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2 2025年06月04日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有的人稍微一动就汗如雨下,而有些人却几乎不怎么出汗。这两种体质的人,哪一种更“虚”?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任菁菁为你解读适当出汗为什么是种“天然补药”,并教你如何健康出汗。
出汗,帮了身体5个忙
在进化历程中,各种生物采用不同的方法散热,比如狗用呼吸、象用耳朵,秃鹫则通过在脚上排便。相比之下,人类进化出的出汗算是散热方式里更为高效的一种。人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在37℃左右,就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调节,达到恒温的效果。
人体汗腺分大、小汗腺,大汗腺主要分布于腋窝、乳腺和会阴处,小汗腺分布全身,集中在手掌和脚掌,这些大大小小的腺体约有400万个。悄悄蒸发的汗液,在人体发挥着5个重要的生理功能:调节体温、促进新陈代谢、保护皮肤、缓解压力和预防疾病。
不出汗、暴汗,都可能是病
人在平静状态下,24小时内的出汗量在500~800毫升。当增加体力活动、进食辛辣刺激食物、环境炎热、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出汗量会有所增加。通常,成年人每天出汗量在500~1000毫升,夏季可达到1500~2000毫升,约3~4瓶矿泉水的量。
任菁菁表示,中医讲“阴加之于阳谓之汗”,意思是说,汗出过多或者不出汗都不正常,是阴阳失调的表现。尤其夏天不出汗,是一种病理性表现。总不出汗的人,由于皮肤代谢缓慢,一些废弃物难以排出,肤色看起来不健康。同时,不出汗,气血运行慢了,会影响消化。该出的汗出不来,还会影响心情,出现心慌、心悸、烦闷不舒等表现。
夏天主动出“微汗”,能补身体
任菁菁表示,适当出汗不仅让人感觉舒服,还是“天然补药”,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身体抗病毒、抗菌能力。
■主动出微汗
上午10点前或下午5点后到户外进行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让身体微微出汗,注意避免过度运动。不宜运动的人可在上午9~10点或下午4~5点,晒20~30分钟太阳,或睡前2小时用40℃左右温水泡脚,适当排汗。
■及时补水
夏季出汗量大,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建议成年男性每天喝足1.7升水、女性达到1.5升,最好少量多次饮用;活动量大、周边环境高温干燥时,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但不建议超过3升/天。
■不要太贪凉
长时间吹空调会影响排汗系统正常运行,吃冷饮会伤害肠胃,影响汗腺收缩和扩张。夏季要给身体主动出汗的机会,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不是特别闷热时,建议关掉空调和电扇。刚从冰箱取出的饮料、水果,建议常温下放置15分钟再食用。
■清淡饮食
夏季炎热,宜清淡饮食,食用辛辣刺激、肥甘甜腻的食物,更容易大量出汗,损伤脾胃。多吃果蔬,适当喝一点酸味饮料,如酸梅汤等,既避免过多出汗,又生津开胃。
据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