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离时,师傅送我的“礼物”

版次:011    2025年04月30日

□黎强

当年,我参加工作报到的那一天,恰逢“五一”劳动节。手里攥着介绍信,来到厂部办公室办理入职手续后,兴奋的我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对厂子里的车间、设备、厂房,样样都感到好奇。心里一直在想“我成了青年工人啦,我端上铁饭碗啦”。

报到的这天,正赶上全厂开展节日大扫除,整理杂物、清理垃圾、擦拭机器、清洁门窗,工友们干得热火朝天,让我印象深刻。

第二天,我拿到派工单一看,傻眼啦——我被安排在热压车间当一名推车员,即把热压成型的产品从甲地用人工转运到乙地。我明显对这个岗位有抵触,工作的第一天就显得无精打采的。回家后,父亲问工作第一天的感受,我气鼓鼓地回应道:“有啥感受哟,拉板板车呗。”父亲一听,知道我在发牢骚,让我坐在老桌子边,说:“你才刚刚参加工作,一个青年工人,挑三拣四,不像话哟。”

那个年代有一句很流行的顺口溜——“车工紧,钳工松,吊儿郎当学电工”。车工、钳工、电工都是令人羡慕的工种,我内心也想干这样的工种。没能如愿,下班回家,不是抱怨车间气味难闻,就是埋怨转运工作不好,弄得妈老汉天天给我上“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思想教育课。我脑壳一昂,听不进去。

过了一段时间,机修车间人手缺额,我好歹补充上了。一到机修车间,我的虚荣心膨胀了,认为自己脱离了生产一线,就比其他青工高人一等,整天松松垮垮的。我的师傅姓晏,是一个身材矮小但车钳铣刨焊技术都了得的老工人,对我出工不出力非常看不惯,说道:“年轻人,把技术学扎实点好呀!”还丢给我一大堆晒图,让我从看图学起。我自视清高,没有把师傅的话记在心里。

那天,师傅让我焊接一个小零件,当时没有氧焊,是电石气体焊接。我心想,这么点小活路,分分秒秒就搞定。殊不知,由于我的大意,在焊接时回火,把5米外的电石反应釜一下子炸开,反应釜“轰”的一声巨响飞上了天,掉下来砸坏了厂区外的民房,好在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事故发生后,晏师傅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狠狠批评了我一顿。之后,他又语重心长告诫我:“一个青年工人,要踏踏实实学好技术,不要像蜻蜓点水一样不深入。既然都是工人了,就要对得起‘工人’这个称号。”晏师傅的语气很轻,却像重槌一样敲在我的心上。

从此以后,我吸取事故教训,铭记晏师傅教诲,认真掌握车钳铣刨焊技术,在劳动中享受着青年工人成长的快乐,慢慢成为厂子里的青工骨干,还当上了工段长、生产调度。

多年以后,当晏师傅晓得我要调离厂子到其他部门任职时,专门请我到他家里吃了一顿饭。饭间,晏师傅拿出一个用油纸包裹好的物件递给我,说是送我的礼物。我打开一看,是个稀巴烂的零部件,不知道师傅送我这个干吗?晏师傅拍拍我的肩膀说:“这个零部件就是上次反应釜飞上天那个事故炸烂的,你留着吧,算是你在生产劳动第一线的纪念。”

真是无巧不成书!那天,恰恰是那年的“五一节”。(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