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智慧化、实战化 重庆“141”基层智治体系成效“亮眼”

版次:003    2025年04月30日

重庆高新区白市驿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分析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上的案例。(资料图)

“大家都知道‘荣昌卤鹅’最近销量暴涨,为确保产能和质量,针对卤鹅产业链的企业我们开展了定向全覆盖走访,问需求、解难题、保安全。日常街道还通过基层智治平台智能预警,实时发现企业生产异常数据,定点开展走访,协助企业解决困难,做到‘有事办事,无事不扰’。”4月29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聚焦重庆全面构建“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以下简称“141”)基层智治体系有关情况。荣昌区昌州街道党工委书记皮荣刚在会上说,该体系让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快捷、服务企业越来越精准、应急处置越来越“有条不紊”。

这只是我市“141”基层智治体系高效运转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深入推进“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加快构建“141”基层智治体系,全市基层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党建统领

“141”体系带来“三个有效提升”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波介绍,围绕夯实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底座基石,我市从无到有、由点及面、快速迭代,全市域构建党建统领“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一中心”就是镇街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四板块”就是镇街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服务、平安法治四个板块,“一网格”就是村(社区)网格。通过体系重构、机制重塑、力量重组,推动基层治理由“自上而下”向“上下联动”转变、单打独斗向协同共治转变、传统治理向智能治理转变,带来“三个有效提升”。

围绕“141”基层智治体系全域重构,我市精细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通过在全市1031个镇街全覆盖建立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在1.1万个村(社区)优化设置网格6.2万个,细化网格管理幅度,推动“多网合一”,形成综合集成、多跨协同、扁平一体的基层治理格局。

在建好用好基层智治平台方面,智慧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根据数字重庆统一架构,全市统一开发、一体部署了镇街基层智治平台,让基层治理更智能。全覆盖构建1031个镇街、1.1万个村(社区)、6.2万个网格实景地图,重点场所、网格力量等定位落图,每个镇街“四板块”需办理事项、每个网格情况一屏总揽。

在突出保平安惠民生促发展方面,我市实战化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比如,把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作为关注重点,常态化服务“一老一小”等27万人。网格员通过入户走访,开展代理代办等服务50万余件次。

专职网格员

成了群众身边“万事通”“小管家”

江北区石马河街道桂花园社区社区工作者(第四网格专职网格员)陈莉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照单履职和吹哨报到。市里下发了网格员“6+1”履职清单,包括日常巡查走访、排查重点场所、协处突发事件、主动服务群众、正面宣传引导等任务;每天基层智治平台会按照“6+1”清单,根据实际情况,动态给网格员推送走访孤寡老人、巡查消防通道、宣传反诈知识等具体任务,网络员会对照下派任务,一项一项完成打勾。

“去年3月的一天早上,我接到街道基层智治平台发来的红色紧急工单:我们网格一名69岁的独居老人周爷爷,手环监测心率骤降到每分钟40次。”5分钟后,陈莉和社区医生、救护人员赶到了老人家里。与此同时,街道基层智治平台给交巡警指挥中心发送了信息,在警车的护送下,原本20分钟的路程,救护车只用了9分钟就抵达医院。经过抢救,突发心梗的周爷爷化险为夷。

吹哨报到则是指在日常巡查走访中,一旦有突发情况或解决不了的问题,网格员会第一时间通过基层智治平台手机端进行上报,让社区街道和上级部门介入处理。2024年以来,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快速解决了水管破裂维修等问题65件,有效实现了精准服务、快速办结。总之,网格员就像是群众身边的“万事通”和“小管家”,基层智治平台就像是给网格员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网格员的身影,以“人力+算力”守护着一方小天地的和谐有序。

智治支撑

提升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数字化水平

最近,荣昌区昌州街道对辖区破损的树脂人行道井盖进行了更换,群众出行更加安全。

更换井盖,来源于街道基层智治平台信息的收集和大数据分析。今年6月至10月底,街道通过平台事件统计分析发现,有多条线索反映仁和二支路、城南大道五支路、七支路附近的人行道井盖破损,造成行人安全风险。

