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阳明代中都鼓楼顶部一侧瓦片“瀑布式”脱落
版次:007 2025年05月21日
◀鼓楼东侧顶部大面积瓦片脱落
凤阳明代中都鼓楼瓦片脱落
鼓楼周围已连夜搭起围挡
5月19日,安徽省凤阳县明代中都鼓楼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迅速引发公众关注。网民很快扒出:该鼓楼于去年完成维修,竣工验收至今才一年多。由此引发网民质疑:为什么鼓楼刚修好就出问题?
记者从凤阳县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处获悉,针对此事,安徽省文物局也已经介入。
事发
凤阳明中都鼓楼瓦片脱落
5月19日晚,网上流传多条“凤阳鼓楼塌了”的视频。从视频可以看到,凤阳鼓楼楼顶瓦片层突然大面积呈“瀑布式”滑落,随后出现大量烟尘。“昨天有大风,今天的风确实不大。”据接受媒体现场采访的附近商户称,最多的是顶层的瓦片脱落下来,砸到二层和楼下,鼓楼的主体建筑没有坍塌。
5月19日20时42分,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通报称:5月19日下午6时30分许,凤阳县鼓楼楼宇(1995年重建)顶部一侧瓦片部分脱落,无人员伤亡。相关情况正在调查中。
5月19日正值中国旅游日,该事件迅速引发关注,并登上热搜。
5月20日8时49分,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再次发布通报称:事件发生后,凤阳县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迅速疏散现场围观群众,设置安全硬隔离区域,确保周边群众安全。凤阳县委、县政府已成立调查组,责令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赶赴现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调查核实。截至5月19日23时,现场安全防护隔离设施已安装完成,其他有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公开资料显示,明中都鼓楼,位于凤阳县老城区,又称中都谯楼,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南北长72米,东西宽34.25米,高15.8米,是中国最大的鼓楼台基。楼宇部分毁于清咸丰三年,台基于1989年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楼宇于1995年重建。
探访
去年因漏水维修换了瓦片
5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凤阳县鼓楼现场探访,看到鼓楼四周已全部被围挡起来。附近居民告诉记者,鼓楼去年因漏水重新做的防水,并更换了瓦片。
记者在现场看到,凤阳县鼓楼坐西朝东,东侧最顶上的瓦片几乎全部脱落,下层瓦片也被最顶上脱落的瓦片砸落,四周已全部被围挡了起来,有民警在现场维持秩序。记者注意到,鼓楼周边聚集了不少居民,大家都对这一突发情况感到很意外。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在围挡上面张贴着“安全提醒”:“鼓楼屋顶瓦片脱落,为保安全请勿靠近。”
“刚开始是个别的瓦掉落,后来一整片全部砸下来了,大概持续了几分钟,幸亏没有伤到人。”据附近居民回忆,该楼宇之前从来没有见到过瓦片掉落的情况,没想到瓦片更换了才一年,竟然出现了大面积瓦片脱落的情况。“去年因为里面漏水,重新做了防水,更换了瓦片。事故发生后,政府部门很快拉起了警戒线,现在的围挡是夜间搞起来的。”
据了解,凤阳县鼓楼东侧是一个大型露天广场,是附近居民休闲活动的一个好去处。“当时这边上有不少人,有跳广场舞的,有下棋的,看到有瓦片掉落,大家都赶紧往外跑。”有目击者称,伴随着瓦片脱落,现场还扬起了很大的尘土。
质疑
维修监管是否有问题?
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通报称,2017年以来,鼓楼楼宇零星出现屋顶部分瓦片脱落、檐板损毁。2023年2月,因损毁情况加重,存在安全隐患,启动鼓楼楼宇维修项目。2023年5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也就是说,维修工程竣工验收至今才一年多,就发生了此次楼顶瓦片脱落事件。
据公开资料,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3年4月25日发布该楼宇的维修招标公告,由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中标。维修合同中资金数额为341.206万元,质量要求是工程质量必须达到国家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标准。
不少网民质疑,该维修工程是否存在偷工减料或监管漏洞?
