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5月23日
□何军林
我在这小区已住了好些年头,真正和邻居们打交道是最近几年的事,原因是自己兼了份差事,当选了业委会主任与居民组长,对小区和邻居的事便多了些关注,了解也多了起来。我开始意识到,“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背后,藏着的是邻里间那份不可或缺的温情与力量。
二十几万元集资款与一条路
我们小区规模不大,大家相处还算和谐。站在阳台凭栏而望,目力所及皆是坦荡,哪里有棵树、哪里有块空地,都清清楚楚映入眼帘,这种一眼看到底的通透,不失为一种简单之美。
小区已有二十来年历史,确实显得有些简陋。在光鲜靓丽的大都市,我们小区长期存在一个被所有居民诟病的大问题,那就是小区内部的道路居然是坑坑洼洼的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提到小区的路,居民怨声载道,但抱怨了多年,坑坑洼洼的路像始终无法缝合的伤口。
用社区和物业的话说,翻建小区道路是个大工程,需要一大笔钱,按规定不能动用大修基金,只能靠居民自筹。每每议及此事,业主们便如霜打的茄子,一个个蔫了。大家似乎都在等待,如同盼星星盼月亮,做梦般想象某天早晨起来,猛然发现小区道路奇迹般变成了新路。
奇迹没有降临,倒是等来了一场令人心惊的意外。那天是周末,细雨如织,小区泥泞的路上,一位老人突然摔倒,雨伞摔飞出去好几米远。大家在惊呼声中将老人扶起,幸无大碍。现场的人义愤填膺,开始纷纷抱怨起来,口口声声说这路再不修会出大事。老人摔倒事件,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居民的情绪,也点燃了大家的心智。那些积攒的怨气,此刻化作了行动的力量——我们终于明白,与其坐等奇迹,不如自己解决问题。
接下来自然是跟社区、物业和业委会通气交流,当然最关键的是跟所有业主沟通。有人主动站出来,志愿逐户上门征求意见,其间的艰难可想而知:有人说自己出门走路少,不愿出钱;有人说已习惯了走烂路,不愿掏钱;有人说自家房子已租出去,自己又没住在这里,同样不愿出钱……所幸,大多数业主展现了令人动容的担当,当集资款额定格在二十几万元时,那些最初的叹息都化作惊叹号。原来只要有人愿做递火者,冰冷的数字也能融成暖心的路。
真金白银就是底气,委托物业招标,街道、社区监督,施工单位快速进场。那条曾让我们吃尽苦头的烂路,在压路机的轰鸣声中,渐渐变成平整光亮的沥青路面。
新路铺成那日,整个小区仿佛被擦亮的银器,焕发出久违的光彩。走在平整干净的沥青路上,大家心情都舒畅了,出门也敢说自己是某小区的了。每次看到大家笑意盈盈地走在路上,忽觉所谓家园,不就是要这般温润如玉,让每个归家人都能安心地说“我到家了”么?
一座自己打造的花园
都说岁月是把刀,不仅会改变人的容颜,也会改变周围的环境面貌。
居住在小区,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发现周围的环境变旧了,就像家里存放的某本书,不知不觉间就泛黄了,甚至破损了。最明显的就是楼层过道,墙面布满蛛网般的裂纹,地砖也已黯淡无光,缝隙里嵌着洗不净的污垢。那些剥落的墙皮、破损的角落,像一道道伤疤,让人不忍直视。这破旧的楼道,不知何时竟成了大家集体的心病。
一天在电梯口,有邻居提议要不我们几家人自己出钱把楼道翻新一下,应该花不了几个钱的。大家眼前一亮,应声附和,原来事情可以这么简单。于是很快凑了一笔钱,请了两个工人只用两天时间便彻底翻新了楼道。新楼道亮得晃眼,地砖能照出人影,连空气都透着清漆的香。楼道焕然一新,也让其他楼栋的邻居羡慕不已,纷纷前来观赏,并开始效仿。一层层、一栋栋,通过翻新楼道,证明了群众的热情和力量,也证明了只要大家愿意行动,旧环境就可以变成新环境。
