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名字是机密

版次:016    2025年04月25日

□陈仁德

说来真好笑,小时候父亲的名字是机密,万万不可让同学们知道了。一旦机密泄露,就会被别人“占欺头”。占欺头是巴渝方言,就是占便宜的意思(与此相关的还有“捡欺头”“吃欺头”“看欺头”等等)。屁颠屁颠的同学们会当面叫你父亲的名字来占你的欺头。有的同学千方百计打听别人父亲的名字,知道得越多越有实力,就仿佛握有撒手锏一般,忽然拿出来舞弄一下,那个得意洋洋的样子啊。每个学期开学时,同学们都要在表格上依次填写姓名、籍贯、出生年月、家庭成分,其中有一栏便是“家长姓名”。有些细心的同学会在旁边偷看,趁机窃取机密。但这并不容易得手,因为填写人的防守意识也很强,会用小手遮住避免泄露。不管怎么,总有一些同学的机密还是会泄露出来,于是失密者从此便处于劣势,既无招架之功,亦无还手之力。

由于经常叫人家父亲的名字,久而久之,会把父亲的名字直接用于儿子。我有个小学同学叫周学林,他不小心泄露了父亲的大名“周顺昌”,后来大家竟然把他喊成了周顺昌,不再叫周学林了。

一些同学不满足于掌握别人父亲的名字,进而试图掌握别人爷爷甚至祖爷爷的名字,辈分越高就能够占更大的欺头。

我也很害怕父亲及列祖列宗的名字被别人知道,还好,一直到小学毕业,我的保密工作都做得很好,免去了被“占欺头”之苦。但是后来有一天,我家长辈的名字却集体失密了。

上世纪60年代的某个夏天,因为琐事,我家长辈们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在大门外,“感谢信”的末尾整整齐齐地署着全部长辈的名字。那天我七妹放学回家,走到大门口就惊呆了,紧紧张张地说:“糟了,这下我们长辈的名字全都被别人知道了!”

用别人父亲的名字来占欺头的兴趣甚至延续到了成年后。刘三的父亲叫刘桂芳,城里一个叫张某的人从来都把刘三喊成“刘桂芳”,有时为了表示亲昵,还要简称“桂芳”。成年后刘三在城关镇当林业员,张某是电影院的员工,二人是很好的朋友。张某依然一见到刘三老远就高喊“刘桂芳”,声如洪钟,极具磁性。刘三被占欺头很多年,心里当然不高兴,总想找机会报复。但是张某保密工作做得好,刘三无法窃取机密。有一天刘三忽然心生一计,他穿戴整齐,臂下夹着一个公文包,径直到张某家里去向张母做调查。他对张母说:“我是城关镇的刘同志,向你了解点街道上的情况。”他绕着圈子胡乱问了些话题,最后才假装漫不经心地问张某父亲的名字。这一招如同探囊取物,立即如愿以偿。第二天刘三和张某在街上相遇,张某还像往常一样,正准备扯着嗓子高喊“刘桂芳”,谁知还没喊出口,却听得刘三气定神闲地伸长脖子先喊出了“张××”,那正是张某父亲的名字。张某顿时大惊失色,张口结舌,无言以对。

张某猜不出刘三是用什么妙计窃取机密的,晚上回到家中,听张母说:“昨天城关镇有个刘同志还到我家来过呢。”他一听马上明白了,说:“妈妈你不知道,那个刘同志是想占欺头呢。”

刘三尝到了报复的愉快滋味,还想扩大战果,居然过两天又夹着公文包去张某家,这次他是去打听张某爷爷的名字。张母此时已经知道了刘三的不良用心,怒喝道:“有你妈个鬼呀,来盘我祖宗三代!”刘三当即转身狼狈逃窜。

用父亲的名字占欺头的风气代代相传,我儿子读小学时,他班上同学依然把父亲的名字作为机密。有一次班主任老师忽然宣布,要同学们将考试卷子带回家给父亲过目签名,然后贴在教室墙壁上集中展示,这下大家都无法保密了。我儿子很聪明,问老师,家长盖章行不行?老师想了想说,盖章也行。结果我儿子选用了我的一方篆印盖在试卷上,贴上墙,小学同学们哪认得篆字啊,拼命辨认也认不得,儿子于是成功地保住了机密。

上月回家乡开同学会,见到很多小学同学,我一口气说出了好多人父亲的名字,他们非常惊讶,五十多年了,怎么还记得。我说怎么记不得呢,这是当年的秘密武器呀。

不知是太无聊,还是太有趣,反正当年就是那样过来的。如今满头白发了,写到这里,不禁开怀一笑,哈哈哈……

(作者系重庆文史书画研究会原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