,一场与文字的追逐游戏便在悄然无声中拉开序幕。窗外是流动后退的风景,我们与车辆都在向着目的地“赛跑”,只是方式和快慢不同。身旁是熙攘来回的人群,我们同处一个世界,各自的世界互融却并不相通。眼前是四季缤纷的文字,同时空、跨时空的作者、编者们隐匿在书页的背后,以文字的方式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我以阅读的方式打马而过,领略着他们瑰丽的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在我的思绪记忆里种下了答案或思索,以及某些我可能永远都寻不到答案的疑惑……
直到列车播报站点的声音响起,阅读带来的争端才算是和解。我熄灭屏幕,视线从没有文字的赛道中掉落,抬起步子,继续跑进眼前和脚下的生活。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