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住户的一种新生活:吃食堂很实惠

民主村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成型

版次:004    2025年04月24日

共同协商社区改造事宜

伍成莉在社区院坝会上与居民们交流

毛铁(右2)等政协委员进社区与居民们一起包粽子并听取居民意见

民主村

民主村社区食堂菜品丰富

注定会成为网红地的民主村菜市场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习近平

2024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察看小区改造和便民服务情况,听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减负情况介绍。

现在,我们回访多名当时在现场的干部群众,以不同人物的视角,呈现民主村新与旧的对比,以及这一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如今的民主村,向世界呈现着极具辨识度的新面貌、新机制、新生活、新风尚、新纽带、新业态,这让更多人看见民主村,也读懂了民主村。

新面貌

二期改造从商业考量到民生考量

【现场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广场发表讲话时,重庆九龙坡城市更新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博就站在聆听的人群中,现场很安静,总书记讲的每一个字王博都听得很清楚。特别是讲到“民生为大”时,他深有感悟。彼时,民主村的二期改造更新工程正在进行中。“在现场听到总书记关于民生的论述后,更新公司很快响应,将一些设计进行修改,加入了更多民生考量。”

“能不能增加楼下的休闲空间?”“门口的楼梯坡度能否降低一些?”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社区干部、设计师与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改造蓝图在一次次院坝会讨论中变得清晰。在二期改造中,通过院坝会、座谈会和入户走访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见400余条,将“居民提议—群众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的民主流程贯穿始终。“我们提出的每一个建议都得到了回复,大部分变成了家门口实实在在的改变。”一位老居民对记者表示。

2025年元旦,民主村二期完成改造并开放。记者在民主村社区采访的过程中看到,造型独特的菜市场即将投入使用,这个颇有点星际赛博朋克风格的建筑变成网红打卡地已在预料之中;新增的绿道连通社区南北,成为居民晨练与散步的热门地;全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前摆着各种诊疗指南,大多数都是针对老人、孩子和妇女的;一直打游击的民主村社区艺术总团也有了新的排练场地,团员们舞着扇子,在热热闹闹地排练……

王博告诉记者,整个二期改造非常注重民生细节。在楼房本体改造中,房屋漏水、楼梯防滑、强弱线路入地、燃气管网改造、新建排污管道,这些都考虑到了。“我们的改造既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实际我们跟老百姓生活切身相关的改造,花的钱比表面美化更多。”此外,二期改造还利用边角空间改成休闲场景,“我们做了十个场景,有棋艺空间、诗歌长廊、民情坝坝茶、花卉长廊等,面积接近9万平方米。”

“此次改造,不仅为民主村片区配套设施带来全新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民生回应。我们结合‘三师进社区’‘居民五议’中出现的意见,根据老百姓最新的需求,对方案做了调整,增加民生考量。”王博说,在环境改造的同时,居民就业也在考虑之中。民主村二期工程还打造了区别于一期工程的就业创新载体,重点打造活力街区,植入有调性的咖啡店、酒吧、特色餐饮等新兴业态,旨在建成面向未来的现代社区。

新闻回响

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的主设计师、重庆市设计院建筑设计一院院长余水告诉记者,民主村二期改造完成后,社区的人越来越年轻化,从老年化的旧社区,变成全龄友好的社区。社区业态也年轻化,比如出现烘焙店、咖啡店、宠物店等各种生活化消费场景,特别是二期,新主理人品牌店在逐渐成型,提供给未来比较丰富的生活化场景。

新机制

从琐碎扯皮到社区事务商量着办

【现场回放】

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伍成莉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这些年社区的发展情况和居民生活发生的变化,由于实在太紧张,有好几处还卡词了。一路上,总书记问了伍成莉很多问题,大到社区建设环境改善,小到社区食堂的一日三餐,细到老年人的健康娱乐,无微不至。让伍成莉最难忘的,是在听完伍成莉的介绍后,总书记转过头,温和地问:“你觉得现在的工作累不累?”伍成莉紧张地摇摇头。总书记又问了一次:“真的不累吗?”这句话犹如一股暖流击中了伍成莉的内心,她脱口而答:“身体累,但心真不累!”

