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工爱渝
版次:013 2025年04月25日
一张200元的年票何以在一年内撬动2.9亿元消费?2024年,为了丰富职工精神文化活动,提升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重庆市总工会组织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工会文旅活动,鼓励各级工会组织为职工购买价值200元的工会文旅年票,切实惠利职工,提振文旅消费,助力经济发展。数据显示,该年度全市超过30万名职工在这一活动保障下畅游巴蜀,并且带动消费金额超2.91亿元。
市第六次工代会以来,重庆市总工会通过实施“渝工爱渝”实事,带头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旅游消费,开展“百万职工游巴蜀”工会文旅活动,已吸引全市51万名职工参加,推动工会经费消费达4.5亿元,以工会文旅活动小切口发挥了提振消费市场的作用。
2023年底,合川区文化馆组织职工前往四川省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参加活动,参观川军抗战文物及复原场景等,收获职工点赞,大家表示将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合川高质量发展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
重庆市、四川省两地工会依托文旅资源优势,启动该活动,让职工共享川渝发展成果,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基层工会可组织职工观看红色剧目演出,购买文旅年票,开展文体活动等,增强工会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同时,携手文旅部门推进职工数字文旅消费平台建设,鼓励文旅企业推出优惠产品入驻,实现宣传组织、平台结算、数据管理一体化和规范化。
市总工会明确活动经费来源、开支范围及标准,基层工会可据实列支观展观演费用,用会费为职工购买文旅年票,跨川渝组织文体活动并申请经费支持。近两年,川渝两地工会吸引200余家文旅企业参与,搭建数字文旅消费、推介平台,推动开行主题列车150余趟,发放惠民大礼包9万余份,惠及百万“渝工”。
今年3月,九龙坡区田坝小学工会组织教职工前往宜宾李庄和蜀南竹海开展活动,感受文化韵味与自然风情。该活动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将工会经费使用与职工文旅需求紧密结合,将工会福利从物质保障向精神文化层面延伸,以普惠性、便捷性、多样性为原则,为职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福利选择,提升职工幸福感、获得感和对工会福利的满意度,为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工会力量。
新闻多一点
十项措施推动释放职工消费潜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的任务分工,全国总工会决定采取如下措施,推动释放职工消费潜力,进一步助力文化旅游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阶段性发放工会消费券
基层工会可结合实际在现行规定基础上,每年发放一次工会消费券,用于购买日用消费品和文化旅游产品等。具体发放标准、发放方式和终止时限由基层工会确定。
2.扩大职工疗休养规模
基层工会应积极配合所在单位制定年度职工疗休养计划,明确职工疗休养周期,依法推进职工疗休养权益落实,争取全体职工五年内全部参加一次疗休养。疗休养经费由单位职工福利费承担,工会经费可适当补助,鼓励将职工福利费交由基层工会统筹使用。县级以上工会可结合劳模疗休养,定期组织优秀技术工人疗休养。
3.丰富职工文体活动
基层工会可在现行规定基础上,每年增加一次全员参加的职工文体活动。拓展会员会费开支范围,基层工会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组织会员观看电影、文艺演出、体育比赛,购买当地公园年票、跨区域旅游景区年票等可由会费列支。提高工会经费弥补会费支出不足的补助额度,最高不超过会费收入的四倍。
4.拓展职工春秋游
基层工会每年可根据当地实际组织会员开展春秋游,最多不超过4次,单次往返时间不超过2天1晚,允许在时限内跨区域开展活动。春秋游住宿费、伙食费标准执行当地差旅费标准,不得到国家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开展春秋游。
5.开展“工会夏令营”研学活动
县级以上工会应总结“工会夏令营”试点工作经验,持续组织开展面向革命烈士、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农民工、边境职工、少数民族职工等六类群体子女参加的“工会夏令营”研学活动,所需经费可由工会经费列支。
6.助力职工技能提升
基层工会应积极配合所在单位开展职工职业资格培训、技能培训等工作,工会经费可适当补助。基层工会应制定具体规定,明确补助标准,规范财务报销程序。
7.适当提高慰问标准
适当提高工会会员生日、国家法定节假日、结婚、生育、退休、生病住院等各类工会慰问活动的实物慰问标准。
8.加大消费帮扶力度
各级工会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应根据要求预留年度支出预算的一定份额,采购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用于发放慰问品或食堂食材等。发挥工会对口援藏援疆机制作用,加大受援地区消费帮扶力度,扩大劳模工匠和技能人才交流规模,促进各民族职工交往交流交融。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消费帮扶。
9.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
鼓励县级以上工会积极探索,联合职工互助保险、商业保险机构创新保障产品,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职业伤害保障产品。
10.加大职工困难帮扶力度
各级工会要在“两节”送温暖全面摸排困难职工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台账,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工会经费投入力度,及时帮扶救助临时性、突发性困难职工,兜牢困难职工生活救助“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