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5 2025年07月03日
近日,福建5岁女童在游泳时感染阿米巴原虫症(俗称“食脑虫”)的消息登上热搜,而安徽合肥一位家长也发帖求助称,自己的6岁儿子感染狒狒阿米巴原虫,目前已转至上海治疗。7月2日上午,该家长告诉记者,经过药物治疗,孩子已经退烧,不过还未脱离危险。国内连续出现两例罕见的阿米巴原虫感染。专家称,“食脑虫”感染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长还是要注意,避免孩子去湖泊、溪流等天然水域游泳。
7月2日上午,记者联系上了安徽合肥的朱女士,她目前正在带着6岁的儿子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进行治疗。
朱女士介绍,6月17日孩子突然发烧,还伴有头痛,6月18日~20日分别在合肥市当地多家医院进行了检查,都说是病毒感染。6月23日又到安徽省儿童医院住院,一直没有查到具体病因,孩子还是一直发烧,6月27日转院至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治疗,6月30日通过腰穿脑积液检查,才确定是感染了狒狒阿米巴原虫。
“体温最高曾到39.6℃左右,从前天晚上到今天没有发烧,医生说是他自己身体在恢复,可能也有用药的原因,目前精神状态还不错,就是走路有些不稳。”朱女士说,“我们以为退烧后的孩子就要好了,可是医生找我们谈话,说这个病太可怕了,医院也在紧急联系对应药企,寻找正规途径购买特效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曾表示:“在中国,‘食脑虫’(感染)属于罕见事件,感染概率极低,一年到头全国也难得见到几例,感染者中多见幼儿、青少年群体。如果得了这种疾病,一旦(虫体)进脑,病死率很高,发病后病情常在一周内迅速恶化。”
暑假到了,不少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海边游玩或是去游泳。对此,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主任黄丽素表示,虽然感染阿米巴原虫是小概率事件,但家长还是要注意,夏天是“食脑虫”感染的相对高发期。“预防方式是前往经过消毒处理,含氯的正规泳池,避免去湖泊、溪流等天然水域‘野泳’。”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