在业主群里,大家还反映小区休闲坐椅少。有反映就要有回应,但钱从何来?几个热心业主一合计,并牵头把空闲场地临时出租给一些售卖生活用品的商贩收取租金,用这笔钱最终解决了休闲坐椅不足一事。住在C2栋的何大娘,腿脚不方便,走几步就要歇一下,以前出现在中庭时总是唉声叹气,一副很无奈的样子,如今每次见到她坐在椅子上,都是一脸的惬意和满足,那神情仿佛在告诉大家这就是一种幸福。
除了关心修路添坐椅,大家还反映小区绿化太少了,花也看不到几朵,连鸟都不往小区飞。不过,尽管人人都想生活在美好的花园里,就是没人主动站出来,大家都在观望。直到那日,不知谁在业主群里发言道:“何不自造桃源?”自然是一呼百应,大家开始集思广益,纷纷出主意想办法。资金不再是问题,因为空闲场地还在持续出租。由于空间有限,打造袖珍式绿色景致成为必然选择,该种草的种草,该种花的种花,该围栏的围栏……经过一番精心打造,小区中庭变成了公园,有树、有草、有花,还有健身器材。每到傍晚,这里便热闹起来,男女老少饭后都喜欢来此溜达一圈。孩子们在花草丛中追逐嬉闹,笑声惊落几瓣新蕊;慈祥的爷爷奶奶摇着蒲扇坐在椅子上,不知在打量花朵还是打量自家的孙子……小区的春天原来可以是花、是草、是美。那些被我们忽视的时光,此刻都化作春泥,在花影里酿出甜香。
杜鹃花是大家的最爱。我们在改善中庭环境时,专门辟出一块地种上杜鹃,并用围栏围起来,成为中庭一道独特的景观。当杜鹃花开,展露出绚烂的色彩时,颇有风景这边独好之意。最妙是暮色四合时,晚风携着花香叩窗,恍若邻里们絮絮的家常。在春风吹拂下,在阳光照射下,杜鹃花就像小区居民的张张笑脸,整个小区皆是旖旎的春光和幸福。
这种温暖,比任何回报都珍贵
城市里常见的流浪猫狗,已成了城市病。在我们小区,那些蓬松的影子也是横行多年,让大家烦不胜烦,却又一直不知如何解决。
春日的暖阳轻柔地洒在小区步道上,光影斑驳,本该是惬意无比的画面,可偶尔蹿出的流浪猫狗,却让这份美好有了些许瑕疵。说实话,我心底对它们是有些厌烦的,每次相遇,看着它们脏兮兮的模样,满心无奈只能选择容忍。但如何解决这个麻烦,大家一时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不过有业主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现在都能造出机器猫和机器狗了,解决流浪猫狗难道比这还难?
我们几个闲人,终究看不过眼,于是组织了几个热心业主志愿者,在小区捕捉流浪猫,安置在一间小屋,还给它们打疫苗,给它们绝育分流。渐渐地,这间小屋竟成了小区最温暖的所在——但凡小区有猫走失的业主,都可以到这里来认领;小区有想养猫的,也可来这里领养,甚至还亲自送上门。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小区流浪猫滋扰的问题,也让它们摆脱了流浪的命运。最多的时候,我们收留的流浪猫有四五十只。
就在前几天,独居的李婆婆到物业处缴费,老人家的手在口袋里摸索着零钱,目光却忽然被角落里的一只流浪猫吸引了。李婆婆声音都在颤抖,激动得差点落泪,原来这是她家走失的猫。她一个劲地摸自己的衣兜,最后摸出两百块钱来,坚决要给我们作为感谢费。用她的话说,这只猫陪伴了她多年,是她的命根子。但被我们反复拒绝后,她只能抱着自己的猫很无奈地离开。没想到隔天清晨,李婆婆又来了。这次她拖着一大袋猫粮,说什么也要留下。“就当是给其他猫儿加个餐。”这份心意,我们终究没能拒绝。
事实上,我们收留这些流浪猫都是免费的,猫粮都是热心居民捐送的。大家齐心协力做这件事,倒不是说非要感动谁,只是每次看见那些曾经脏兮兮的小家伙,如今皮毛油亮地在阳光下打滚,心里就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熨帖。这种温暖,比任何回报都珍贵。
我常常在想:这一生我们能在这方寸之地比邻而居,无疑是缘分。如何守望我们共同的家园,如何在这个家园里相处生活,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居民。我时时处处会感受到邻里之间的关爱与温暖,觉得在这里住上一辈子挺幸福。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