伍成莉的“心真不累”并不是一种谦虚的说法。社区工作,尤其是民主村这种正处于改造中的社区,各种事项可谓千头万绪,想不累很难很难。曾经民主村社区也是环境脏乱扯皮不断,但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议事机制,减少了大量无谓的吵架扯皮。

在制定社区决策时,伍成莉带领社区党委,充分听取区级平台公司、城管、物管和社区居民的想法,形成四方意见,构建党委牵头、民主协商、共建共治的“四方议事”机制。目前,“四方议事会”开了30多场,收集居民意见建议400多条。

在处理社区事务时,民主村社区在流程上也进行了创新,形成了“五议聚民意”的解题机制,通过居民提议、群众商议、社区复议、专业审议、最终决议的工作方法,让居民最烦恼的停车难、晾衣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比如,一直以来老旧小区最头痛的停车难问题,在一场场院坝会、一次次议事会中推动解决。今年春节前夕,居民们就近停车的心愿照进了现实——民主村连接商圈的黄金地块“改商为民”,打造成多达419个车位的停车场,且面向居民优惠收费,为居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新闻回响

“这一年来,我始终在心里装着总书记说的每一句话、交代的每一件事、寄予的每一份希望,并把它们化作了具体的工作目标。”伍成莉对记者感慨地表示,一年过去了,民主村再次变了样:民主村的第二期更新改造已经于去年12月31日完成,这意味着民主村已成为“完整社区”的样板;总书记关心的老旧小区的电梯问题,在去年9月落地了,民主村首批4栋老楼加装电梯投入运行,目前其他楼栋正在推进中;居民们期盼已久的菜市场即将投入使用,居民们建议新增的绿道连通了社区南北,全新的健康服务站和养老服务中心,将为“一老一小”提供更加贴心的照护……

新风尚

从矛盾又多又杂到邻里和睦

【现场回放】

九龙坡区政协委员毛铁多年来一直从事基层矛盾的调解工作。习近平总书记调研民主村时,他也参加了现场活动。“想不激动都难,我去之前量了一下血压138,还比较正常。在民主村的社区广场上,习近平总书记就站在我对面讲话,感觉自己心跳得很快,结束后下来一量血压168,已经高血压了。”谈起当天的场景,毛铁依然很激动。

毛铁多年来一直从事九龙坡区的基层矛盾调解工作,最近一年来,他仅仅收到4面感谢锦旗,而在去年4月之前的一年,他收到的锦旗和感谢信有18面(封)。锦旗就像是晴雨表,直观反应了毛铁工作的变化。锦旗少了,毛铁不恼反笑:“因为需要调解的矛盾少了啊。”

毛铁的修理铺距离民主村走路不过几分钟,很多民主村的老居民愿意把电器送到他店里来修,以前每年他都能接到数起纠纷投诉,但近一年这个数量为零。

以前的投诉各种各样,又多又杂,邻里关系头痛,最典型的比如噪音扰民、油烟扰民。民主村改造前改造后都有许多餐饮店,以前扰民问题非常突出,现在商户越来越规范,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到了晚上9点,要么就不再接新的客人,就算要接,也会给客人打招呼不要大声喧哗,而且把桌子移到室内。

事实上,不仅是民主村,其他地方到毛铁这里来调解的矛盾纠纷也在大幅下降。回顾近一年来的投诉,毛铁掰着手指给记者一一梳理,除了历史遗留问题,当下新近出现的矛盾比较少。

新闻回响

民主村社区副主任刘舜华也告诉记者,近一年反映问题和矛盾的减少了,“商户更加注重楼上楼下的邻里关系。”刘舜华说,现在社区宣传越来越多,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居民对社区的了解也越来越多,凝聚力大大增强。

