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工暖心
版次:010 2025年04月25日
2023年2月6日,市总工会在重庆北站开展2023年重庆工会“春风送法律·平安万里行”农民工服务月普法宣传活动。图为工作人员发放宣传资料。
鑫富化工夏季送清凉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4月2日,为进一步健全职工帮扶关爱工作体系,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赴诗橙远方中国三峡研学(奉节)大本营开展专题调研,聚焦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发展,实地考察研学资源建设,共商共建青少年夏令营项目。奉节县总工会将持续联动多方资源,推动职工服务阵地从“基础保障型”向“品质发展型”转型升级,为职工子女打造“行走的课堂”,探索跨区域青少年文化交流项目,吸引更多项目落地奉节,为推动奉节县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这只是我市开展渝工暖心实事的一个缩影。按照“渝工暖心”实施方案,我市将深入开展“四季帮扶”活动,计划2023~2027年关爱慰问职工100万人次以上;利用数据共享建立困难职工动态监测和漏报通报机制,拓展帮扶范围,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探索创新困难职工和职工困难帮扶暖心机制,尽工会所能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职工互助保障活动覆盖全市140万以上职工,为他们构筑起因病致贫、因意外致困的保护屏障。
近年来,全市工会积极开展“四季帮扶”活动,探索创新困难职工和职工困难帮扶暖心机制。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金秋招聘月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举办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1263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19.9万人次;联合四川省开展“川渝送岗·双圈有我”就业服务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85场,达成就业意向15万人次;开展“炎夏送清凉·防暑保安康”活动,投入资金1.49亿元、慰问一线职工179万人次;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864名家庭困难职工子女发放帮扶资金507.1万元,为88人次困难职工子女提供过渡性岗位和寒(暑)假助学成才岗位,发放帮扶资金78.3万元;开展冬送温暖活动,筹措资金物资2.1亿元、慰问职工58万人次。动员全市343.1万人参加职工互助保障,互助金申领10.1万人次、金额2.8亿元,慰问救助5948人次、金额1609.6万元。
我市多地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
暨就业援助月系列招聘活动
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近日,渝北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仙桃街道、两路街道等单位联合举办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系列招聘活动,集中为有就业意愿的劳动者、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搭建平台,提供服务。活动抢抓春节后务工人员求职高峰期和企业招聘黄金期,聚焦农村劳动者、高校毕业生等就业群体,吸引130家企业进场,提供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餐饮服务等多类岗位1000余个,吸引进场求职3000余人,500余位求职者与企业达成初步意向。
活动现场,渝北区总工会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在招聘会场设立咨询台,利用活动载体,向前来咨询的求职者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求职者更好地了解就业政策,增强企业与职工的沟通与合作,同时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及《农民工维权手册》等宣传资料800余份。“春送岗位”是工会服务职工的“四季四送”活动之一,渝北区将持续做好服务职工工作,多元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提升职工就业能力,同时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牵线搭桥,多措并举做好援企稳岗工作,提升工会服务质量,做职工群众贴心的“娘家人”。
在璧山,“春风行动”也暖民心。2月以来,璧山区总工会携手区人力社保局,共同启动了2025年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系列活动。活动期间,积极组织参与镇街及高新区开展的线下招聘会13场,参加招聘会企业761家,提供就业岗位16634个,初步达成就业意向6411人。区总工会主办4场线上线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及关爱农民工专场招聘会,共有40余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600余个。
为进一步提升求职者的法律意识,区总工会同步在招聘会现场设立了普法宣传专区,向求职者发放法律文件、春风送法律·平安万里行务工锦囊、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手册、反诈骗手册等法律资料和宣传手册。工作人员积极耐心地为求职者解答疑问,普及职工维权、劳动保护等法律知识,帮助求职者知法懂法,增强用法维权意识,确保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合法合规地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此次活动,不仅为求职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还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增强了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响应全国总工会“工会帮就业”服务工作要求,4月10日,江津区总工会举办了一场以“川渝送岗·双圈有我”为主题的工会帮就业直播带岗活动,时长为90分钟。