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寻宝

版次:010    2025年05月21日

□刘建平

民间古有“二龙抢宝”之说,今有石柱龙潭寻宝之行。

龙潭寻宝,寻找的是什么宝贝呢?不是铅锌、不是土银,而是“石柱二秦”之清代贡生诗人秦淮月创作又遗失的《滴翠轩诗草》第三卷。

日前,石柱县政协会同县民宗委、民协等有关单位,召开“秦淮月诞辰185周年暨石柱建设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名县研讨会”。会上,秦淮月裔孙秦国鼎老人提供了一个信息:龙潭乡木坪村与秦淮月老家马武镇杨柳湾毗邻,该区域或许散落有遗失的《滴翠轩诗草》第三卷。闻此消息,石柱县戏剧家协会主席廖培江主动请缨,愿提供私人车辆前往龙潭寻宝,并且计划为秦淮月编剧目。

四月的七曜山春意盎然,龙潭寻宝团春风得意车轮疾,志在必得淮月诗。领队是耄耋老翁秦国鼎,还有政协委员、民盟盟员、民协作协诗协会员、媒体记者等,还有摄制组。秦老亲自带我们进山寻找祖宗的文化遗产,大家一路欢笑,心里面很托底。

到了龙潭乡政府,我们在当地工作人员的接待和指引下,沿着龙潭河右岸、张南高速龙潭互通边的一条新村道公路上山,逐户搜寻,希望能找到淮月诗草。

每到公路边一家,凡厨房在冒烟的,门开着的人家,我们会敲门进屋,与主人聊天,问是否听说过附近杨柳湾的秦老爷秦淮月和他的古诗集。大多说不太了解秦老爷,但是见面都认识秦国鼎,乡亲亲切地叫他秦书记,因为他以前在马武区工作过。

老百姓热情地迎接我们进屋拉家常,然后谈到来意,想看看家人留下来的古老书本。然后我们将老百姓家里的藏书翻一翻,再归位。多数家庭的书是现当代的,个别家庭也有一些古书,如古医书,老典籍。细心的周荆沙委员还发现了手抄的《鲁班弟子四言八句》。

我们在龙潭木坪村忙活了大半天,没有找到秦淮月的诗歌集,但重走了秦淮月曾经步履的老地方铜厂坡、老长坪、宝王庙等地方,他诗歌中有“迢遥直立铜厂坡,高如登天旋如磨”“忽然宽敞见平沙,知是古人银渣和”,秦老说,此行更加理解了爷爷诗歌的意境和他徒步赶考、赈灾为民的良苦用心。

此行寻宝路途上,又见土家圣山白虎山和铅锌矿冶炼遗址,张兴会委员说曾在文联组织摄影家到黄鹤拍摄过,但是在龙潭木坪的拍摄角度是最佳的,由近及远毡帽山、龙潭河、挂壁大堰、白虎山、系马桩和大锅圈等美景一览无余。又见石柱县国保单位重庆冶锌遗址群,大家对明朝石柱土司马千乘组织开采土银,保障秦良玉带兵南征北战、保家卫国更加敬畏钦佩。

张兴会对“石柱二秦”和秦国鼎老人传承家国情怀、老年依然深入民间的高尚精神肃然起敬,激情赋作赠送给秦国鼎老师:“身形笔挺,矫健体轻。才思敏捷,相处悦心。远观同龄,近看长亲。耄耋贤翁,吾辈之灯。”

龙潭寻宝,传承文脉,虽然没能找到秦淮月遗失的《滴翠轩诗草》第三卷,但耄耋贤翁秦国鼎老师不仅身体力行,在寻宝路上引领点灯,让我们一路同行,收获匪浅。

特抄录秦国鼎老师诗二首作结:

寻诗龙潭行

(一)

春回大地千岭翠,重游诗路景色美。

龙潭湖水迎宾客,山花起舞歌声飞。

(二)

春和景明赴龙潭,水复山重别有天。

流秀波光拂日影,藏幽深山荡春烟。

眼前白虎丰姿峻,寻掘诗草旧梦悬。

走村串户询岸柳,三卷荣归几时圆。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民宗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