新纽带

从民意不畅到办理率超98%

【现场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主村社区广场讲话时,谢家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袁霞就站在人群中。她至今记得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论述,引起了袁霞的思考。

在民主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记者看到,一大半空间都被辟为了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有31名各级人大代表、74名街道议事代表入站。这里还建立了一个特设党支部,袁霞担任支部书记。党支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定期确定选题,组织驻站人大代表、居民代表、部门代表、企业代表、人大智库专家开展“民主茶桌”活动,每周二下午泡上茶,跟群众一起来谈事情,开协商议事会,解决群众提出的问题。

袁霞向记者介绍,“我们民主村是个很民主的村,特别是协商的氛围很浓厚。”居民有什么意见建议,可以通过至少四个渠道向上反映,一是市里建的“民呼我为”平台,二是民主村1号信箱,三是通过网格员或社区干部,四是社区里的各种微信工作群。居民们有什么事第一时间会向上反映,也愿意积极参与到社区的治理当中,大家坐在一起协商,让居民们充分表达诉求。

居民彭其碧就是在“民主茶桌”上找到区人大代表李应德,吐露了对民主村中上百棵老黄葛树命运的担忧:“老一辈有个说法,老树是长寿的象征,还遮阳避雨,城市更新千万不能砍了老树啊。”李应德跟着彭其碧在民主村一棵一棵查看树情后,提交了代表建议。民主村二期更新方案因此加入了“黄葛树下民主村”的设计理念,让村里的黄葛树能留尽留。

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伍成莉也是重庆市和九龙坡区两级人大代表。每次驻站履职,她总能在“民主茶桌”上收集到满满几大页的民意,从老房子漏水、路面破损到公厕保洁、增设无障碍通道,涉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推动我们城市更新以及基层治理各项工作落地落实的法宝。”伍成莉说。

而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站建立以来,代表们收集到涉及生态环保、城市建设、民生服务等各种意见建议1300多条,大都是老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新闻回响

“无论是线上线下,我们收到意见建议后,会及时交办或转办,一般的小事情,职能部门半天内就能解决。当然也有一些问题超出了政府部门的职能范围,没有办法解决,但是为什么解决不了,要让居民们参与进来了解这个过程和原因。同时,我们基层立法联系点也可以把这些问题收集起来,助推相关法规的出台和完善。”袁霞介绍,在人大代表的督办下,这1300多件民意,到现在为止办理率超过98%。

新生活

从老旧破到15分钟高品质生活圈

【现场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民主村社区食堂的时候,陈代蓉正在吃饭。她远远看到总书记走进来,情不自禁一下子站起来。总书记亲切问她:“老人家,饭菜可不可口啊?”陈代蓉说:“菜很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鸡蛋、豆腐、鱼,清淡又营养,品种多,还有水果。”总书记又问:“价格怎么样,能接受吗?”陈代蓉大声说:“老年人有优惠,我还有退休工资,不怕!”这句话让总书记笑了,温和地说,“你们满意就好!满意就好!”听着这句话,陈代蓉的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

陈代蓉今年76岁,18岁那年进入建设厂工作,在民主村已经生活了58年。她在这里结婚、生子、搬新家,也看到小区逐渐变得脏乱差……曾经儿子买了新房子让她搬走,但她哪里放得下大半辈子生活的地方,好在她终于等来了民主村的新生。

今年3月初,民主村社区入选全市“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试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对陈代蓉来说,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看得见摸得着。

社区食堂是她最常去的地方,提供15元一顿的老人餐,每餐二十几个菜,“我老伴走得早,我以前一个人每天都为做饭头痛,现在下楼就能吃上这么丰盛的饭菜,总书记问我满不满意,我当然满意。”

年龄大了对医疗的需求也比较多,“现在,我们有设施完备的社区医院。很多老年病,包括牙病,都能在社区医院看,定期会有市级大专家来坐诊,环境好,价格还实惠。听说还安装了智能设备。”陈代蓉向记者说。