本场直播在江津智能智造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视频号同步直播,累计有300余名求职者在线观看。为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帮助川渝地区有就业需求的群体,本次共邀请了江津区内6家重点企业进入直播间,提供22个就业岗位,其中包含了投标专员、报价专员、往来会计、数控车工、强弱电工等。求职者可以直接电话联系企业人事,也可以微信、邮箱投递简历,大大增强求职效率。为了助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4050群体、退伍军人等多元群体迈向职场,特邀请职业指导师做客直播间,让求职者对自己的求职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未来,直播带岗活动会成为常态化的就业服务模式。
市总工会负责人介绍,在春送岗位行动中,通过与四川省总工会、重庆市人社局联合开展“川渝送岗 双圈有我”职工就业服务季活动,为群众送岗位;同时深化工会“助学成才”社会实践支助活动,为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锻炼岗位,对未就业子女提供或者购买过渡性工作岗位,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实现就业增收。
开展“四季帮扶”活动
暖心贴心让职工安心
除了春送岗位外,我市还持续开展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和冬送温暖活动。在炎炎夏日慰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川渝天然气(页岩气)项目建设、制造业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涉及的“33618”战略等重点工程项目,水电气油讯等保供单位,包括市政环卫(含清漂职工)、公共交通(车站、机场、公交、轨道等),公安干(辅)警、消防、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等高温作业和高温天气作业的一线会员职工等,让他们感受到工会温暖。
子女考上大学是不少家庭的希望,然而一些困难家庭却因子女学费问题发愁。为解决这一民生痛点,我市工会系统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稳定就业;开展建档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助学救助,为困难职工家庭小学、初中、高中、高等教育阶段就读子女发放救助金,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此外,在冬送温暖活动中,工会系统聚焦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困难职工、劳动模范、因公牺牲致残的政法干警、在国家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和节日期间坚守一线岗位的干部职工,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和农民工会员,按照季节和时间节点,提前谋划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按月进行工作调度落实。
按照规划,2023~2027年,重庆每年深化拓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四季帮扶品牌活动,探索创新服务职工载体和方式,不断扩大服务对象和范围,尽工会所能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每年帮扶关爱慰问职工20万人次以上,让更多的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积极宣传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加入职工互助保障活动,2023年覆盖132万人以上,2024年覆盖134万人以上,2025年覆盖136万人以上,2026年覆盖138万人以上,2027年覆盖140万人以上,增强职工抵御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的能力,降低他们因病因意外致贫致困的风险。
落实职工困难帮扶
开展职工互助兜底帮扶
为把“渝工暖心”切实落实,市总工会组织各区县总工会、市级产业工会对困难职工和职工困难帮扶项目申报工作进行培训,并按全国总工会要求申报项目,抓好落实;修订《重庆市困难职工家庭认定和档案管理办法》,扩大帮扶职工的范围和规范帮扶标准;指导各级工会进行帮扶慰问对低收入职工会员及家庭成员进行心脏病、白血病手术治疗帮扶;通过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职工互帮互助资金池,帮扶临时意外困难职工。
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数字重庆建设为契机,我市通过大数据共享实现职工致困信息及时掌握,完善职工困难及时帮扶体系,逐步实现从建档困难职工信息比对向主动发现职工困难机制转变;通过多形式加大对职工困难帮扶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和职工对工会帮扶政策知晓率。此外,我市还根据互助保障发展情况与职工需求适时修改完善《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重庆办事处互助保障工作方案》,不断完善和细化《救助慰问活动实施细则》,为参加会员提供二次救助慰问、公益体检、健康公益大讲堂等增值服务,提升会员获得感;根据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工作生活现状特征,制定契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需求的专项意外保障计划;适时组织各区县(产业)工会代办处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及工作推进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广活动,提高美誉度,扩大知晓面、参与面,助推全市职工互助保障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通讯员 徐熙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