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工铸魂
版次:007 2025年04月25日
2024年川渝两地巾帼劳模工匠进校园宣讲暨“我与劳模面对面”访谈活动
“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启动
“中国梦·劳动美”能源系统职工文艺汇演
近日,由重庆市总工会、沙坪坝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的“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启动仪式在沙坪坝区举行,吸引了全市的600余名劳模工匠、产业工人、青年职工代表参加。此举旨在全面提升职工思政水平,助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新时代重庆职工队伍。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余季平表示,市总工会将重点聚焦构建特色化思政体系、打造立体化思政矩阵、发展浸润化思政格局三大维度,着力打造“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课体系”,精心培育“红岩思政”育人铸魂品牌。
据了解,市总工会将立足工会“大学校”定位,培育一批专家名师队伍,打造一批工人思政课,遴选一批工运研学线路,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让“工会事事有思政、干部人人讲思政、工人处处学思政”。为了让思政教育既有“党味”又接“地气”,市总工会还通过打造“理响青工”宣教品牌、创建AI讲师、开发“思政+文创”IP、发动职工创作文艺作品等举措,让思政教育“可听、可看、可感、可传”。
2023年以来,市总工会深入实施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建设工程,创新打造“重庆工人红岩大思政体系”,开展“劳模工匠、优秀思政教师进千校万企”等各类宣讲活动1320场。做实做好“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开展“中国梦·劳动美”系列职工文体活动59场次。2025年,全市将开展劳模工匠先进典型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宣讲活动1000场次以上;并组织具有重庆特色的市级“中国梦·劳动美”系列职工文体艺活动100场次以上。
鼓励学员将论文写在工作岗位上
“我本来学的是工程机械专业,面对电力运维这一全新领域,确实感到迷茫和挑战重重。”国网重庆市区供电公司职工王蕴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工会系统组织的‘求学圆梦行动’不仅圆了我的本科梦,还让我的技能水平提高了不少,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信心。”
王蕴琦专科毕业后,曾辗转于数家企业上班,但都不是特别满意。2020年,他入职市区供电公司,成为运维岗位上的一线工人。由于专业跨度大、电力理论知识缺乏,他在工作中遭遇了不少困难。2021年3月,王蕴琦通过了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成人本科考试。在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老师的指导下,王蕴琦结合工作,撰写了题为《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维护及供电可靠性管理》的论文。最后,王蕴琦不仅顺利毕业,还将论文中的理论成果成功应用于实际工作,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科毕业后,王蕴琦被调至重庆科学城供电中心客户服务业务部,从事用电检查工作。他说:“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了,收入也提高了。”
王蕴琦的经历,是重庆市总工会以产教融合联盟方式推动产业工人学历技能双提升的缩影。重庆市电力行业产教融合联盟成立后,依托华北电力大学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函授站,以“技能培训+学历提升”互联互认等培养方式,全面推行“毕业论文课题+现场技改项目”相结合的选题方法,鼓励学员将论文写在岗位上。
2023年5月,全国首个由工会牵头的产教联盟——重庆市电力行业产教融合联盟组建。“截至目前,联盟已线上线下培训一线职工2万余人次,帮助9400余人次取得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行业企业近700名职工提供学历提升服务……”最近,重庆市电力行业产教融合联盟公布了自2023年成立以来的成绩单。
在电力行业产教融合联盟中,将劳模故事、企业创业史融入教学,百余名劳模工匠担任“思政导师”,已形成“论文写在岗位上”的实践教育模式。作为推进“求学圆梦行动”的新方法,该联盟聚焦破解产业工人学历技能提升工作中存在的继续教育通道不畅、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工学矛盾难以解决和技能培训不够系统等痛点难点。
今年1月,25家企事业单位携手组建了重庆市燃气地质行业产教融合联盟,进一步扩大产教融合的影响力与实践范围。市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两大联盟通过产学研融会贯通、畅通产业工人学历技能提升通道、强化技术交流等方式,为产业工人开辟了学历技能双提升的快车道。
鼓励青年以身边劳模为榜样
