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5月20日
□梁晓丽
巍巍贝壳山下,连江机械有限公司掩映在茂盛的香樟林里,水泥路面上斑驳的树叶倒影像极了散落人间的时光影片。
1
“这里是老电影院。”一个戴眼镜、穿蓝色工装的人,用右手指着一旁的砖墙房说。磁性男声带着梁平口音,干脆利落,给人稳重踏实的感觉。他就是连江机械有限公司的黄厂长,是“厂二代”,也是20世纪80年代风光的“三线娃”。
透明玻璃镜片下,他有一双炯炯有神、镇定自如的眼睛。这双眼曾见过清平机械厂的兴衰,还装着“连江”的现在与未来。
资料显示:清平机械厂于1965年落户万州,是最先到万州的“三线企业”,后于1994年陆续搬迁到重庆主城。一些把根扎在万州的“清平人”,留在了贝壳山下。为了安置这部分人,2009年成立了连江机械有限公司。黄厂长就是留用人员之一。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长排砖墙房,墙上方一扇扇褪色严重的木制玻璃窗,像一双双昏花的老眼睛盯着我们看,仿佛在问:“你们从哪来?”
“哇塞!”走在前面、已进入电影院的人发出慨叹。这呼声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我加快脚步走过水泥板台阶,眼前出现一道锈迹斑斑向两边敞开的铁门,穿过那道门,里面就是老电影院。置身在老电影院偌大的空间里,我好像穿越回了20世纪80年代。那种感觉有点蒙,但更多的是兴奋。
我对“三线企业”并不陌生,我的故乡也有一个——国营武江军工机械厂。我曾见过它红火时的模样:下班时,工人们骑着自行车冲出厂房,俨然泄闸的洪水,挡住了我回家的必经之路。那些骑着“上海牌”自行车的工人,让人羡慕,我做梦都想成为他们。后来厂子搬迁到重庆主城,厂房宿舍闲置破败、杂草丛生。“三线企业”给人的印象就只剩下断垣残壁、人去楼空、沧海桑田。
岁月何曾饶过谁,那些被遗落的老房子、老物件也一样。
我没想到连江机械有限公司还在继续生产,甚感惊喜,矗立在厂区内的老电影院更是一下戳中很多人的情怀。
2
我们这一代人都有电影情怀,读书那会儿,舍不得吃穿,但一定要省钱去看一场电影。电影是那个年代最高级的精神食粮,那时的很多港台明星,都是我们从电影中认识的。喜欢电影、喜欢电影里的明星,其实就是向往美好的人生。电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和激励人们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同时也扩大人们的视野、提高认知、寄予生活以希望。
农村是没有电影院的,两根竹竿、一块幕布、一个灯泡、一个放映机,在晒坝场上,一群放工后早早吃过晚饭的农人,坐着自己从家里扛过来的长板凳、矮凳子,聚精会神地观看:电影里的人在幕布上打仗、打架,笑声、哭声、说话声响彻山谷……电影里散发出的微光照亮乡村黑乎乎的夜,也照亮了很多娃儿前行的路。
眼前的老电影院,占地上千平方米,内空高几十米,屋顶破了不少洞。我盯着那些洞,那些洞也盯着我,似乎怕秘密被我看穿。放眼望去,一排排、一列列密集的铁制靠椅均匀分布在室内,靠椅背后的白色数字还清晰可见。好像刚送走一批看电影的人,椅子上还残留着身体的余温。我的眼里突然起了雾,像被什么戳中了心房。
电影院兼大礼堂,既可以看电影,表彰工人、文艺汇演也在此进行。瞧,舞台上的帷幕还没拉上,职工表彰大会鲜红的标语,虽然蒙了尘,但仍然醒目。标语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问:“你们看见那些颁奖领奖、跳舞唱歌的人了吗?”
我们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机抢拍,生怕下一秒老电影院就会消失。那一刻,十几部手机啪啪拍不停,十几双眼睛盯着舞台,挖掘遗落在老物件上的故事……一场热火朝天的劳动有序地进行着,没有犁铧、锄头,只有笔纸和手机。
3
大门旁有一坡铁楼梯通往二楼的放映室。我们扶着铁栏杆,依次向上爬,一步步踩上去时,楼梯也跟着一颤一颤的。楼梯爬完,一个光线暗淡的小屋出现在眼前,正前方有一扇敞开的窗户,放映机正对着窗户。胶片上布满灰尘,似乎在讲述漫长的时光。一个蒙尘的小本上记录着放映日志,钢笔字迹清晰可见——几月几日放映什么电影。纤细的字密密麻麻,仿佛无数小蚂蚁爬满格子。一页一页发黄的日志像在告诉我们:“这里曾经非常繁忙!”
“这是老电影院的放映室。”黄厂长站在小屋里说。我分明看见他透明的镜片后,闪着晶莹的泪花。他反复说,他是第二代“三线人”,家是梁平的,几岁随父亲到当时的清平厂读书,后来工作在万州,还找了本地的媳妇。工厂搬迁,因为舍不得离开,就留了下来。
“那时的三线工人俏哦,好多姑娘都抢着嫁。”黄厂长用手推了推眼镜说道,声音中带着自豪。
资料显示:三线企业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在中西部地区建立的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总称。这一战略旨在加强国防和工业布局,应对可能的战争威胁。
4
走出老电影院,心情久久难以平息,我眺望着眼前的青瓦砖墙房,像是致敬一段回不去的岁月,以及那些曾经在这片热土上拼搏奋斗过的老一辈“三线人”。
“把电影院维修好,让怀旧的人都来看电影。”这是我们临走时,黄厂长说的。后来这句话就一直在脑子里反复出现。
厂区内的香樟树正在抽芽长新,一阵风吹过,枝头上的黄叶一片片在空中上下翻飞,像在运动,又像是离开枝头前最美的舞姿。一群白鹤落在一棵粗壮的香樟树上,时而飞上天空盘旋,时而又飞回树梢,像在表演,又像在逗我们玩,更像是留守在山间的“清平人”。
我们在香樟树下走走停停,把心浸泡在这方远离城市喧嚣、纯粹沉静的土地上,感受时代的飞跃、变迁。期望它在未来的路上乘风破浪,创造出更多更先进的优质产品,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让“三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更期待老电影院里人来人往、座无虚席。
(作者系重庆市万州区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