凤阳文旅局长回应鼓楼瓦片脱落
施工经费用在何处?
是否是工程质量问题?
20日下午,央广网记者就公众关心的一系列问题,独家采访了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德永。
一问
为何竣工仅1年零2个月即出现瓦片脱落?是否与施工质量有关?
卢德永介绍,鼓楼原楼宇部分已毁于清咸丰三年,现楼宇为1995年建设,此后未进行大面积修缮,“2017年初开始,楼宇顶部瓦片开始零星脱落。2023年,脱落情况加重,所以就启动招标进行专项修缮,并于2024年3月重新开放。”
但是,仅仅9个月后,同年12月,无人机巡检时发现楼宇顶部南北向出现裂缝。第三方检测机构评估后要求施工单位进行修补,当时的结论是“没有整体滑动现象”。
对于此次事故原因,卢德永表示:“据气象部门监测,昨天一天的温差高达20℃(最低17℃/最高37℃),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当然,不知道是否和这个因素有关,我们把这条信息也反映给了专家组。”
二问
网传300万元的招标资金使用是否合理?
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情况通报称,2023年5月,当地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鼓楼楼宇维修项目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2023年9月进场施工,2024年3月竣工验收。
记者在网上查询到一份《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履约信息》,时间为2024年3月18日,发布部门为凤阳大明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主体名称为黄山市徽州中亚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交易项目名称为凤阳县明中都鼓楼楼宇维修,合同金额为3412057.080000元,合同结算金额为2902300.000000元。
卢德永告诉记者,施工单位确系上述公司,网传“300万招标”实为当时鼓楼的修缮费用,主要用于瓦片、檩条以及二楼木栏杆的修缮,增加防水层、钢筋网、水泥砂浆层等,还包括脚手架搭建等花费,“这些都是公开信息,网上也都能搜到。至于是否是工程质量问题,需要专家的论证。”
三问
鼓楼楼宇是否属于文物,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几百年的文物就这么损毁了,太可惜了!”不少网友发出惋惜的声音。
对此,卢德永表示,鼓楼由台基和楼宇两部分组成,台基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楼宇部分其实是1995年建设的现代建筑,不属于文物本体,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日常一两个月都会有例行巡检,最近没发现有什么问题。”卢德永说,“等待调查结果出来,会给公众一个完整的解释。”
楼宇部分是“假古董”?
1995年获省文物局 批准复建
有消息称,安徽凤阳鼓楼的楼宇部分并不是文物,而是1995年未经批复,就违规复建的“假古董”,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
20日,凤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德永对记者表示,凤阳县相关部门于1995年向安徽省文物局申请复建,得到了批准回复,凤阳鼓楼不是违建。对于鼓楼复建是否通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卢德永表示,因为是省级文保,只需通过省级批复,“调查组后续会发布详细通报”。
反 思
文物保护要重视维护
有网民认为,凤阳鼓楼瓦片脱落事件不仅是单一安全事故,更是对古建保护体系的一次压力测试,需要在历史传承与现代治理中找到平衡点。
一位去过凤阳鼓楼的网民表示,曾细细看过鼓楼的包砖,比较凌乱,应当是在县城内各处收集所得。而且因为游客可以靠近,所以刻画累累。现在各地文物保护困难的地方在于,随着财政吃紧,文保拨款大受影响,人员工资也好,日常管护也好,尤其古建以及田野文物的保护可能会有个困难时期。
更有网民认为,去年鼓楼才完成修复工程,如今却发生这样的状况,难免让人质疑修缮质量,也凸显了古建筑保护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不仅是对一处古建筑的伤害,更是文化遗产的一次危机警示。
古建筑是历史的活化石,承载着先辈的智慧与精神,保护好它们是我们的责任。一定要加强对古建筑的日常维护和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方案,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的投入和重视程度,让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能够长久留存,继续传承文化记忆。
综合现代快报、央视、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