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南河水

版次:010    2025年04月29日

□梁晓丽

我对河情有独钟,因为生在内陆,不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童年的我,时常在河边玩耍,看那白花花的河水从洗衣人的手指间穿过。我发呆:“它和人一样有名有姓吗?”长大后,我走过很多地方,也见过很多河流,每走一个地方,我都会问“这是什么河”,有名的,我会迅速记下;没名的,我为它黯然神伤。

1

人间四月天,我在有梨乡之称的开州铁桥镇,看到了一条如碧玉一样镶嵌在大地上的“绿丝带”,那一刻,我欢呼雀跃。

透过玻璃车窗,我惊喜地发现,河边的树木刚长出新叶,像牙牙学语的孩童,穿着嫩绿的衣裳;又像蒙在河边的绿窗纱,给河平添了一份神秘。当地人告诉我,这条河有个好听的名字——南河,简单、诗意,有春风摇动柳芽的轻盈。

怀着对南河的好奇,我们一行人追问它的前世今生。土生土长的金沙村党支部书记,耐心地给我们讲述南河的来历。夕阳照耀着金沙村,映射在河面上,河水像被打碎的碧绿水晶,光芒四射。河堤上的杨柳树、麻柳树梳着长辫子,安静地站着,像在聆听,又像在等待晚归的农夫与耕牛。一群鸟儿叽叽喳喳地在枝头吵闹,像是在欢迎,又像是在歌唱。

南河为长江二级支流,古称彭溪或江里河,发源于四川省开江县广福镇,因修筑高速路打通了地下水,河水的水流变大。河水自西向东流,经过开州境内的铁桥镇、临江镇、竹溪镇、镇安镇然后汇入小江。河道总长93公里(重庆境内72公里),流域面积1710平方公里。

南河穿过铁桥镇时,形成冲积平坝,带来了水源和农业优势。它像一首曲子从高亢变得舒缓,仿佛人到中年,日子磨平了性格的棱角,脾气变得不急不躁。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古人千百年来的感悟,是智慧,是经验。水不但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还可以洗去城市的铅尘与浮躁,使原本烦躁的人们变得沉静和安然。水从心坎上流过,冲洗掉一身疲惫。

南河与众多河流一样,发源地也是山水的突破口,后因水流一路向东冲击而成。它和铁桥镇的土地、山峰、村庄、人家一样,是大地上的主人,更是很多游子的乡愁。

2

有河就有桥。铁索桥是南河上一道浸透着厚重历史的风景。它位于铁桥镇中心,横跨南河。据记载,它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年)。桥长64米、宽7米、高约30米,有三个桥拱,是开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古桥之一。建桥时挖出一把巨大铁锁,故得名,它是连接老场与新场的重要纽带,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桥上石板连着石板,表面被岁月和脚步磨得光滑圆润。我们踩着先辈的足迹,看一看、摸一摸有些风化的石头,仿佛触摸到160多年前铁桥的心跳。空气中还散发着先辈们呼出的气息,好像他们正在穿越铁索桥去老街赶场。

漫水桥就字义而言,就是水可以漫过桥。南河上有三座漫水桥,沙坝漫水桥是其一。桥面由钢筋水泥做成,桥墩是石头砌的,长约50米,宽只能过一辆越野车。涨河水时,水漫过桥;到了枯水季,桥则是连接南北两岸的主要通道。我们到金沙村时,走的就是沙坝漫水桥,车行驶在桥上,仿佛在河水中,我的心提起老高,真怕一不小心开到河里。

3

沙坝漫水桥离沙坝老街不远。老街狭长,没有老房子,也没有一级一级的青石板,只有一棵生长了200多年、已经千疮百孔的老黄葛树,见证着南河的沧海桑田。

在漫水桥上行走,每个人都秒变成摄像师,举起手机对着碧绿纯净的河水一阵狂拍,把时间与身影定格在南河。原本不喜欢留影的我,也请同行的朋友帮忙拍了几张照片。照片上的我露出孩童般的笑颜,在天然纯净的山水面前,我们都返老还童了。

岸边的树木,头顶的天空倒映在清澈的绿水中,像天然的水中画,让人恨不得抓住。那些倒影好像在暗自比美,一阵风吹乱了水中画,画便有了生命,变得生动起来。四月的清风拂过发梢,我踏着轻快的步伐,为一条天然无雕饰的河沉醉。

河畔有条漫行步道,倚河而建,没有汽车川流不息,也没有人来人往,一栋栋精致的别墅次第排列着。我们一边漫步,一边感受乡村的美好,也为村庄的富裕而赞叹。平桥、流水、人家、杨柳,这不就是江南水乡吗?我真想留在这里,自己修个房,朝夕与南河为伴,看它四季的模样……

有人说,南河适合漂流。听到这句话时,我却不高兴。我曾经看到过很多干涸的河,河床里乱石堆砌,被砍伐的树木横七竖八地躺着……它们让我心酸,更让我担忧,我希望河该有河的模样。我怕人类的贪婪会破坏南河的纯天然。只是看看、拍拍照、打打卡,不去打扰河的安宁,这是我们对纯天然最好的保护。

南河是块纯天然的璞玉,它不需要雕琢。保留它天然的美,让更多的人看到河本来的模样,那该多好啊!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