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5月07日
白沙古镇
白沙镇,古色古香的巷子。
□周润
白沙古镇的饮食,和许多小镇不同。丰富多样的餐食搭配、随处可见的饭馆面店、讲究仪式感的晚餐聚会,包揽了白沙人一天的需要。
早餐每条街都有,包子和馒头是标配。中兴路最出名的大包子又叫“食红大包”,里面没有葱姜,纯酱肉馅儿,一个顶三个小笼包,普通孩子吃一个能管一上午读书的劲头。小笼包也有,且一定是小蒸笼垫上松针蒸的,老远就能闻到香味。包子的大小有区别,但馒头比较统一,都是手工大馒头,看上去就很松软,吃起来也是。
除了包子、馒头,白糕也常见。白糕原来不叫白糕,叫泡粑,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白沙水厂附近有家早餐店,只卖泡粑,而且做得很大,味道又极好,自己给自己封名叫“泡粑王”,做了块大匾挂在店门正上方。和泡粑王相比,其他的早餐店基本上是搭配着其他早点一起卖,比如油果子、石磨豆浆、油糍、油条、糍粑块、白粥、茶叶蛋、咸蛋、汤圆等。
中午的时候,豆花饭是街上劳力人的首选。家里店里都常见,家里没有就去店里端,吃不完可以切成块,两面煎至金黄色,称作“二面黄”,是很适合炒回锅肉的配菜,常在外吃饭的人都会首选回锅肉。猪肉洗干净整块下锅煮,捞出来放凉了以后切片加蒜泥凉拌,叫蒜泥白肉,切片后再下锅和着豆腐或白菜、蒜苗之类炒的,就叫回锅肉。这肉因有“再次”的一层意思,所以凡遇上白事,这个菜是不能上的,寓意悲伤的事情不会再来。尽管世事无常,难以捉摸,但人们对亲朋的安慰和祝福之情可见一斑。
除了豆花饭,卖得最好的莫过于白沙的浇头面了。浇头面品类众多,有排骨面、鸡汤面、肥肠面、腰花面、酸菜肉丝面等等。汤底分清汤和红汤。鸡汤面肯定是清汤,土鸡汤喝上几口特别香,营养丰富。白沙人有个说法,感冒的时候不吃鸡,来一碗酸辣面,感冒就好了。酸辣面是一种独特的存在,猪油是灵魂,辣椒是标配,醋是辣椒伴侣,几粒白糖犹如画龙点睛之笔,姜蒜水是真假酸辣面鉴定重点,打底的小菜品类代表酸辣面的级别,藤藤菜一品,莴笋菜二品,其他都是仿品。葱花撒不撒,取决于个人爱好。酸辣面属红汤,其余的面根据自己的口味,店家的桌上一般会配油辣子和醋,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来调整酸辣程度。
不管是中午还是晚上,只要零零散散几个人,几个菜地来点,都属于“零餐”。零餐大多是点一些家常菜,比如炒菜、汤菜、凉拌菜,适当地配上一些卤菜。小菜汤和肉丝最能考验厨房的出菜速度与服务员的应变能力。当然,除了鱼香肉丝。鱼香肉丝是川菜厨师的必考菜,十分考验水平,一般没有正规考试过的人做不来,即使学过,也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挥失常。
“桌席”是相对“零餐”而言,餐饮商家在零餐上是不怎么挣钱的,即使有些赚头,也仅仅维持店面基本的运转,要想扩大规模,还得是“桌席”,白沙桌席也是白沙餐饮行业兴盛的重要原因。桌席的管理流程也比较复杂,包含桌数预订、菜品采购与预算、菜单安排与品鉴、菜品制作与改进、饭厅布置与清洁、结账汇总与分析等一系列流程。
桌席上会出现零餐吃不到的菜品,比如虾羹汤、芝麻丸子、头碗、冰糖雪梨蒸糯米、龙眼烧白、凤尾腰花、响铃抄手、白油烩三鲜等等。芝麻丸子都是手工的,服务员们提前几天就开始加班,集体捏芝麻馅、包丸子;头碗的鸡蛋也不是临时就有的,得好几个人花一个下午剥鸡蛋,鸡蛋煮好了以后浸在凉水里,许久都是烫手的,还得剥得干净滑溜,然后把它们装在很大的盆子里裹酱油,再分成许多次去油锅炸,炸到鸡蛋皮上泛起金黄色的皱褶便捞起来,从中间切开,八个半边蛋黄装一碗。龙眼烧白和普通烧白有一点不同,普通烧白是肉上色蒸熟切片装碗完事,龙眼烧白得将瘦肉部分切下剁碎拌酱后,用同样上色炸过表皮的肥肉部分包裹起来,一圈圈紧紧挨着,像一个个的龙眼,瘦肉部分虽然剁碎,但因为圈起来之后会更紧实,而外层的肥肉部分仍然入口即化般细腻,所以整体口感很像吃龙眼。凤尾腰花重在刀法,第一个关键是“片”,片得不干净,这道菜就算废了。第二个关键是“切”,横向纵向均匀切而不断,断了就没有凤尾了。烩三鲜里的三鲜和三鲜汤的三鲜也不同,里面的三鲜包括鱿鱼、肚条,海参,配以笋片、莴笋片、午餐肉片、锅巴片打底。三鲜汤里的三鲜是猪肝片、肉片、火腿肠片,配以番茄、干黄花、黄瓜、木耳和豆芽菜打底。
在白沙,传统的菜式没有消亡,新鲜的菜品没有停止过登场。随着夜市和江湖菜馆的兴起,辣子鸡、毛血旺、啤酒鸭、盘龙黄鳝、荤豆花、热拌兔、烤鱼……白沙人的味蕾每一天都沉浸在美食的愉悦中。享受美食的白沙人,也总能在辛勤的劳作中,寻找到快乐的源泉。
(作者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