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6 2025年05月14日
地板上的“板凳族”
“地铁板凳族”本是在地铁里拿着小板凳随走随坐的一群人,不过在现实中,不少人进入车厢后找个角落就地坐下,“走哪坐哪”成为“地铁板凳族”的一大特征。尤其是在需要长距离通勤的大城市,人们对“板凳族”们已是屡见不鲜。不过,不少地区都是“不建议”乃至“禁止”乘客当“板凳族”的。近期,关于“地铁板凳族”引发话题不断。如何兼顾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性需求?专家对此发表了观点。
上海、北京、成都等地呼吁 乘客勿做“地铁板凳族”
“地铁板凳族”话题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就受到广泛关注,而且这一现象也不单上海有。不少乘客指出,“通勤一两个小时,全程站着太吃力”,带小板凳乘地铁,实属无奈之举;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不文明。部分“地铁族”不仅挡住车门,还一个人占用两个甚至三四个人的位置,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对此,今年4月,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管理中心发文指出,乘坐行程较长的线路确实耗费体力,但自行携带小板凳会阻挡其他乘客通行,占用较大车厢面积影响其他乘客站立,同时,在晃动的车厢内也容易跌倒或绊倒其他乘客。
不仅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杭州等地的地铁线路上,类似争议也时有发生。比如,2022年,广州地铁集团就曾发文提醒乘客勿做“板凳族”,表示“板凳族”们不仅会挤占空间,阻碍别人通行时,自己也可能被其他人撞到、踩到;在高峰期带凳子乘地铁,还会影响其他乘客上下车和列车开关门。而在人多拥挤时,“板凳族”们坐在较低的位置,也会使站着的人感到尴尬。
2023年11月,北京地铁曾提醒称,从文明乘车及安全因素考虑,不建议乘客在乘车时使用小板凳。如发现乘客有使用小板凳的行为,列车安全员也会及时进行劝阻。2024年8月,杭州地铁发出提醒,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小板凳不属于禁带物品,可作为随身物品携带进站乘车,但为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和维护文明乘车秩序,杭州地铁不建议乘客在车厢内使用小板凳。
是无奈还是自私?
“地铁板凳族”引发网友争议
在成都地铁上,也偶尔会看到乘客自带小板凳在车厢角落和接缝处就座。市民朱女士今年3月乘坐地铁4号线时,就遇到了“板凳族”带来的困扰。她告诉记者,当时她在中医大省医院站上车,本身上车的人就比较多,在车厢尾部,原本她以为前方空出来的区域是可以站立的,谁知往前站的时候,差点一个踉跄倒在地上,“当时一个角落里,以为是空的,走近了才发现有三四个人坐小板凳,不走近根本看不到。”
对于“地铁板凳族”目前网上有两种声音。有网友提出,早晚高峰在地铁车厢内使用小板凳或就地坐下会影响安全,而且占用空间,“如果有女士穿着裙子,也会有其他方面的担心。”还有网友认为,很多乘客带小板凳坐在车厢内,因为看不见,很容易发生踩踏的问题。也有网友从通勤时间和实际需求方面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有成都网民表示,自己每天通勤一个多小时,而且不是始发站乘坐,带小板凳乘地铁,实属无奈之举。“全程站着太吃力,小板凳坐着要好很多”“人太多挤不下,只有带小板凳了,又没说不让带”。
专家建议
“堵不如疏”
可在人少处设“小板凳休息区”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陈光认为,首先,“地铁板凳族”如果放置凳子占用了过多的空间,会导致通道堵塞,影响其他乘客进出,特别在高峰时期容易造成占用空间和拥堵,建议应该先引导。第二,实际上从另外角度讲,在不影响上下车和进出通道的情况下,在整个过程当中遵守地铁方面的规定,这样的话,“板凳族”影响比较小,兼顾了上班族路途艰辛、通勤时间长等问题,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和人文关怀。
“可以更加细化运力和运输方案,比如说分时间、分趟分班次,或根据线路来分位置,做出相应的建议或者规范。”陈光提出,比如在高峰时期,车厢本身就很拥挤,那么这个时间段内或者是高峰期的地铁线路上,自带小板凳就不应该被允许,但是如果空闲宽松的时间段,或者说相对宽松有空位的列车班次,建议可以在某个区域或者在不影响正常进出、乘客上下车的通道、拐角处等地方,设置一个“休息区”,容纳小板凳、临时座椅,可以实现“舒适”与“安全”的兼得。 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