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工建功

在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中 展现产业工人风采

版次:009    2025年04月25日

重庆市职工诗词大赛

川渝电力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安举行

3月28日,在重庆市故宫文物南迁纪念馆成功举办的以“百年工运新征程·巾帼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的女职工素质提升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市化医农林水利系统的近百名女职工代表参与。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向奋战在化医农林水利行业系统一线的女职工表达了诚挚慰问和美好祝愿,呼吁广大女职工在百年工运新征程中以更大的担当投身产业发展浪潮。

重庆是重要制造业基地,产业工人则是重庆制造业的重要力量。目前,全市产业工人总数超566万人,在促进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展中作用愈发凸显。为让广大产业工人有舞台、有作为,重庆市总工会全面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广泛开展“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中欧班列(重庆)技能竞赛等各层级、多形式的竞赛活动,让“渝工建功”行动成为产业工人敬业奉献的响亮品牌。按照实施方案,2023~2027年举行市级重点劳动和技能竞赛,突出“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主题,围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振兴实体经济、重大基础建设、乡村振兴和安全发展等方面组织开展竞赛不少于50场,每年竞赛项目不少于10场,其中开展国家重大战略竞赛项目不少于1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项目不少于2场,在全市范围内打造一批示范引领强、品牌效应好、可复制可推广的品牌竞赛项目,充分发挥劳动和技能竞赛在提高职工技能、推动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重庆作出新贡献。

截至目前,市总工会聚焦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点工程,举办全国性、区域性劳动和技能竞赛41场、市级示范性劳动和技能竞赛20场、区县(产业)特色竞赛153场次,职工建功立业力量充分汇聚。开展全市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覆盖企业1.8万余家,参与职工600余万人次。

劳模宣讲传递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强音

巾帼劳模宣讲,传递时代强音。在3月28日的活动中,两位来自产业一线的巾帼劳模以亲身经历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责任与担当。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地质技术所科技信息室主任李爽,以《不忘初心 筑梦前行》为题,讲述了她从基层技术员成长为创新领军人物的历程。中国石化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高级专家侯双燕,则以《柔肩担使命 芳华耀“化工”——科研女性的破局与绽放》为题,分享了科研女性如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艰辛历程。此外,基层工会代表还围绕女职工工作做了经验交流分享。

2023年,侯双燕作为川维化工公司、重庆代表团工会十八大代表之一,与近2000名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劳模工匠、技术工人、工会干部代表会聚北京,带着亿万职工群众和广大工会干部的期许,走进人民大会堂,履行神圣职责。2014-2021年,她深入研究机理,带领团队在醇解度70mol%左右PVA开发上取得突破,经历小试、中试、工业化三阶段,成功实现新型PVA量产,填补国内空白,使川维化工公司成为国内唯一、也是首家具备PVA分散剂全系列生产能力的企业,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长期对该产品的垄断,解决了聚氯乙烯生产的“卡脖子助剂”分散剂国产化问题,使中国成为产能达到2800多万吨、全球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商,将行业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侯双燕重视成果转化,不断拓展产品应用领域。2016~2017年,她带领团队开发适用油气田的改性新品,获得中石油长庆油田7口井项目并顺利完成,实现产品在油气领域新应用;2019年,在她不懈努力下,实现超低粘PVA从小试到工业化的成功转化,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对中国食品包装材料用涂装材料原料的封锁和垄断;2018~2020年,她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多项科技攻关,消除装置运行瓶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为企业创造20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要想有的放矢地攻克科技难关,必须瞄准资源需求开展资源勘探攻关。”作为重庆气矿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元老,李爽担任了“重庆气矿劳模创新工作室资源勘探攻关团队”负责人和重庆气矿“李爽女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李爽在认真梳理制约油气勘探关键技术的基础上,查阅大量文献,请教众多专家,反复商讨推敲,制定了详细的年度攻关措施及攻关目标。从2013年开始,她带领的团队提炼形成了一套包含4大技术系列、9大特色技术的长兴组生物礁勘探特色配套技术。并利用该技术,部署了11口生物礁专层井,经实施全部成功钻遇储层,测试日产量达200多万立方米。2017年,李爽带领“资源勘探攻关团队”进攻礁滩成像、精细刻画等技术攻关,对环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生物礁分布进行了重新刻画,提出“海槽东侧发育二排礁”“龙门区块生物礁具有成藏条件”等新认识,部署天东012-X18井、天东110井井位目标。天东012-X8井成功钻遇二排礁并获气,打响了海槽多排生物礁滚探第一仗;天东110井测试获气,打开了西侧生物礁勘探的新局面。

