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6 2025年05月12日
隐藏式车门把手
所谓隐藏式车门,就是把车门把手“藏起来”,与车身融为一体,既美观又时尚。在市面上,采用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大多是新能源汽车。然而,隐藏式车门把手却暴露出不少问题。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集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为什么新能源车企热衷把车门把手设计成隐藏式的?隐藏式车门把手存在哪些问题?新标准的征集及修订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开门方式五花八门 开车门=开盲盒?
隐藏式车门的开启方式可谓五花八门,有按压的,有触控或感应的,还有自动弹出的。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的隐藏车门把手主要分为“杠杆式”和“电控弹出式”:“杠杆式”主要是通过物理杠杆原理,开门的时候将一端按压,另一端就会自动弹起;“电控弹出式”主要是通过电力系统进行开关控制,车辆通电后在解锁状态下,通过内部的电机将门把手顶出,锁车状态下则会通过电机将其收回。面对五花八门的开门方式,有人感慨,打车时开车门就如同开盲盒。
为什么众多新能源车企要将车门把手设计成隐藏式的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告诉记者:“隐藏式门把手的特点在于具有科技感和美观性,能够通过感应装置自动弹出和收回。隐藏式门把手已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身份象征,它能够让车辆的外观更加简洁,符合未来科技的审美趋势。其次它具有优化风阻和续航的功能,隐藏式门把手设计能够降低风阻系数,从而提升车辆的续航里程。此外,隐藏式门把手现在已经成为行业的一种传统设计,如果不是隐藏式门把手,新能源汽车的车型很可能会被认为是技术落后。”
隐藏式车门把手
使用中暴露出哪些问题
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市场上的车门把手产品呈现出工作原理、形式多样化趋势,在应用过程中暴露出哪些问题呢?
章弘表示,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强度不足、控制逻辑潜在安全风险、识别操作难(隐蔽无标志)、断电失效、夹手等潜在逃生、救援风险。比如:碰撞、起火等事故中,造成断电现象,使电动式外门把手、电动式车门内把手失效,增大救援及逃生阻碍。章弘补充道:“在严重的交通事故中,一旦控制系统受损,门把手可能无法正常弹出或操作。然后就是内部线路的损坏,包括连接隐藏门饰、把手的线路,从而造成门把手无法动作。还有可能是车体框架变形,这种变形可能压迫或卡住门把手,使其无法正常工作。电池断电也是隐患之一,如果隐藏式门把手依赖电力来运作,那么电池断电将直接导致门把手无法打开,从而妨碍救援和逃生。另外,隐藏式门把手的设计和布置直到目前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这可能导致在不同车辆之间,隐藏式门把手的操作方式和质量存在差异。”
什么样的车门把手
更符合我们对安全的设想
针对隐藏式车门把手的问题,此次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建议书,拟从哪些方面进行规范呢?建议书中提到,汽车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安装要求、隐藏式车门内把手和应急式车门内把手的标志要求、电动式车门外把手的防夹要求与试验方法、车门外把手和车门内把手的强度要求与试验方法、电动式车门把手的动态试验要求与试验方法。那么在正式的规范形成之前,什么样的车门把手更符合我们对安全的设想呢?
章弘表示,隐藏式把手必须配备机械或断电保护装置,车企需在车门结构内预留拉锁通道,避免碰撞变形阻碍操作。标识必须标准化,应急装置必须使用荧光反光材料,标注尺寸不小于3厘米乘5厘米,并统一采用国际通行的逃生箭头符号,确保夜间或浓烟环境下的可视距离达到2米以上。结构强度必须提升,电动把手需配备压力传感器,遇阻力自动回弹,防止儿童手指卡住等。极端场景必须设计安全解决办法,比如断电保护,碰撞后门锁需自动解除电磁保险,备用电源维持供电至少3分钟,防误触发翻滚或坠落事故中把手需锁定,防止意外开启导致人员跌落车外。
由“颜值优先”转向“安全优先”
此次征求意见意义重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有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公开征集《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制修订意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安全性,由“颜值优先”转向“安全优先”,保障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从救援逃生角度,应强化汽车车门外把手在碰撞以及车辆起火等事故场景的安全逻辑,增加机械或者断电保护等安全冗余设计要求,保证断电、碰撞等事故中车门系统能够开启,从而进行救援及逃生活动。保证翻滚、坠落事故中,能够防止门把手的误作用,降低乘员跌落风险。保证车门内把手安全标志可见性,降低乘员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难度。保证车门把手的结构强度,防止事故发生后,门锁操纵机构功能丧失。”该负责人说。
对于汽车行业,新标准的意见征集无疑意义重大。“规范隐藏式车门把手,为的是让安全问题不再‘隐形’。”章弘表示,国家开始对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前所未有的,是填补空白的重要步骤。它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在门把手安全方面将要迈出重要的一步。新规定对供应链和技术创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引发汽车产业链深度洗牌,淘汰伪科技车型,倒逼技术创新,预计新材料的需求也将会激增。最重要的是,新规定不仅是技术规范的升级,更是对汽车设计理念的纠偏和提升。新规定强调,在科技感与安全性冲突时,安全性必须拥有绝对优先的地位。
“推进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的制定,既是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问题的及时修正,也是对我国优势产业蓬勃发展的保驾护航。”业内专家指出,给予创新必要的成长空间,同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为科技发展系好“安全带”,需要各方继续携手努力。
据央视、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