“我在这个岗位上连续工作了36年,终于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前不久,全国人大代表、中船集团首席技师、重庆装备所属重庆红江加工中心特级技师傅国涛宣讲全国两会精神,他结合从业经历和成长经历,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技能人才与工匠精神在制造强国建设中作用不可或缺,我和公司同事通过集体攻关,维修好进口装备,从而让成本大大降低,为国家和企业创造财富。”傅国涛说。
不久前,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的资深思政专家龚蒙、重庆劲科电力设计有限公司的劳动模范李喜龙、国网重庆石柱供电公司的劳模曾永洪共同担任授课讲师,为国网重庆石柱供电公司学历提升班的50余名职工带来了一场知识与精神的盛宴。课后,学员陈涛感慨说:“以前觉得劳模离我们很远,听完课才明白,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岗位上的‘劳模’。”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宗伟告诉记者,学校向联盟企业征集了大量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思政教育课程素材,深度挖掘企业的创业历程、劳模工匠的感人故事等优秀企业文化资源,并将这些融入教学之中。同时,依托企业文化展厅等设施,将思政课堂从校内延伸到基层一线。“目前,联盟内的百余名劳模工匠已成为‘思政老师’,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人故事为学员们送来精神财富。”宗伟说,通过身边的典型来引导职工成长成才,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铸魂”方式。
重庆通过劳模工匠宣讲矩阵,组建“百名劳模服务团”,以“传承红岩精神 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深入企业、校园、社区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和劳模事迹,形成“班前充电十分钟”“创新理论进职工”等特色学习模式,成效明显。市总工会将紧扣重庆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推动产教融合联盟“多点开花”,构建起以联盟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学校为基础,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工会参与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产业工人踏上学历技能双提升的“快车道”。
让劳模精神闪亮“两江四岸”
作为“8D魔幻城市”,重庆的夜景是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每天夜幕降临后,山城“两江四岸”流光溢彩,其中重庆江北嘴“十屏联动”吸引了大量游客的目光。
市总工会宣教网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每逢“五一”假期,市总工会都会通过“亮灯”的方式让一线劳动者、劳模工匠、先进职工等登上“城市封面”,用劳动之光点亮“两江四岸”给予劳动者光荣礼遇。除了“十屏联动”外,观音桥、解放碑等各大商圈LED显示屏,也会滚动播放着“和自己说声辛苦了”“致敬每一位劳动者”“用劳动托起中国梦”等问候标语及反映劳动者工作场景的短视频等,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拍照留念。
这是市总工会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培育“工”字系列职工文体活动品牌的缩影。每年“五一”期间,除“亮灯致敬劳动者”外,重庆市总工会还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展现劳动者的风采。这些活动覆盖了线上线下,既有庄重的表彰大会,也有深入企业、工地、社区的慰问演出。
近年来,重庆市总工会聚焦职工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精心烹制了节假日亮灯致敬劳动者、“运动+文旅”畅游山城、“交互式”职工摄影展等系列文体活动“大餐”,为职工们送上一道道“精神盛宴”。广大职工可利用业余时间登录全国职工线上健身运动平台的“走进新重庆 领略新胜景”重庆市职工线上文体活动专区,一边进行跳绳、高抬腿、健步走等运动,一边体验“山城妙境”、追寻“渝味风情”、赓续“红岩精神”。去年5月20日以来,重庆职工群体间掀起了一股线上运动打卡的热潮。
市总工会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市总工会利用全国职工线上健身运动平台,精心打造了“走进新重庆 领略新胜景”重庆市职工线上文体活动专区,创新打造出“运动+文旅”职工文体活动新模式,并推广到全国,为全国职工提供了“线上+线下”沉浸式运动体验。
据介绍,市总工会将继续深化职工文化素质建设,通过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比赛和展览,展示重庆职工的风采和成就,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同时鼓励职工积极参与文艺创作和文化创新活动,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渝工”文化品牌。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陈军 通讯员 徐熙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