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之链
版次:004 2025年05月23日
广安展馆
观众在广安馆前抱着熊猫玩耍
川航的空姐在西洽会现场表演
广安馆里展示的重庆汽车企业配件产品
四川展馆
在本届西洽会上,四川连续第六年作为主宾省,积极组织了相关地级市和四川国企参与,与西洽会的客商进行了深入的洽谈对接,达成了多项投资合作意向,并签署了一批产业合作项目。
多年来,重庆与四川紧密携手,共同推动优势产业集群成链发展,成效显著,成果斐然。
泸州、广安、川航单独设馆
四川展馆坐落于悦来会展中心中央大厅,展馆以“天府智造·开放之芯·国家战略腹地·西部发展新动力源”为主题,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成果,通过“川链西进・开放序章”“西进智擎・川造重器—高端装备与智能智造”“川芯智联・数汇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链”“川流未来・智启新极—未来产业应用”“开放共赢・四川智汇—天府会客厅”五大板块,重点展示了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云计算等领域的重点企业展品。
在本届西洽会上,四川还特别组织了泸州、广安等地级市和企业单独设馆参展。广安馆以其独特的展示风格脱颖而出,面积416平方米,整体布局分为“广安形象展示”“同城融圈成果、工业板块展示”“改革成果展示”“特色产品展销区”“文旅非遗产品展销区”五个部分。
“同城融圈”作为广安馆的核心展示亮点,彰显了广安积极融入重庆都市圈的决心。正如广安市商务局负责人所言,“本届西洽会,我们带来了100余种‘广安好物’进行展示。”广安高度重视西洽会这一平台,连续多年参展,致力于加速推进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建设,打造成为重庆都市圈的北部副中心。通过西洽会,广安在推动区域合作、吸引投资、促进贸易协作、旅游营销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尽管四川连续六年成为西洽会的主宾省,但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西洽会上四川的特色元素显著增多。除了广安,泸州也加入了展示。泸州馆展现了酒文化的魅力,泸州老窖、郎酒等知名酒厂在现场设立了展示台。
同时,四川航空作为本届西洽会的官方航空合作伙伴,在N2展馆内以“美丽川航 客货齐飞”为主题打造的沉浸式展厅惊艳亮相,全方位展示航空电商物流、生鲜地图、货运航线等全产业布局,成为本次展会彰显西部航空物流创新生态的核心窗口。
西洽会不仅是连接内外的窗口,也是展示的平台。川航物流围绕航空货运枢纽建设,从三个维度进行重点呈现。在货机运力板块,通过动态航线地图与数据沙盘,直观展现其以成都为枢纽、南通和南宁为支点,构建起连接西欧比利时、德国,东欧匈牙利,北欧芬兰以及亚洲多国的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全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的高质量发展,实现民航客运与航空货运的“两翼齐飞”。
90%产品配套重庆汽车产业链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战略机遇。连续几届西洽会,四川都积极参展,不仅派代表出席开幕式、高峰论坛等活动,还主动策划经贸活动,并搭建主题展台。本届西洽会上,四川元素增加,川渝两地携手同心,做大做强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特色消费品等优势产业集群成链。
“我们是为宗申、银翔、力帆等重庆摩托车主机厂生产风冷和水冷产品的公司。”在广安展馆展出产品的四川耀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川耀业科技”)负责人彭先生说,四川耀业科技是一家深度与重庆合作的企业,在摩托车产业链受益最深。
2023年,四川耀业科技从重庆迁至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工业园区,2024年1月搬迁完成并正式投产,拥有9条现代化流水生产线和最新加工工艺生产线,年生产达100余种300万只各型缸体,其中90%的产品供应给宗申、银翔、力帆、大江、润通等主机厂。
重庆摩托车深受世界消费者的喜爱。重庆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重庆摩托车出口502.7万辆、20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5.9%,量、值均居全国第三。
“我们连续几届参加西洽会,这是一扇走出国门的窗口。”彭先生说,公司凭借过硬的质量,生产的产品通过宗申、银翔、力帆、大江等摩托车走向了全世界。
“重庆摩托车产量的快速增长,也为我们企业带来了福音。”公司属于订单式生产,主机厂需要多少产品,公司就生产多少,但是今年的订单已爆满,订单已经排到了6月底,公司一直组织员工加班加点。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案。四川赛特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赛特公司”)的产品是汽车空调系统和管路、热交换器(含钣金)等。“我们主要是长安、赛力斯等汽车生产企业的配套厂。”四川赛特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同样和重庆的汽车产业链有着紧密联系。
2024年,重庆汽车产业产量254.01万辆,同比增长9.4%。四川赛特公司看中了重庆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重心放在重庆,40%的产品供应给长安、赛力斯等汽车生产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3.04亿元。
数据显示,广安全市汽摩配件企业近200家,其中主阵地在邻水县,拥有赛力斯、长安等重庆汽车企业一、二级配套企业50余家,汽车零部件产业70%的企业来自重庆,近90%的产品销往重庆。
广安跑出“进城入圈”加速度,高标准建设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区,离不开西洽会这个“舞台”。比如,2024年,广安市成功签约3个项目,协议资金23亿元,涉及环保新材料、能源、农旅结合产业。
全国21%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
四川众多地级市在重庆优势产业集群链中取得成果的一个缩影,以长安汽车的主流车型为例,它们配备了来自四川50家供应商企业提供的零部件,这不仅推动了川渝地区683家合作伙伴的发展,还促进了12万人的就业。
据了解,成渝地区已构建起我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拥有45家整车企业和1600多家配套商。同时,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超过11%,位居中国大陆第三、全球前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
“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突破8万亿元。”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总量达到8.2万亿元,以全国2%的国土面积贡献了6.5%的经济体量。两地将共同实施100项重大合作事项,共建300个重大项目,培育形成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国21%的动力电池实现“川渝造”,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已突破3.6万列,线路增至50余条,覆盖欧亚120余个城市节点。川渝两地作为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通过西洽会这一关键平台,我们不仅期望向更多投资者展示双圈的众多重大机遇,而且期望促进企业抓住机遇拓展市场,加强合作,持续扩大合作网络。我们致力于加强川渝两地在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的产业链合作,以及与国内外企业、商人的经济贸易合作。”四川省经济合作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记者观察
成渝“经济纵深” 双城“链”式发展
西洽会六年常客,川渝合作开启新篇章。四川第六年以主宾省身份亮相重庆国博中心,展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深层逻辑——以产业链为纽带,协同发展,书写新时代双城故事。
西洽会作为西部对外开放的窗口,承载着国家战略使命。川渝在该平台上的互动超越地理相邻,产业链双向奔赴深化:四川推动项目签约落地,重庆以产业腹地优势互补。这种链式协同构筑起抵御风险、共享机遇的韧性网络。
六年主宾之路,成渝“双核”动能释放。两地以产业链为棋盘,以要素流动落子,打破行政壁垒,激活区域市场。四川科技资源与重庆产业基础交融,形成生态闭环。这种深度捆绑让双城经济圈竞争力增强,树立西部大开发的标杆。
第七届西洽会新起点,成渝合作进入“链群共舞”深水区。四川以主宾省身份西进,重庆以东道主身份迎接,持续六年的互动孕育更大可能——产业链深度融合,重塑西部经济地理,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注入西部动能。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