匠心筑梦新重庆建功立业新时代

侯双燕和李爽只是我市产业工人建功新时代的缩影,来自市总工会的消息:通过劳模攻关揭榜挂帅行动的实施,我市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资金支持劳模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创新项目80个,如国网永川供电公司研发“智能网联汽车调测平台”并实现产业化应用,在重庆市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展示了“渝工建功”的强大力量。

我市充分运用互联网创新劳动和技能竞赛新模式,发挥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参赛便利性、群众性、广泛性特点,线下开展+网上展示相结合,采用竞赛实施方案网上发布、动员职工群众网上参与、技能提升网上展示、竞赛过程网上公开、竞赛效果网上公示、“五小活动”网上展示、先进典型网上宣传等方式,进一步推进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有序开展,搭建一线职工创新创造展示平台,加强同行业、跨行业之间学习交流,不断激发职工创新创造创效活力,提升职工职业自信。目前,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参与企事业单位达2508家、职工216万余人次。

重庆正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遴选示范引领性强的竞赛项目,积极向全国总工会申报,力争纳入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库。各区县工会、产业工会按照市级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标准和条件,结合本地区、本产业实际,于每年年初向市总工会申报,根据中心工作优先选择具有带动示范和全局性的项目,按程序研究同意后组织实施。此外,各市级产业工会结合产业特点,围绕本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关键领域和环节,以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先进技术和管理水平,在产业内组织开展行业性劳动和技能竞赛,并重点打造不少于1个具有行业特色且代表性强、参与度高、成效明显的品牌竞赛项目。

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527万人

重庆工会始终致力于为职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成长体系。回溯过去,无论是在修建成渝铁路的艰苦岁月,还是在推进“三线建设”的征程中,重庆工会都围绕职工技能提升的需求,通过举办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多元化技能培训班等形式,为职工搭建起提升自我、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进入新时代,市总工会将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推动职工由“工”变“匠”,作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关键举措。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推动竞赛向区域联动发展,更好地凝聚工会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合力动能,重庆探索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余季平说,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川渝两地工会联合开展区域性劳动和技能竞赛40场,覆盖200万职工,区域联动竞赛机制不断完善,影响不断扩大,成效持续彰显。在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先后组织“助推绿色发展 建设美丽长江”劳动和技能竞赛、川渝工业设计劳动和技能竞赛暨长江经济带邀请赛等活动,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市总工会在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围绕织密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组织开展渝黔高速公路扩能和石黔高速公路项目劳动和技能竞赛、渝黔铁路项目劳动和技能竞赛,有力促进通道建设发展。通过在全国首创开展“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建设新重庆”网上劳动和技能竞赛,2018年以来,累计吸引企业5300余家、职工530万人次参与。在竞赛中评选月度的劳动之星、技能之星、创新之星、安康之星、服务之星,有力地调动了企业职工参赛积极性,逐步形成了以重点劳动和技能竞赛为主体,以区县级竞赛、行业竞赛、企业竞赛为基础的多层级、多行业、多工种、广覆盖的竞赛体系。

“渝工建功”实施以来成效显著。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突破52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比31.7%,居西部第一,成为新重庆建设的“渝工”主力。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通讯员 徐熙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