街道派人对反映的情况逐一核实,发现破损井盖均为树脂材料,有的已经多次损坏更换。通过现场评估和成本核算,铸铁井盖更耐用、更安全,街道决定将破损井盖全部更换为铸铁井盖。“通过平台大数据智能分析,可以监测预警街道的一些民生问题、风险隐患,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延伸,为我们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

统一开发、看图作战、闭环管理、智能支撑……我市坚持最快部署、最小投入、最佳实战、最大共享,开发建设基层智治平台,根据基层需求,持续迭代升级,努力让平台更管用更实用。

据了解,如今,平台已构建1031个镇街、1.1万个村(社区)、6.5万个网格数字化全息地图,具备网格事件派单交办、统计分析、运行监测等功能,形成重要事项置顶提醒、紧急情况闪烁报警、重点对象优先关注、重要任务在线调度、网格事件闭环办理等实战能力,着力以数据流打通决策流、执行流、业务流。

践行“枫桥经验”

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刘伟说,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抓机制、建平台、强支撑,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一季度,全市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1.06万件,一大批多发易发的婚恋家庭、邻里、劳资等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目前,我市正在抓紧推进全市38个区县和3个开发区综治中心挂牌运行,与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有机结合、一贯到底;1031个乡镇(街道)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力量,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市司法局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李友生说,我市将“大综合一体化”镇街行政执法改革作为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的重要举措,2023年10月,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全市1031个镇街推出“四个一”(制定“一张清单”定权责、组建“一支队伍”管执法、出台“一套规范”提效能、开发“一个应用”谋突破)举措,让基层“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等治理难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 摄影报道

新闻关注

高空抛物怎么抓? 社区食堂怎么建? “141”用AI来解题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伍成莉在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高空抛物精准抓拍溯源,社区食堂服务高龄老人,在职党员、新就业群体等“进圈入群”参与治理……“141”基层智治体系用AI算法帮民主村解决一批治理痛点。

她说,首先是“织密一张网”。民主村有居民8054人,单靠16名社区干部难以实现管理服务覆盖。依托“141”体系,划分9个网格,组建“18名专兼职网格员+26名城管民警和水电气讯包联人员+190名N力量”的社区治理服务团队,线上全覆盖“进圈入群”,线下吸纳在职党员、新就业群体等参与治理。通过“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等机制凝聚起各方力量,去年底群众反映个别地段路灯暗,城管“接哨”后不到一周就加装了9盏路灯,点亮了居民回家路。

伍成莉表示,社区“用好一块屏”。这块屏是全市统一建设、供社区使用的基层智治平台,它集成了在线指挥、数据归集等功能,可以“一屏统揽”街道下派的任务、楼栋居民情况、网格员履职进展等信息。群众通过“重庆基层智治”微信小程序上报的问题也能“一键上屏”,今年以来反馈的商户排烟等79件烦心事都得到妥善处理。不仅如此,还打造了高空抛物监管、消防通道违停整治、独居老人关怀等数字应用场景,通过AI算法解决治理痛点,比如高空抛物曾让邻里关系紧张,算法上线后实现了精准抓拍溯源,到目前为止,抛物事件在今年零发生。

她说,社区还“做优一个圈”。这个圈就是“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结合基层智治平台收集到的高频诉求,围绕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生活圈创建,比如,社区打造了“红心蚂蚁”志愿服务驿站,让快递外卖小哥有歇脚热饭场所,引导快递外卖小哥在走街串巷时“随手拍”治理问题;比如,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约三分之一,过去他们经常把子女上班家里没人做饭的事情挂在嘴边,为此我们积极引进餐饮企业建起了社区食堂,针对60岁以上老人推出15元20个菜品自助选,腿脚不便的老人还安排党员和志愿者送餐上门。“民主村食堂的饭菜香飘出了社区,连上班族和游客都慕名来打卡,每天接待1200多人用餐。”她高兴地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张珺 谢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