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车长的一双新“铁鞋”:每天走两三万步
版次:007 2025年04月24日
鸟瞰欣欣向荣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雷白林介绍车站示意图
工作中的雷白林
物流园区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联运模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大家在物流一线,也是在对外开放一线,通过你们的辛勤劳动,很多商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习近平
4月7日下午,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兴隆场编组站传来喜报:扩能改造工程初见成效。4月6日,兴隆场编组站单日办理车数高达23109辆,单日有调办理车数创新高,达13515辆!这是今年的又一个喜报,车站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调车长雷白林高兴地说:“数字越大标志着从这里兴隆场编组运出去的货物越来越多,品种更加丰富。”
兴隆场编组站的成功扩能,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升级”的生动诠释之一。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第一站就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他强调,物流园区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联运模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建设现代物流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一年来,园区从基础设施、运营模式、物流体系等多个方面持续升级,已成为一个立足重庆、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内陆国际枢纽。
内心激动
他在现场聆听总书记的讲话
3月7日,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沙坪坝片区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内,兴隆场编组站正式“升级”——扩能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并开通运营,新增9条线路,日均办理车辆能力提升9%,解编列数提高5%。兴隆场编组站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从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的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际列车,都是由这个编组站负责组织。
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指出:“大家在物流一线,也是在对外开放一线,通过你们的辛勤劳动,很多商品跨越山海、走向世界,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
雷白林是一名95后,8年前来到兴隆场车站管辖的团结村车站。当天,作为职工代表之一,他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讲话,内心非常激动,“我们要把工作干得更好,让更多的货物更快更安全地走向世界。”
中欧班列从重庆出发,是一次跨洲的“远征”和接力赛,途经甘肃、新疆,在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后,再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最终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万多公里。“2024年10月,从这里开出的X8083次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发送货物货值超4200亿美元。”雷白林骄傲地告诉记者。
风雨无阻
他和同事每天要走两三万步
在兴隆场编组站,调车作业是大家公认的最艰苦的工作之一。因为调车员要负责班列的编组、解体、转线,以及车辆的摘挂、取送等工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只要有班列出发或到达,调车员就要第一时间赶到指定位置。雷白林从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从事这个岗位。“通过老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掌握各种操作方法。”雷白林说,工作几年后,他也当上了师傅。以回程的一趟中欧班列到达为例,雷白林接到指令后,第一时间就要到达货线,准备作业;他和徒弟刘枫翔配合默契,不到30分钟,便用调车机车将整列集装箱转运至货场。
一年有365天,这样的场景在一天中的24小时内随时可能发生,雷白林和同事采取四班倒。“一般在春节期间,车站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除了调车,雷白林经常会手持记录仪,对班列每一节车厢进行安全检查。发车前,他和同事还要移走所有火车车轮下的“铁鞋”(一种防止车辆滑行的楔形铁块的俗称),这样列车才能安全运行,有时一天忙碌下来,班组的每一个人步数都会达到两三万步,雷白林和同事笑称,“这是踏破‘铁鞋’为班列(安全)”。
渝车出海
他和出站司机总会目光“交棒”
今年上半年,雷白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从团结村车站调车长转岗为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调车长,工作变为坐在安全生产指挥中心的大屏席位前,远程看着铁路线上的列车运行,协调指挥铁路上工人的操作。“如果发现现场有异常,我就会马上通过对讲机或者电话联系到具体的作业人员,让他们第一时间安全处置。”
汽车是“重庆造”的代表性产品,也是重庆外贸出口的“潜力股”,重庆的车企矩阵正在通过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圆自己的“世界梦”,有了中欧班列加持,重庆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新能源之都的雄心壮志呼之欲出——2025年3月21日,长安汽车品牌欧洲发布会在德国美因茨拉开大幕。随着三大新能源品牌九款新车的亮相,长安汽车正式吹响了进军欧洲市场的号角,从战略愿景走向全球造车腹地,“渝车出海”也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加速开拓国际市场的重庆车企,不仅仅是长安汽车。截至今年1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已覆盖62个国家,拥有超300家经销商,累计出口汽车超50万台。汽车“新秀”睿蓝,2024年也开启了出海之旅,并于当年11月登陆印度尼西亚和西班牙,目前已在东南亚、中东、东欧、拉美等地谋划了17个海外区域市场。为加速渝车“出海”,重庆创新运输模式、拓宽出口渠道、压缩通关时间、开行汽车专列……除南极洲外,现在全球六大洲都能看到“重庆车”的身影。制造业是重庆的“家底”,而汽车产业则是“家底”中的重中之重。在全球汽车产业大变革之际,越来越多的“重庆造”正走出国门、“圈粉”全球。
值乘中欧班列的司机们工作非常认真,从领取司机手账、报单、IC卡,到核对运行揭示调度命令,他们每天都在忙碌着。服务班列的每一个人,都是这场赛事中的优秀选手。每天,担任中欧班列首段列车驾驶(重庆-四川达州)的司机出站时,都会出现在雷白林工作席前的大屏上,这是一次目光的“交棒”,也连通着重庆与世界……
新闻纵深
重庆国际物流 枢纽园区产值 超1500亿元
截至目前,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已引进企业超5500家,产值超1500亿元;整车口岸助力长安、赛力斯等20余个品牌出口整车6.3万辆,进口整车4629辆,位居内陆第一;医药口岸实现进口2.86亿美元、增长76%,占全市约七成;肉类口岸率先实现海运原箱进口榴梿、巴沙鱼、牛肉等高附加值货物,通过陆海新通道进口冷链产品超1000吨。
“最早的货品比较单一,以汽车摩托车配件和笔记本电脑为主;现在,货品种类大大丰富了,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智能产品及其配件等,‘重庆造’从这里走出,满足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需求,‘一带一路’是一条梦想之路,连接着人们的奋斗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畅想。”雷白林说,“兴隆场是个有美好寓意的地方,祝愿中欧班列的运行也越来越兴隆昌盛!”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