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7月02日
□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牟方根
“哎!穿恶浪哦,踏险滩呐。船工一身,都是胆罗;闯漩涡哟,划激流哦……”前不久,我路过川江巴阳峡畔一个叫太阳溪的地方,听到久别的船工号子。
巴阳峡简称巴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东部与云阳县西部的交界地段,峡长约9公里,枯水期江面最窄处仅80米、最深处达44.2米,曾是长江川江段以险、窄著称的天然航道“咽喉”。太阳溪地处巴阳边的175米水位线上,为万州区三峡移民的一个后靠安置点。川江号子是昔日川江流域的船工们为协调劳动节奏、缓解疲劳而创作的民间歌唱形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具有“一领众和”的特点,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施系统性保护与传承创新。
循声而去,我们见到川江船工号子的传承人——任开和、向家云、向家元、陈乾伦、张绍池。尽管年事已高,五位古稀老人依然面容红润,耳聪目明,声如洪钟,腰板笔直,风采不减当年。
曾担任川江船工“号子头”(负责领唱号子的人)的任开和介绍,川江船工号子按行船方向分为上水号子与下水号子两大体系。上水号子以人力对抗逆流,有离岸的撑篙号子、深水划行的扳桡号子、浅滩集群牵引的拉纤号子、过桥操作的抬桅号子等;下水号子则需驾驭顺流速力,包括启航的顺流号子、稳流的平水号子、闯滩的号子“三部曲”(见滩—闯滩—下滩)、调速用的二流橹号子等。
有时,“号子头”还会根据河段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安全性,编创出一些不同场景、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提醒后面的船工及早采取措施。如:号子头喊“大浪凶得很”,后面的船工心领神会,应“脚步踩得稳”;前面是一片平坦水域,号子头喊“平阳大路”,后面的船工乘势前进,应“迈开大步”;行进的江面又变得狭窄,号子头喊“羊肠小路”,后面的船工相机行事,应“放缓脚步”……
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钢质机动船的普及使川江木船逐渐退出货运主流。2003年6月,三峡工程初期蓄水135米后,巴阳峡部分险滩开始淹没;至2006年水位升至156米,传统航道完全消失。任开和等作为川江巴阳峡段的最后一代木船工,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涛声不断歌不断罗,回声荡漾白云间罗,高峡风光看不尽罗喂,轻舟飞过万重山罗喂!”如今,任开和等老船工还经常去巴阳峡边,观看“高峡出平湖”后形成的“巴阳峡画廊”美景。回忆起拉船的那段过往经历,大家还会喊上几段川江船工号子,把昔日川江船工具有的“脚蹬石头手扒沙”的顽强意志和“风里浪里不归家”的坚韧性格一一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