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7月03日
□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余明芳
每当想起阴条岭,心中都会泛起恬静的涟漪。它深藏云雾,拥有重庆之巅2796.8米的高度,留存冰川遗痕与原始森林交织的古迹,紧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门,凝成一道与世隔绝的天然屏障。
6月,从高高的山顶悄然潜入梦境的,多半是药王茶奇异的清芬。阴条岭特有的这种以药命名的非茶之茶,蛰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秘境静修,与山峦共呼吸,与岁月同枯荣,山下人却浑然不识。几年前偶然得干茶,不过几枝棕褐枝干、细叶如浓缩蔷薇、点缀白色碎花,比起文王一支笔、头顶一颗珠、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这些大名鼎鼎的仙药奇草,不但其貌不扬,更是名不见经传。但赠与者反复叮嘱一定要用文火慢煨,静坐闻香,其妙更胜啜饮。真有那么好?
大约秋天吧,多年漂在外乡的亲人回来,这几枝用牛皮纸信封存放的茶被请出来。取老水井的水,置玻璃水壶中以果茶模式煮着,水温达到40℃的样子,忽然一股甘甜之味扑鼻而来。我们不约而同地停顿一会儿,脑壳如断了电,忘了刚刚聊到哪里,哎呀,这种香味当真前所未闻。接下去我们愉悦地回想春天高山上雪化了,对淙淙细流无声欢呼的苔藓;回想放学回家在人稀车少的公路边打鼾造梦;回想谁家来了漂亮姑娘、英俊小伙,装着有事扎堆打望的事情。琥珀色的汤水在壶中翻卷,生活的重轭仿佛悄然卸下,只余水上烟波般散漫的轻雾。
第一口温茶入口入喉,宛若被山风温柔轻吻。话题自然转向药王茶和阴条岭大官山。阴条岭到底珍藏着多少宝贝?药王茶长什么样子?是什么样的环境涵养出如此奇异的香气?品完最后一道茶,通体毛孔打开,微微出汗,手轻脚快,肋下生风。分别时,亲人索要几枝茶带往谋生处。我猛然明白,如果在赠与者的心中,但凡轻了些许分量,怎舍得以此珍藏相赠,而自己却因无知无趣差点儿白白浪费、茫然轻掷这份情义与信任。赶忙补上真诚的谢意,她淡淡回应,就知道时候到了,你自会懂它看重它的。
被药王茶滋养了这么多年,却从没见上一面。于是热切求索于网络、药典、传说,以及大官山林场的守护者们的口述。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其实药王茶并非寂寂无闻,其学名白毛银露梅,是蔷薇科植物,《本草纲目》等古籍早有记载,被称为“孙思邈保健茶”“长生茶”“药王养生茶”,能清热解毒、健胃消食、抗氧化、调节三高。而且它兼有几分文骨,江湖一直流传多种版本的传说,最有名的一种是关于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的:说他在秦岭太白山采药时,发现当地百姓身强体健、普遍高寿,询知有六月间采撷熬煮饮用的习惯,后将其纳入养生方剂。阴条岭在神农架余脉,药王茶长此生息。
百闻不如一见,趁还爬得了山,要是用脚步丈量原始次生林、天然草场,巫盐运往湖北房县、保康县的古盐大道,亲手采摘一回药王茶将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经实验区大官山进入阴条岭,官山林场负责人言辞委婉,“此茶对海拔、空气、水土极为苛刻,生于人迹罕至之地,山里壮劳力穿林越山披荆斩棘,采撷千辛万苦。更要紧的是,巫溪将其列为稀有食药同源物种,两年前采取了非常严格的封育措施,正尝试梯度移植试验,希望人工繁育研究方向破题并助力回归山野,大家还是‘相见不如怀念’,请耐心等待,有一天,它们会揭下神秘珍稀的面纱,下山惠泽寻常人家。”
隐于深山的瑰宝,已被悄然移至高山村民的屋畔。大官山林场更贴心地建立育苗大棚,如同为游子们备下纯净、美好的清凉新家。愿它们在此,高谈阔论,自由舒展,像意气风发的中国少年,一路高歌,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