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7月04日
□重庆晨报特约撰稿 向文霞
仲夏蝉鸣,思绪翻飞。一袭斜阳,满楼清香,仿佛时光的双手将我从记忆中拽回了童年,想起母校操场西角那棵蓊郁的榆钱树。榆钱树是乡野常见的树种,“榆钱”谐音“余钱”,听着喜庆吉祥,像极了乡下孩子带着土气的乳名。
据《本草纲目》记载:“榆未生叶时,枝条间先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钱’。”当串串榆钱花缀满枝头,那股清冽的甜香便顺着窗缝溜进教室,在粉笔灰里打着旋儿,勾得我们坐立难安。下课铃一响,小伙伴们雀跃着奔到树下,踮脚折下最饱满的枝丫,捋一把塞进嘴里,连带着空气里都飘着蜜糖般的香。风起时,漫天榆钱花便如绿雪纷飞,我们追着、笑着,在簌簌声中嬉戏追逐。累了便躲到旁边的云梯下歇脚,那时的云梯在我们眼里像座高楼,大多数同学只敢攀到半截,偏我有次玩得忘形,颤巍巍地爬到顶层。上课铃骤响,同学们哄然散去,空荡荡的操场只剩我一人,一寸寸挪下去,仿佛过了半个世纪才踩上松软的泥土,松了口气,又隐隐失落——原来快乐是这般短暂易逝。
这样的时光,在榆钱树下绵延成串。春日的阳光斜斜穿过枝叶,伙伴们倚着树干捧书默读,榆钱花落在书页间成了天然书签;或围成一圈叽叽喳喳地聊天;捉迷藏时,总爱躲在大树干后面绕圈圈,沾了满身细碎的绒毛;沙包撞上树干的脆响,混着榆钱花簌簌飘落的声音,成了课间最动听的乐章。最难忘的是趴在石台上写作业,墨香与榆钱花香的清甜交织,好不惬意。而在榆钱树的荫蔽之外,还藏着另一处让我们流连忘返的天地——榆钱树外的小池塘。初春时节,小蝌蚪们摆动着尾巴在水草间穿梭,我们总爱蹲在塘边看它们游动。记得有次大扫除,我偷偷舀了半盆蝌蚪放在老师的洗手盆里,撒几片榆钱花瓣漂在水面,看那些黑黢黢的小生灵在花间穿梭——想像老师洗手时,蝌蚪从指尖滑过的模样,只觉得比任何游戏都有趣,那时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一草一木皆成玩伴。
儿时的记忆里,似乎每件事都沾着榆钱树的影子,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把“榆树”的“榆”误写成“愉快”的“愉”——在心里,榆钱树早已和所有的快乐时光紧紧相连。直到三峡移民搬迁,母校连同那棵榆树沉入水底,只留下一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前日暴雨突至,我站在阳台看雨,恍惚间又听见了那熟悉的簌簌声。闭上眼,潮湿的风裹着泥土气息扑面而来,仿佛又回到了洒满榆钱花的春日。深夜,翻出泛黄的毕业照,相纸早已如深秋的银杏叶,隔着近四十年的时光,照片里的同学大多已失去联系。那些曾与我共享榆钱花清香的脸庞,像被雨水淋湿的水墨画,被岁月晕染得渐渐模糊,就像沉入水底的母校与榆钱树,再难相见。唯有树影下的笑容,永远凝固在时光琥珀里,成为我与过去岁月最温柔的联结,在无数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轻轻叩击着心底最柔软的角落。