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驱动 重塑西部新格局

版次:003    2025年05月26日

西洽会上的现代服务展览

两江新区的一家机械制造企业

第七届西洽会昨日闭幕。以“新西部、新制造、新服务”为主题的本届西洽会,通过多场活动、多项成果、多位嘉宾观点,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以新重庆建设为核心,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翅膀,带动整个西部,崛起为中国经济单独一极。再次为新时代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从内陆到国际枢纽 重庆完成华丽转身

30年前,西部的发展还需要三峡工程来破局;25年前,国务院正式启动西部大开发;及至今天,我们可以从本届西洽会上看到,通过无数人的努力,尤其是新重庆建设开局以来,重庆正在成为支撑新时代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多位嘉宾的采访中,他们都对重庆的核心枢纽地位非常看重。泰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拉丽婉·甘查拉扎莉告诉记者:“我们很看重重庆作为内陆物流枢纽中心的地位,在‘一带一路’框架合作倡议下,包括陆海新通道合作框架下,重庆有着很好的地位和基础。我们希望利用重庆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的地位带动泰国产品在这里进行集散,通过陆海新通道、中老泰铁路等方式,把泰国产品集散到重庆来,然后再通过中欧班列把这些产品运送到中亚或者欧洲。”

泰国国家航运顾问猜参先生表示:“重庆是东南亚向中亚、欧洲拓展的枢纽之一,在连接我们的产品进出口方面有很大潜力,有助于拓展泰国企业的进出口业务。”

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副部长陈泓缣表示:“西部陆海新通道是国家重大战略,重庆是通道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它不仅连接中国西部与东盟国家,也为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农业出口国提供了直通内陆的高效通道。”

上海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在重庆开设了分中心,负责人孙仓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之所以设立重庆分中心,正是基于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跨区域协作,我们以临港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对接重庆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建设,实现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度联动。”正是拥有上述地位,重庆才在相关国家重大战略或部署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届西洽会,重庆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四川、陕西、贵州、广西等省区共建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产业链,达成相关签约产业合作项目46个,正式合同金额近400亿元。

作为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庆是西部唯一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本次西洽会的“渝品云集”电商资源对接大会和跨境电商板块,吸引了超700家品牌企业、100多家头部MCN机构和跨境电商平台、3000多款特色产品。重庆以西洽会为“纽带”,搭建起了内贸与外贸、传统与创新的桥梁,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企业提供了一个全方位拓展国际市场的平台,也更好助力重庆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签约247个项目

重庆制造链供应链双提升

本届西洽会,共计签约重大项目247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67个、金额1572.8亿元,“新制造”在本届西洽会中体现得分量十足。这些签约项目重点围绕我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发力,将进一步完善重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助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作为重庆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兴则重庆制造业兴”。此次签约的167个制造业项目中,有众多项目都与汽车产业息息相关,可谓聚焦该产业“精准发力”。

渝中区与博通创瓴(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双方将共同开发车辆控制器软件平台项目,助力全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博通创瓴总经理王聪介绍,该企业通过致力于车载控制器软硬件开发,同时面向控制器软件与云端服务进行开发,将加速推动“重庆造”汽车实现智能、网联和数字化发展。

另一个重大签约项目“万盛色耐特超轻高刚性降噪轮毂制造项目”,总投资20亿元,广州色耐特董事长张其峰表示,作为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铝合金轮毂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的高科技企业,色耐特与万盛经开区的制造业布局高度契合。色耐特的“超轻量化高刚降噪轮毂”技术,将在使用性能上充分满足“重庆造”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助力长安汽车、赛力斯等重庆车企更好地拓展国内外市场。

除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是签约重点。比如江北区与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清洁能源公司签约,共建注册资本金达60亿元的“央企清洁能源总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签约双方将通过组建清洁能源公司总部并落户江北区,助力江北区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产业集聚区。

从西洽会的签约项目来看,东部和中部的产业继续向西部转移,同时也表明全国区域合作更加紧密。在签约项目中,来自广东、浙江、湖北等我国东部及中部省市的产业项目122个、正式合同金额近1700亿元,超签约项目总额的一半。其中来自东部省市的产业项目达110个,广东、浙江、上海成为我市主要的产业转移来源地。

重庆现代服务业崛起

银行股领涨外资抢滩

在西洽会签约的247个重大项目中,除了制造业,还包括另一个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项目57个、金额752.8亿元。签约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涵盖科技创新、新兴金融、现代物流、软件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与先进制造业融合更加紧密。

西洽会期间,举行了“投资中国”重庆服务业扩大开放推介会,集聚来自全球行业巨擘、政商代表,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共享重庆服务业发展新机遇。事实上一些嗅觉敏锐的资本已经在提前押注重庆现代服务业,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渝农商行的总市值在5月21日收盘时超过了沪农商行,渝农商行的总市值为849.50亿元,沪农商行的总市值为848.71亿元。2025年1月1日至西洽会召开当天的5月22日,A股43家上市银行当中,渝农商行累计涨幅30.77%,排名第一位;重庆银行累计涨幅28.41%,排名第三位。同期,招商银行的累计涨幅只有13.26%,光大银行的累计涨幅只有7.49%。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之一,重庆银行股的异动,充分说明市场对于重庆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认可,认为这两家银行将享受到开放的红利,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在西洽会上,多名外资代表也积极分享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经验,共探合作路径。德国东部国际经济合作委员会主席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介绍,德国东部已成为绿色技术、数字化转型、医疗技术、能效提升及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中心,当地企业与重庆形成完美互补。德国东部经济国际合作委员会将着力推动中德两国商务考察、行业峰会、联合研究,通过商业论坛推进人工智能、数字基建、智慧工业、现代医疗等议题。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时帅认为,通过精准开放与制度创新,服务业将加速向高端化、数字化、国际化转型,电信、医疗、金融等领域技术溢出效应显著。

西洽会期间,上海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重庆分中心授牌,上海市重庆商会副会长陈慧告诉记者:“该分中心将从三个方面为重庆企业提供服务:一是搭建双向资源通道,将临港新片区在跨境金融、国际法律等领域的136项制度创新赋能重庆本土企业;二是构建需求响应机制,通过400余家商会会员企业的调研网络,梳理出渝企海外发展的7大类共性诉求;三是创新‘飞地服务’模式,依托上海国际化人才储备,为重庆企业提供海外投资全周期伴随式服务。”

在西洽会上,重庆市市长胡衡华表示,重庆愿共享战略机遇,持续开辟数字经济、国际物流、生物医药、跨境融资等服务合作新空间,协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能级,更好支撑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服务创新的活水,正在浇灌高质量发展的常青之树,为新重庆建设提供新动能。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