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就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版次:003 2025年05月09日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现场
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于5月20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5月8日上午,国新办就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民营经济促进法 创下多个“第一次”
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共9章78条,围绕公平竞争、投资融资促进、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方面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机制,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平等对待、平等保护的要求落下来,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王振江表示,民营经济促进法创下了很多个“第一次”,如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第一次明确民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第一次在法律中规定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策,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进一步向社会表明了发展民营经济是党和国家一以贯之并将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徒法不足以自行。“希望各地区、各部门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为契机,扎实做好贯彻实施工作,完整、准确、全面做好这部法律的宣传解读工作,落实好法律相关要求,推动各项配套规定尽早出台实施,协调各种支持保障措施落实落细,不断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依法保护好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积极营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王振江说。
市场准入
1亿元以下项目民企中标数超80%
今年1至4月,民营企业项目中标率同比提高了5个百分点。1亿元以下的项目,民营企业中标数量占比超过80%。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郑备介绍,下一步,民营企业遇到准入壁垒问题时,可以登录国家发改委门户网站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关专栏反映。对于相关线索,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及时核查处理。
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正在加快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已经在核电、铁路等领域推出一批重大项目,目前有的核电项目民间资本参股比例已经达到20%,工业设备更新、回收循环利用领域支持民营企业的资金占比超过80%,今年还将在交通运输、能源、水利、新型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推出总投资规模约3万亿元的优质项目。
郑备介绍,落实法律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重点从破壁垒、拓空间、优服务三个方面强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平等使用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产业共性技术平台,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场景的创新与建设。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抓住机遇、敢作善成。
金融领域
通过贷款、保险等方式破解融资难
民营企业贷款投放一直在稳步增长,近5年来,民营企业贷款年平均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1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76.07万亿元,同比增长7.4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丛林在会上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三章专门规定了投资融资促进,金融监管总局重点推进的几方面工作如下:
■完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金融服务模式
在近年来民营企业表现亮眼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领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着力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
目前已设立74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18个试点城市落地了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支持科技企业畅通资本循环。
创新增信方式。推动建设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优化知识产权的登记、评估、处置、补偿等相关政策,助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财政部门联合出台支持科技创新担保计划,为科技型、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专项担保。到今年一季度末,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了20%。
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面向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开展了两项保险补偿试点,目前已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支持消费服务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中单列外贸板块,全面梳理外贸企业清单,优先走访对接融资。
以短期出口信用险来支持出口贸易,今年一季度承保金额已经超过2400亿美元。一些对外贸大盘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像电子信息、现代化工、整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承保金额大幅上升。
创新“跨境电商保”模式,支持外贸新业态,指导保险公司开发专属的保证险产品,为跨境电商的境内采购提供信用保障。
加大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领域的信贷投放,支持消费服务业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形成民间投资重点项目清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融资对接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民间投资重点项目清单,并向银行推送,指导银行自主对接融资服务。
一些地方也有很好的实践和探索,比如有的地方搭建了专门的线上对接平台,银行可以通过平台获取项目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识别与信贷政策相匹配的项目,实现从“项目找资金”变成“资金找项目”,有效提升对接效率。
规范执法
坚决遏制趋利性执法
针对社会各界近年来反映强烈的一些地方和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以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等执法乱象,王振江在会上表示,司法部将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关要求,持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决遏制趋利性执法,切实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
下一步,司法部将严格落实法律要求,加快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和异地执法协助制度。推动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及时受理并依法处理涉企行政执法投诉举报。
司法行政机关——
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及时听取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经营主体对涉企行政执法的意见建议。
推行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根据工作需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律师、新闻工作者等参加行政执法监督活动。
督促指导有关执法机关抓紧建立健全异地执法协助制度,坚决遏制趋利性执法,切实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
据新华社、经济日报、新重庆-上游新闻
新闻纵深
以法治之力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新办发布会聚焦民营经济促进法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如何起草制定的?这部法律作出了哪些重要规定?法律的实施将会对民营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作用……在国新办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了相关情况。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对于制定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司法部副部长王振江表示,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确定为法律制度,巩固改革成果,完善相应制度措施,回应各方关切,提振发展信心,激发民营经济组织内生动力,营造有利于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不断巩固中国经济企稳回升、长期向好态势。
坚持开门立法 回应社会关切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一次汇集众智、凝聚共识的过程,也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
王振江介绍,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建了由17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单位组成的起草工作专班,始终坚持开门立法、集思广益,召开座谈会专门听取民营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两次向社会公开草案,征求意见。
2024年12月、2025年2月、2025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三次安排常委会会议进行审议。其间,通过多种形式多次向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中央有关部门、基层立法联系点、研究机构等征求意见。
围绕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社会关切,法律如何回应?
王瑞贺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强调坚持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依法保障民营经济组织与其他各类经济组织、各类经营主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将平等原则贯穿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
进一步稳定预期、坚定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法治稳定性增强发展确定性,让广大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郑备介绍,为落实法律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集中整治半年后转为常态化推进;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投资布局;持续加强项目服务,发布鼓励民营经济投资的重大项目信息,帮助民营企业更好了解“往哪投、怎么投”。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