出行也有惊喜。3月,D211小巴线路新开通,“我去体验了下,围着民主村有多个站点,到周围逛街办事,哪怕要去博物馆看看、九滨路走走,都方便。”

至于其他的停车、购物、修理、安全、教育等高频需求,民主村社区都有相应配套。唯一让陈代蓉觉得还有遗憾的,就是民主村都是老旧楼房,现在装上电梯的还只是少数,不过这项工作正在推进当中。

新闻回响

现在社区成立了居民自治小组,陈代蓉和几个老姐妹都报名当了社区志愿者,每天轮流在建设渠边提醒大家爱护环境、注意安全。“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让我们不像过去那样只是抱怨,现在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谁家楼道堆了杂物,邻居会主动提醒;社区组织活动,微信群里一呼百应。我认真看了新闻,民主村要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打心眼里高兴。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愿意继续为大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

新业态

从人工到机器人炒菜可持续之路

【现场回放】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民主村社区食堂的时候,食堂负责人李恒正在给顾客打菜。在与吃饭的人简单交流后,总书记走到打菜窗口,仔细看了一下菜品,然后问李恒怎么收费的,李恒回答说:“普通市民18元,社区居民16元,60岁以上15元。”总书记说:“菜品还可以,你们好好做。”他又转头问旁边的伍成莉,“社区食堂亏不亏钱?”伍成莉回答说,有微薄的利润。总书记说:“这是个好事情,要长期做下去,要做到微利可持续。”

总书记的到来,为民主村食堂带来了流量。李恒告诉记者,最近一年,食堂的客流量增长了百分之十几,加上租出去的六个档口,平均每天达到1300多人。因为客流量增加,炒菜的师傅忙不过来,食堂特意去购买了炒菜机器人,改成了机器炒菜,通过智能化改造有利于降本增效。此外,因为游客增多会影响居民吃饭,还把中午的开餐时间提前了半小时,从11点开始。不过菜品上没有少,中午一直保持24个左右菜品。

记者在民主村食堂看到,正值中午12点10分,有52个人在排队,吃饭的年轻人居多。20多个菜,有红烧肉、粉蒸肉、魔芋鸭子、豆腐鱼、木耳肉片等,很能勾起人的食欲。除了食堂的自助餐,还有单独的米线、抄手、冒菜、鸡杂、汉堡等档口。在门口的钵钵鸡档口,记者叫了一份荤豆花,饭免费,送个麻辣作料,14元的价格比较实惠。两位来自辽宁的年轻女性游客对记者惊叹,“完全没想到,在这种热门打卡地,能吃到14块钱的正餐,味道还很好!”

73岁的周孃孃和几位邻居边吃边聊天。她告诉记者,自从社区食堂开业,她基本每天必来。“食堂的饭菜干净卫生,价格实惠,有清淡的有重口味的,非常适合我们老年人。”秦孃孃老伴去世,一个人住在民主村,现在基本上不开火,早上喝点牛奶麦片,中午在食堂吃饱,晚上吃点水果或者零食,又健康又省钱。“最重要的是,不用头痛吃什么,20多个菜,喜欢什么吃什么。”

李恒介绍,食堂针对特殊人群有优惠政策,社区60岁以上且困难、失能、失独老人最低2元就能吃到,80岁以上的困难、失能老人免费吃。无法走路的,社区工作人员还会送饭上门。食堂还会定期向居民征集菜品,再根据反馈调整菜单,通过微信群居民们还能提前看到食堂当天的菜单。

新闻回响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微利可持续”,李恒介绍了食堂的利润情况,每月自助餐收入在28万~30万元,这个收入是亏损的。不过食堂有7个档口可以出租,这部分能补贴收益。“现在一个月的利润在5000元左右,利润率不足3%,属于微利可持续状态。”记者了解到,目前九龙坡区有22家社区食堂,其中6家实现盈亏基本持平,16家基本实现微利可持续运营。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