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消委会联合发布

“五一”购物、餐饮、旅游出行消费提示

版次:006    2025年04月28日

4月27日,市消委会发布消息,“五一”假期临近,为切实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安心、舒心、放心的假期消费环境,川渝两地消委会发布“五一”消费提示。该提示涵盖购物、餐饮、旅游出行等多个关键消费领域,为消费者提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消费指引。

购物消费

理性甄别 绿色消费

选择正规渠道,无论是线上购物还是线下购物,务必选择证照齐全、信誉良好的商家或平台。线上优先考虑知名度高、口碑佳、评价好的电商平台,线下则选择管理规范的商场、超市、专卖店等。

在参与预付式消费,如办理美容美发卡、健身卡时,要审查商家资质,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消费项目、金额、有效期、退费规则等关键条款,规避商家“跑路”风险。

辨别商品质量,购物时保持理性,谨慎辨别因“特价打折、大额满减”等营销宣传。仔细查看商品包装、标识,确认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表等信息,不购买“三无”产品与假冒伪劣商品。对于超低价商品,多留个心眼,从商品细节、品牌授权等方面辨别真伪,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同时,在网购或直播间消费时,参考其他消费者评价,留意主播对商品的介绍是否与实际相符。

餐饮消费

安全健康 杜绝浪费

选择优质商家,就餐时优先挑选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卫生条件达标的餐饮商家。可通过查看商家店内卫生状况、餐具消毒情况以及食客评价来判断。对于提供预制菜的餐厅,购买预制菜产品时,仔细观察菜品是否存在感官异常、腐败变质、油脂酸败等问题,若有此类情况,切勿食用。

践行节约理念,养成“按需点餐”的习惯,根据用餐人数、食量合理搭配菜品。积极选择提供“小份菜”“半份菜”的餐厅。用餐时使用公勺、公筷,拒绝食用野味和长江野生鱼等保护物种。用餐结束后,主动要求商家提供环保打包盒,将剩余食物打包带走,持续践行“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旅游消费

规划先行 文明出行

选择正规旅行社,参团旅游要选择证照齐全、资质良好、信誉度高的正规旅行社。仔细查看旅行社的营业执照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避开“零团费”“低价游”陷阱。

签订旅游合同前,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对行程安排、住宿标准、餐饮质量、购物安排、退费规则等容易引发纠纷的事项,在合同中清晰明确,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做好出行规划,提前掌握旅游目的地的天气、交通状况以及景区开放时间等信息,制定合理行程。通过正规网络平台预订车票、酒店和门票,密切关注景区限流政策,提前预约,尽量选择错峰出行,提升旅游体验。自驾游出行前,全面检查车辆状况,准备好应急物品,合理规划路线,避免疲劳驾驶。

住宿消费

谨慎选择 保障权益

订房时多做比较,理性看待网红酒店和民宿,充分了解酒店或民宿的真实情况,包括房间设施、卫生条件、周边环境等。关注不同预订渠道在价格、退订政策上的差异,优先选择信誉良好的第三方平台。办理入住时,仔细核对房间类型、收费标准与结算方式,妥善保管贵重物品。若遇到房间与预订不符、价格变动等问题,及时与酒店沟通解决。

维权保障

留存凭证 积极维权

消费过程中,无论线上线下,都要及时索取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小票、电子交易记录、聊天记录、服务合同等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如商品质量问题、服务不到位、虚假宣传等,首先与商家积极沟通协商;若协商无果,可向当地消委组织投诉,或通过全国消协智慧315小程序、各地消委组织公众号等渠道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

“五一”来重庆

收好这份旅游出行提示

“五一”假期将至,重庆这座充满魅力的8D魔幻城市,正以热情姿态喜迎八方来客。为保障你在渝旅游期间的合法权益,4月27日,市文旅委发布温馨提示,选择正规产品,维护游览权益,拒绝强迫购物,慎选交通工具。

若游客在游玩途中遭遇消费纠纷、服务质量问题,请保持冷静,理性维权。你可在第一时间向景区游客中心、酒店前台、旅行社预留投诉电话反映,要求即时处理;也可拨打政务热线电话“12345”进行投诉。

警惕虚假宣传 选择正规产品

个别旅行社、科技公司或个人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发布“0元玩转重庆”“超五星酒店免费住”等虚假信息,诱导游客签订低价合同后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

应对建议:一是核实资质。通过“天眼查”等APP核实旅行社信息,要求其提供《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二是留存证据。对宣传页面、客服承诺进行截图或录屏,避免口头约定。如遇“纯玩无购物”“不满意全额退款”等承诺,要求在合同中明确标注。三是理性消费。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保持警惕,谨防“低价陷阱”。

警惕行程缩水 维护游览权益

个别旅行社或导游擅自减少景点、增加购物店,以及擅自缩短游览时间、延长购物时间。

应对建议:一是签订规范合同以及自愿购物补充协议。仔细核对行程单和补充协议,明确景点名称、停留时间、购物次数及时长等细节。如遇 “赠送景点”,需确认是否为自费项目或购物店。二是加强途中监督。随身携带行程单,关注时间安排,若发现行程变更或时间异常,及时向导游提出异议。三是注意证据保存。留存合同、行程单、缴费凭证、购物小票,以及与旅行社或导游沟通记录等,以便后续维权。

警惕诱导消费 拒绝强迫购物

个别导游或购物店销售人员通过“威胁离团”“洗脑式话术”等手段诱导、变相强迫,甚至强制游客购物。

应对建议:一是警惕话术陷阱。切勿轻信“收藏增值”“政府补贴”等宣传用语,不被群体消费氛围裹挟,理性判断商品实际价值。二是面对导游或销售人员以“不购物影响行程”等威胁性言论,或利用“道德施压”等洗脑话术,保持冷静,坚决拒绝不合理消费要求。三是留存关键证据。遭遇强制、诱导购物时,尽可能采取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留存证据。

警惕串通宰客 慎选交通工具

少数出租车、“黑车”司机与旅行社勾结,以“本地人推荐”“政府所属企业”等名义诱导游客到特定旅行社报团。

应对建议:一是杜绝“黑车”。优先使用“滴滴出行”“高德打车”等平台叫车,避免乘坐无标识的“黑车”。二是警惕推荐。对司机推荐的“内部团”“特价团”保持高度警惕,对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产品保持理性判断。三是留存信息。记录好乘坐车辆的车牌号,以便后续执法部门调查。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