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园·学校·舞台

版次:015    2025年04月25日

□罗乐 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歌声笑声鞭炮声震天响唷!柳啊柳啊柳喂唷!男女老少喜迎新春唷喂,呀儿咦儿唷哦海棠花……”1988年的龙年新春,作为重庆市肉联厂子弟校舞龙队莲箫组的一员,我头扎羊角辫,手持莲箫“金钱棍”,登上了文化宫全市舞龙大赛的会场。

会场设在文化宫篮球场,看台好高啊,至少有十多层,黑压压地坐满了观众。莲箫组的任务是暖场,能在文化宫表演,我们太激动了!完全忘记了紧张,伴着欢快喜庆的莲箫曲,结合跳、蹬、踢等各类动作,有节奏地敲击肩、背、腰、腿,莲箫棍两头的铜钱“噼啪”作响,应和喜庆热闹的配乐,烘托出热烈的节日氛围,当两条金龙舞动出场时,观众席上更是响起了排山倒海的鼓掌声、欢呼声,我们全体演员的心顿时被巨大的荣誉感填满了!

这可是文化宫啊,是每个重庆孩子的梦中乐园、是各类活动汇集的文化圣殿!春有赛花会,暑天能游泳,金秋看菊展、冬天溜轮滑,涨知识去图书馆、展览馆、培训班,找耍事有游乐场和电影院,耍饿了就去小卖部吃碗凉面、买瓶冰水……那时的文化宫于我,是拥有无数宝藏的乐园。

时光流逝,倏忽来到1995年盛夏,当年那个羊角辫小女孩从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机缘巧合分配到文化宫工作,更巧的是,市一师的前身——川东师范学校的旧址就在文化宫!仿佛冥冥中的天意,我从一个学校走进了另一个学校。中秋赏月雅集、全市职工国庆游园会、职工篮球甲级联赛、重庆市职工艺术节……刚入职就遇上的各类大型活动给我好好地上了一课,作为宣传科的新晋小兵,我必须要眼明手快、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能跟得上文化宫各位前辈老师的节奏。刷标语、画广告、策划展览、组织评审、布置会场、接待来宾……前辈们的制作巧思、待人接物的工作智慧,为我打开了一所新学校的大门,让我在实践——学习——再实践中迅速地成长起来。尔后再遇到三峡百万移民、九七香港回归等大型图片展览,每年的五一、国庆、春节游园,篮球赛、乒乓球赛、全市职工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我已是“熟练工”,游刃有余了。

借文化宫职工活动重要阵地的平台之便,我有幸接触到重庆市的诸多知名书画大家:魏宇平、刘荡平、江友樵、毛峰、彭召民、钟纪明、武辉夏等,让爱好书画的我,有幸拜入毛峰先生门下研习书法,窥见艺术之门径、确定自己的职业走向,进而小有所得,全是得益于文化宫这所没有大门的学校。

时间迈进了新的世纪,此后的近二十年,文化宫历经了沉寂萧条,几番起落,终于在2022年保护提升项目建设实施后,焕新归来。外部环境和整体风貌提升之后,同时也要求文化宫的管理模式、运营机制和服务方式要迭代升级,对于所有文化宫人来说,是艰难的挑战,但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我能在这个舞台上完成更好的作品吗?我能为这个舞台贡献更多的精彩吗?

工会驿站、12351的帷幕已渐次拉开,职工夜校、“巴渝工匠园”、职工文艺活动中心、职工体育运动中心的蓝图正徐徐展开,刚刚圆满收官的“宫BA”更是让文化宫收获了一拨泼天的“工”字流量……如何将“文化铸魂”和“数字赋能”结合,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宫文化底蕴、融入渝中母城发展大局,如何培育和打造宫内文化新地标、推进“两性两化”向深向实发展,是新时代给我们这代文化宫人的课题,更是激励我们各展其能的梦想舞台!

文化宫,从童年时的乐园、青年时的学校,再到如今的崭新舞台,它与我的故事,还将继续书写、继续丰富、继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